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禪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

禪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禪真逸史》第二十一回全文介紹。這是明代方汝浩作長篇小說,大致成書於明代天啓末年。 該書內容爲南北朝時事,主要講述這一時代宮廷政治、戰爭及社會生活方面的故事。旨在通過歷史演義,希冀理想化人物結束分裂,給百姓以安定生活的思想。

詩曰:

年少郎君伸大義,星前盟結金蘭契。

離亭執袂暗銷魂,歧路牽衣垂血淚。

倥傯孤客伴殘燈,孟浪狂夫運怪異。

津頭咫尺有蓬萊,誰道無仙嗟不遇。

話說澹然年老受驚,又因深秋涼氣侵人,冒寒傷食,得個痢疾症候,血氣衰弱,淹淹不起。林澹然請醫調治,竟無功效,日加沉重。杜伏威侍奉湯藥,晝夜不離左右。杜悅自覺病勢危篤,叫杜伏威請林澹然、苗知碩、胡 性定、沈性成、薛舉都到牀 前坐了。杜悅垂淚道:“老朽公孫在此叨擾,感激住持厚德,雖至親骨肉,不能如此。正要求住持指迷,不期大數已到,病入膏肓,今將回首。老朽年過八旬,壽元已足,死復何恨,只是受了住持莫大深思,今生未有所報,須待來世效犬馬之勞。”林澹然道:“老丈何出此言?使貧僧愧赧無地。雖染貴恙,寬心調養,自然痊可,不必憂煩。”杜悅道:“老年人患痢,十無一生,若要再活人世,須是仙藥靈丹。小孫伏威,心性滷劣,得老爺教誨提攜,老朽雖在九泉,不忘大德。”又對苗知碩等道:“老朽承列位厚情,義同瓜葛,不想命盡今日,乞看薄面,照管小孫則個。”又叫薛舉道:“伏威與你共親筆硯,情勝同胞,異日貧富相扶,患難相救,保全異性骨肉之信義,莫學薄倖人也。”薛舉連聲應諾。又喚杜伏威道:“我兒命薄,未識父面。不期二母俱亡,家業蕩盡,可傷,可傷!若非林老爺收養訓誨,未免流落天涯。感得皇天庇-,使我公孫相會,實出望外。今我病篤,命在須臾。我死之後,你可學做好人,務爲世間奇男子、大丈夫,替祖宗父母爭一口氣,不可懶惰遊佚,自甘不肖。我之骸骨,不可流落他鄉。你父親也曾囑付,隨便時要帶回故上祖塋埋葬,使我魂有所棲,方全你孝順之心。”說罷哽咽,兩淚交 流。杜伏威放聲大哭,林澹然衆人,亦皆垂淚。當日晚間,杜悅氣絕而終。杜伏威幾番哭絕,衆人再三勸慰。人殮已畢,停樞側首敞廳裏,盡皆掛孝。林澹然親自主壇,又請鄰近寺院僧衆,做功德道場,超度亡魂。到七七四十九日,將靈柩擡出莊外空地上。張太公父子和鄰近唸佛道友僧衆,都來相送。林澹然執火把在手,口裏念偈道:“大衆聽着:將軍杜公名號,平昔素存忠孝。精神直透崑崙,威力能擒虎豹。咦!從今跳出火坑中,一點靈魂歸大道。”林澹然念罷,放火焚化棺木已畢。杜伏威拜謝澹然並衆人,款留張太公衆道友,吃齋而散。次早社代威拾骨,痛哭一場。有詩爲證:

