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陳玉成被清廷俘殺,是因爲李秀成見死不救嗎?

陳玉成被清廷俘殺,是因爲李秀成見死不救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陳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雙子星,正是有了他們倆人的存在,才讓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和石達開出走——元氣大傷之後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兩人合作的巔峯之作是“三河鎮大捷”和二破江南、江北大營,一度打得曾國藩和清朝統治者懷疑人生。可惜此後,天京的門戶——軍事重鎮安慶被湘軍圍困,陳玉成多次苦戰救援失利後,安慶最終還是失陷了。不久,陳玉成困守廬州(今合肥)時,又被叛徒苗沛霖誘騙至壽州(沒想到苗已經暗中投降清廷),後被移送清廷處死。陳玉成去世後,一枝獨秀的李秀成終究再無力挽救太平天國這艘正在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大船。

陳玉成被清廷俘殺,是因爲李秀成見死不救嗎?

陳玉成和李秀成劇照

很多人將安慶失陷和陳玉成之死歸咎於李秀成的見死不救,認爲安慶被圍時,陳玉成和李秀成曾受命西征武漢,目的就是“圍魏救趙”——迫使湘軍回救武漢而解安慶之圍,可惜當陳玉成部即將接近武漢時(在黃州聽信了英國人巴夏禮的遊說,主動放棄進攻武漢),李秀成也因爲消極西征(據說是在洪秀全嚴詔督責下才發兵武漢)而遲到了三個月之久,最終導致兩人“會攻武漢,援救安慶”計劃的失敗。另外,李秀成從武漢撤兵時,本來也可以直接救援安慶,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直接將大部隊撤回蘇浙地區。後來,當陳玉成被困廬州時,李秀成又因爲正在上海和清軍及外國列強組成的“常勝軍”苦戰而無暇西顧,從而導致陳玉成不得不鋌而走險——率部突圍至苗沛霖的壽州,最終被出賣致死。

矛頭指向李秀成的原因,無非是說他缺乏大局意識,只顧忙着經營自己的蘇浙地盤,兩次都沒有及時救援陳玉成,最終才導致太平天國的整體局勢無法挽回。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果真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嗎?

陳玉成被清廷俘殺,是因爲李秀成見死不救嗎? 第2張

李秀成劇照

總體來說,要將陳玉成的敗亡歸咎於李秀成的見死不救,那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洪秀全自從經歷了“天京事變”後,始終對兵權在握的異姓王爺不太放心,這也是石達開出走的主要原因。陳玉成和李秀成崛起以後,他又爲了制衡兩人的兵權,大肆分封王爵,導致天平天國後期很多王爺不能被有效管理,號令無法統一,很多人都在各自地盤上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儼然一些大小軍閥。

二、陳玉成封王時年僅23歲,比李秀成成名要早,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後來的《李秀成自述》中看出來:“那時英王名顯,我名未成”。另外,陳玉成還要比李秀成年輕15歲,如此英雄少年,再加上洪秀全曾說過“京內不決之事問於幹王(洪仁),京外之事不決問於英王”,天王如此看重陳玉成,很容易就會遭到別人的羨慕嫉妒恨。陳玉成有難時,除了李秀成沒有及時去救援之外,其他還有很多人也選擇了袖手旁觀,有的即便是去了,也是“故意”救援不力,這和陳玉成少年便得志,容易遭人嫉恨不無關係

陳玉成被清廷俘殺,是因爲李秀成見死不救嗎? 第3張

少年英雄陳玉成

三、“安慶之戰”是曾國藩極爲重視的一場戰略大決戰,其勝負關係到全局形勢,勝則湘軍可以轉守爲攻,敗則湘軍要繼續被動挨打。曾國藩爲此也不惜下上血本——拼上了所有湘軍精銳,水陸並進,將安慶圍了個水泄不通。洪仁、林紹璋、楊輔清、黃文金等人也曾嘗試救援安慶,但均被湘軍所擊敗。所以說,即便李秀成選擇了救援安慶,也不一定能救得成,畢竟在三年後“天京保衛戰”中,李秀成也曾率領13個王爺,總計約30萬大軍救援天京,結果和曾國荃的3萬湘軍在雨花臺血戰了44天,但最終還是救援失敗。

四、陳玉成被困廬州時,還遠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一方面派陳德才、賴文光等人遠征西北“廣招兵馬,早復皖省”,另一方面,自己則帶着精銳部隊從容突圍至壽州,只不過最終他上了叛徒苗沛霖的當而被清廷俘殺,死時年僅26歲。

所以說,對於陳玉成的敗亡,其中一半是因爲戰略原因——會攻武漢失敗又導致回救安慶失敗,另一半則是因爲被叛徒出賣——苗沛霖將其誘捕並移送清廷。如果說前者李秀成有一定責任的話,那麼後者真的就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了。如果非要說誰的責任最大的話,我認爲那必定是洪秀全,正是因爲他一手導演了“天京事變”和石達開的出走,導致太平天國後期徹底失去了軍事方面的主心骨,再沒有人能像楊秀清和石達開那樣能夠控制全局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