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畢出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畢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彝尊(公元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錫鬯(chàng),號竹垞(chá),又號醧(yù)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別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詞人、學者、藏書家。朱彝尊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詩宗(南朱北王)。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一起來看看吧!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畢出

憶少年·飛花時節

朱彝尊 〔清代〕

飛花時節,垂楊巷陌,東風庭院。重簾尚如昔,但窺簾人遠。

葉底歌鶯樑上燕,一聲聲伴人幽怨。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此詞上片以三個四字句領起,利用時地景物的有機統一,簡潔地點出庭院深深、春意盎然,爲尋訪戀人作了鋪墊,以無聲出意境。而重在寫景敘事,可以分爲前三句、後二句兩個層次。“飛花時節,垂楊巷陌,東風庭院”三句交待自己重訪舊地的時間、地點及道路情況。時間是在暮春時分,其時春風吹拂,柳絮飛舞。詞人走過一條兩旁種有垂柳的小路,來到了心上人居住過的庭院。後兩句“重簾尚如昔,但窺簾人遠”爲另一層次。詞人站在庭院裏,只見一層層窗簾還像過去那樣懸垂着,可是再也見不到那窺簾的女子了。上句用一“尚”字,筆意由輕快而凝滯;下句着一“但”字,作大幅度轉折,加強了渴望與無望的反襯效果,濃化了詞人的孤獨感和失落感,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畢出。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畢出 第2張

下片緊承“窺簾人遠”的事實及由此引發的感慨着筆,進一步抒寫自己失落的情懷,以有聲見心緒。也分前後兩個層次,先是借景抒情,然後是直接抒情。“葉底歌鶯樑上燕,一聲聲、伴人幽怨”,以歡樂的鶯聲、燕語反襯自己的“幽怨”之情。正當詞人站在庭院中,因“窺簾人遠”而惘然若失時,忽然聽到了林間傳來的黃鶯鳴叫聲,見到了正在粱間呢喃的燕子。鶯聲燕語本是美好春色的組成部分,足可供人賞心悅目,但在感傷的詞人聽來,鶯燕的啼鳴愈歡快,自己感受到的“幽怨”也就更爲強烈、明顯。“伴”字是句中之眼,是由景及情的一個關鍵字。說鶯燕與人爲伴,說鶯燕的鳴叫似在宣告人的歡快,都可以領會,但若要說鶯燕聲“伴人幽怨”,就會感到難以索解了。這裏的“伴”字是一種“陌生化”的用法,如果對“幽怨”之情沒有特別強烈的切身體驗,是不可能體會到此“伴”字的應用之妙的。下片的另一層次是作爲結拍的最後兩旬——“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直接抒情,收結全篇。與此前寓情於景的寫法不同,這兩句採用明白的語言,直接吐露自己的心聲,與“當初不合種相思”不謀而合。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情,雖歷千百年而不易。一結雖作後悔語,卻非淺薄語。詞人之所以言“悔”,根本原因在於其愛之過深、思之太苦。“悔”是在其受盡感情煎熬之後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骨子裏正反映了他的沉痛。

全詞感情誠摯,從景物的描繪到出自肺腑的呼喚,情感漸漸升華,至最終達到高潮,細味可以看到其中發展的脈絡。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