衰柳寒蟬泣素秋,商風颯颯下汀洲。

人生自古誰無盡?貴賤同歸一土丘。

禪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

林澹然將杜悅骸骨藏在寶瓶內,封了口,着杜伏威祀奉安頓,朝夕供養,如在生一般。杜伏威見公公已故,心下十分慘切,思量冥中父親囑付之言,公公臨終之語,一夜 睡不熟。次早起來,進方丈見林澹然,唱了喏。林澹然問:“今日爲何起得這樣早?”杜伏威垂淚道:“弟子有一事,稟上老爺。公公臨終,叮囑要送骸骨歸鄉土埋葬。弟子遵祖父遺言,今欲暫歸鄉土走一遭,一者完了葬事,二來也好認一認宗族祖居,不知老爺心下肯容去麼?”林澹然點頭道:“這也難得一點孝心。葬骸骨,認本宗,都是不忘本的念頭,甚好,甚好,便放你去也不妨。但是路程遙遠,未曾走過,如何認得?況你年紀小小的,那曾經歷艱苦,又且單身獨自,俺卻放心不下。”杜伏威道:“我年紀雖小,承老爺訓海,深曉武藝,精通法術。雖未走過,口便是路,縱然一身,何愁險阻?”林澹然道:“正爲此故,俺不放心。惟恐你倚傳法術,賣弄手段,惹出事端,爲禍不小。一路上須當小心謹慎,勿露圭角,不可使在家性子。今日星辰不利,不宜出行,待後日打發你起程。”杜伏威應諾,走出禪堂外,撞着薛舉,杜伏威扯住道:“我後日送公公骸骨回岐陽去,目下就要和賢弟久別了,心中不捨,如何是好?還有張兄弟,許久不會,欲同賢弟進城一別,未知肯同往麼?”薛舉道:“大哥孤身獨自,路途不慣,何必匆匆急往?便從容數年去也未遲。”杜伏威道:“公公遺囑,豈敢違慢?今雖暫別,不久就回,與賢弟相聚。”薛舉見留不住,一同來稟林澹然,要進城裏去別張善相。林澹然道:“這也是同窗兄弟之情,但一見便來,不可耽擱。”杜伏威和薛舉應允。

兩人攜手,奔入城來張太公家,先見了太公。杜伏威道了來意,太公道:“善相在房裏讀書。”慌忙喚出來相見。薛舉道:“張三弟,目今杜大哥要送公公骸骨還鄉,後日便收拾起程,特來造府與賢弟相別。”張善相驚道:“大哥在這裏,情同骨肉,何必定要回鄉?此一去,未知甚時再得相見。”說罷,不覺淚下,薛舉、杜伏威一齊拭淚。杜伏威道:“賢弟不須傷感,我此去多隻半年,少只數月,便回來相會。”張善相道:“雖然暫別,小弟心實不捨,今晚暫留合下,相敘一宵,明早送行。”薛舉道:“難得賢弟美情,大哥明早去罷。”杜伏威道:“惟恐老爺見責。”張善相道:“不妨,但有言語,都在小弟身上。”於是杜、薛二人被張善相苦苦留住,整辦酒餚款待。張太公道:“衰老不得奉陪。”自進裏面去了。三個開懷飲酒,細談衷曲。看看天色晚來,彩雲之上,捧出一輪明月。張善相喚家憧將酒席移在後花園裏過月亭中飲酒。又吃了數巡,張善相舉杯在手,對二人道:“小弟有一句話兒,二位哥哥不知可能聽否?”杜伏威道:“賢弟有話但說,何所不從?”薛舉道:“大哥後日準擬長行,賢弟有言,趁今晚盡情剖露。”張善相道:“我三人同堂學藝,總角相交 ,雖然情猶骨肉,但不知日後何如。世間多少口頭交 ,無情漢,飲酒宴樂,契若金蘭;患難死生,視同陌路。翻雲覆雨,變態 不常。此輩真可痛恨!我兄弟所當鑑戒。小弟愚意,趁此良宵,三人在星月之下,結爲生死交 ,異日共圖富貴,患難相扶,不知二位哥哥尊意若何?”薛舉道:“我有此心久矣,賢弟亦有此心真可謂同心之言,最好,最好!”杜伏威道:“二位賢弟果不棄鄙陋,三人結義,但願生死不易,終始全交 。”張善相大喜,令家憧焚香點燭,三人拜於月光之下。杜伏威先拜道:“某杜伏威,生年一十六歲,二弟薛舉,三弟張善相,俱年登十五。今夜同盟共誓,願結刎頸之交 ,雖日異姓,實勝同胞,不願同日生,但願同日死,富貴共享,患難相扶。皇天后土,鑑察此情,如有負心,死於亂箭之下,身首異處!”薛舉、張善相皆拜誓已畢,重整酒餚,三人歡飲,直至更深徹席,三友同牀 而寢。

