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劉禹錫 〔唐代〕

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

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

鵲噪晚禾地,蝶飛秋草畦。

驛樓宮樹近,疲馬再三嘶。

譯文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管理驛站的官吏站在水邊,農家連着竹林中的小溪。

楓林裏傳來社日祭神的鼓聲,中午時分茅屋裏響起雞啼。

喜鵲在秋熟莊稼裏鳴叫,蝴蝶在秋草壠上翩翩飛舞。

在靠近驛亭的樹下,疲憊的馬兒在不住地長聲嘶鳴。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德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至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之間,當時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秋社之日詩人送客至潛水驛,有感而作此詩。

賞析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鑑賞呢? 第2張

這是一首寫驛站送客的詩。此詩寫詩人驛站送客時的所見所聞,其中首尾兩聯點明送客,中間四句都是寫景。全詩採用視聽結合、遠近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鄉村風俗畫。

首句寫驛館的官員早已站立在潛水河的沙洲邊迎接。“沙際”二字點明送別之地。接着介紹了送別之地的環境:竹溪環繞田舍,寧靜清新,一派田園風光,一派水鄉野趣。

頷聯描繪了一幅農家畫面,把鄉村民俗寫得有聲有色。“楓林”“茅屋”是送別時所見。秋日中午,楓林社鼓喧騰、茅屋聲聲雞鳴,構成一幅祥和溫馨的農村安居圖。

頸聯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鵲噪之動襯托禾地之靜,蝶飛的動景襯托晚禾秋草的靜景,晚禾秋景的視覺與鵲噪的聽覺描寫相結合,“鵲噪晚禾地”的遠景和“蝶飛秋草畦”的近景相結合。

尾聯兩句寫遠行之人看到驛站後的心情,照應詩題,點明全詩主旨,呼應首句。結句寫馬匹一次又一次發出歡樂的嘶鳴,襯托旅人的歡快之情。

全詩採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緊緊圍繞潛水驛,寫其周圍村莊、田野秋天社日的風光景色,採用視聽結合、遠近結合的手法寫景,從村內寫到村外,從人類寫到蟲鳥花草,描繪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依依惜別之情。其中“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這兩句,很受北宋詩人王安石所激賞,曾親筆書之懸掛於府第中(《雪浪齋日記》)。王安石《即事》“靜憩雞鳴午,荒尋犬吠昏”二句就脫胎於此聯(《復齋漫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