次日,杜伏威、薛舉吃罷早膳,拜謝張太公父子,辭別要行。張善相對太公道:“杜大哥明早起程,往妓陽郡去安葬他公公骸骨,孫子意欲同到莊上相送一程,不知公公容否?”太公道:“契友遠別,理應相送。你要去便去,明日須索早回,省我掛念。”張善相同杜、薛二人,別了太公出城,見林澹然唱喏。林澹然道:“今日難得張郎來此。”薛舉道:“昨夜我等三人,對月立盟,拜爲生死交 。張三弟因送大哥起程。故此同來。”林澹然也喜道:“正該如此。”令廚下整辦酒席款待。當晚林澹然令連夜打點行囊路糧停當。次日平明,杜伏威拜辭林澹然、苗知碩衆人等起程。林澹然再三囑付:“一路謹慎小心,不可倚法術武藝惹禍,早去早口,切莫羈滯!”杜伏威一一領命,背上包裹雨傘,提了骨瓶。林澹然和衆人,一齊送出莊門而別。薛舉、張善相兩個陪行,走十數裏,杜伏威道:“二位賢弟請回,不必運送了。”張善相、薛舉二人不忍相離,都道:“再送一程不妨。”三個說些心事,又走了十里多路,卻遇三岔路口。杜伏威道:“二弟今番可請回,天色過午了,若再送我,趕回不及矣。”張善相執手垂淚道:“大哥此去,未知甚日方會,遇便早寄音書,省我弟兄懸念。”薛舉垂淚道:“大哥一路上須要小心渡水登山,百宜保重。重陽時候,弟等專望兄回。”杜伏威悲咽應諾,牽衣執袂,不忍分別。立了一會,杜伏威道:“愚兄此去,不久即回,二弟不須掛懷。”三人只得拜別,杜伏威怏怏而去。薛舉、張善相悽慘不勝,一眼盼望杜伏威漸漸去得遠了,方纔拭淚回步。

二人進店歇下,裘南峯道:“我兩個走得枯渴了,店官,好酒打幾角來,魚肉切兩賣來,快些快些!”店主道:“我這裏只賣豆腐蔬飯,村醪白酒,沒有什麼葷菜老酒。客官要時,前面鎮口去買。”杜伏威道:“便將就吃些罷了。”裘南峯道:“淡酒豆腐,怎地吃得下?大哥慢坐,待我去買些來消遣。”說罷,起身出門去了。不多時,提了一隻白煮雞,爛囗豬蹄,數樣果品,一大壺美酒,笑嘻嘻走入店來叫:“小二哥,你與我切雞肉,燙好酒,搬到客房裏桌子上來。”店小二應允,早點上一盞燈,二人對坐飲酒。杜伏威道:“擾兄不當。”裘南峯打恭道:“怎說這話!途路中何分彼此,聊遣寂寞而已。”數杯之後,裘南峯滿滿的斟了一杯酒,雙手敬與杜伏威,說道:“大哥請此一杯。”杜伏威接了道:“小弟與足下相處數日了,何必從新又行此客禮?”裘南峯笑道:“小可敬一杯酒,有一句話兒請教,請吃過這杯,然後敢言。”杜伏威心中暗忖:“這話卻是怎地說?且吃了酒,看他說什麼。”舉杯一飲而盡。裘南峯又斟上一杯,陪着笑臉道:“妙年人要成雙,不可吃單杯,再用一杯成雙酒。”杜伏威接過酒來,又一飲而盡,停杯道:“足下有何見教?”裘南峯風着臉,一面剔燈,一面低低道:“小可生來性喜飄逸,最愛風流 ,相處朋情,十人九契。有一句心腹話兒,每每要說,但恐見叱。今忝相知,諒不嗔怒,故敢斗膽。自前日晚上和大哥旅宿之後,小可切切思思,愛慕大哥豐恣清逸,標格溫 柔,意欲結爲契友,曲賜一宵恩愛。儻蒙不棄,望乞見容,我小裘斷不是薄情無報答的,自有許多妙處。”杜伏威暗笑:“這廝說我的性格溫 柔,我卻也不是善男信女!彼既無狀,必須如此如此對付他。”心下算計定了,佯笑道:“兄言最善,朋友五輪之一,結爲義友甚好。”裘南峯只道有些口風,乘着酒興,紅了臉捱近身來,笑道:“沒奈何,路途寂寞,小可已情極了,俯賜見憐,決不敢忘大恩。”便將杜伏威一把摟定。杜伏威推開道:“這去處衆人屬目之所,外觀不雅,兄何倉猝如是?”裘南峯雙膝跪下,求懇道:“店房寂靜,有誰來窺?小弟慾火如焚,乞兄大發慈悲,救我則個!”杜伏威扶起道:“兄不必性急,果有此情,待夜闌人靜,伴兄同寢便了。”裘南峯歡喜無限,不覺跳舞大笑,復滿斟一杯,敬上杜伏威,杜伏威飲畢,雙手接杯,忙忙獻菜,曲意奉承。裘南峯自己亦吃得酩酊大醉。

又早二鼓,店內人俱寢息。裘南峯數次催逼上牀 ,杜伏威道:“待小弟也回敬一杯。”於是滿斟一大卮酒,暗暗畫符唸咒,連與裘南峯道:“見只飲此一杯,即當就枕。”裘南峯接酒笑道:“承恩賜,敢不跪飲。”舉卮吃下,一時間不覺眉垂眼閉,四肢如綿,昏昏沉沉睡倒地上。杜伏威笑道:“這個纔是性格溫 柔。”獨自坐了,將桌上酒餚吃得罄盡。起身剝下裘南峯衣巾鞋襪來束縛了,撩在牀 頭;復尋了店老官上帳的舊筆,書符在裘南峯臉上,將他頭臉渾身四肢盡皆變黑;又把頭髮抖散,打成細辨,倒垂下來,推入牀 下,然後熄燈就寢。

將及五鼓起來,開房門叫店小二點燈炊飯。吃罷算還店錢,正欲出門,小二道:“且住。爲何這般時節,天色未明,便要行路?昨晚有一標緻官人與郎君同來,怎的不見,你卻獨自一人先去?”杜伏威道:“日昨路遇這人,偶爾同投寶店,夜間與我吃罷酒飯,一同上牀 安宿,及至醒來,不見了這人。檢看行囊,我失去道袍一件,不知這廝是人是鬼,有些懼怕,故此趕早行了罷。”小二道:“古怪,古怪!小店從來不曾有鬼,況我又是不怕鬼的元帥,學得個法兒,專要提鬼。什麼邪鬼,大膽敢人我門?若被我拿住,怞了他的筋,還不饒他哩!我料那人決是個賊,偷了道袍溜牆走了。”杜伏威趁口道:“是了,是了,賊盜無疑。但房內未曾細看,你還須拿燈到處檢點方好。”小二道:“鬼也不怕,怕什麼賊!賊經我手,奉承他一頓拳頭,打得做鬼叫。”杜伏威哈哈大笑,別了小二出門。心下暗思:“店小二這廝誇嘴說不怕鬼,我今放出那黑身鬼來,看他怕也不怕?”當下且不行路,抄至店家後門黑影中,念動解咒,放裘南峯醒來,側耳聽着。

禪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 第2張

只見這店小二初時強說不怕鬼,不怕賊,心下實有幾分害怕。欲待睡了,慮賊復來;欲要照看,又怕有鬼。躊躕暗算,不如叫起小三,做個幫手,令小三執了燈,自拿一條戒尺,同進客房裏。正有些心虛,忽然見牀 下鑽出一個披頭黑鬼來。二人驚得毛骨悚然,魂飛膽顫,大叫“有鬼!”戒尺亂打。原來這裘南峯甦醒,渾身冰冷,頭髮條條垂下,心裏驚疑爲何如此。擡起頭來,蹬地一聲,撞着牀 頂,額角上磕了一個大塊,一手柔疼,一手四圍在黑地裏們摸,不知是何處。忽見燈光射入來,才知道睡在牀 下。剛剛鑽出頭來,早被小三瞧見,喊叫“有鬼!”小二舉戒尺就打。裘南峯差認是劫盜入房,大呼“有賊!”小三丟下燈,滾出房去了。小二單身,慌做一團 ,口中不住叫“有鬼”,手腳酥軟了,將戒尺着力打去,卻是輕的,故此裘南峯不致傷命。裘南峯迎了幾尺,將小二劈胸扭定,燈都踢滅了,兩個黑暗裏結做一塊廝打。杜伏威在後門外聽了,笑得跌足。

這店老官夫妻,年紀高大,每夜託店小二管理,二人先去睡了。當夜睡夢中,聽得喊叫有鬼,又叫有喊,失驚地攛醒來,夫妻二人忙穿衣服點燈,一同奔出外來,只聽得客房裏喊叫。老官兒道:“卻不作怪!我店中焉得有鬼?怎麼又喚有賊?”媽媽膽怯,將燈遞與老官道:“我自進去,你叫那小三起來看看。”說罷,兩三腳跑入去了。老官兒拄着傘柄,硬着膽,咳嗽道:“呸!鬼怕他怎的?若是賊,徑自捉了送官。”正待向前,猛然一陣冷風劈面吹來,呼地一聲,將燈吹滅。老官兒吃那一驚,提燈回身,往裏就走。不提防門檻傍有一雞籠,絆了個倒栽蔥。欲待掙扎起來,又被雞籠的蔑頭兒將短髮扎住;再也掙不脫,燈盞拋在一邊,口裏也叫起有鬼來,連籠肉雞驚得亂啼。房內媽媽躲在被窩裏發抖,聽見老官兒叫得慌,沒奈何,只得又點燈來看老官,卻睡在雞籠邊。媽媽道:“老官,這不是鬼,你被雞籠絆倒了。”忙攙起來。

此時客房裏兀自喊叫,夫妻同到客房來,看見一個披頭黑鬼和小二滾做一團 相打。老官兒舉起傘柄正欲幫打,裘南峯大叫道:“地方救人!”媽媽聽了,止住老兒道:“聽他聲音響亮,想必不是鬼,你且問他端的。”老官兒高舉傘柄喝道:“小二且住手!你那廝是何處橫死亡魂,來此作祟?我與你今日無冤,往日無仇,快去,快去!”裘南峯道:“咦!你這老兒,你的眼珠想不生在眶子裏的,怎麼將好人認作鬼,打得我好!明日和你講話!”小二提過燈來照道:“你不是鬼,誰是鬼?爲何渾身這樣炭一般黑的,豈不是焦面鬼?”裘南峯聽了,方纔分開發辮,低頭一看,失驚腳跌道:“晦氣,着鬼了。着鬼了!”忙扯壁間一條手巾系在腰下。小二笑道:“你現是鬼,還有甚樣鬼敢來魅你?”裘南峯道:“你不知,昨晚同來投宿的那個小後生卻是個鬼。明明同他一處吃酒,不知怎生將我迷倒,攝去衣巾,攝我在牀 下。這髮辮與渾身黑,都是那小鬼變弄我的,又遭你毒打一頓,我好氣也,我好恨也!”小二道:“倒也好笑。那郎君說你偷他一件道袍走了,故此趕早而去,怎麼反說他是鬼?他又說你,你又說他,莫非都是鬼?今夜真是着鬼了。”老官兒道:“據你講來,你是個人,必然着鬼迷是實。”跳上前,將裘南峯打了兩個左手巴掌。裘南峯越發氣得爆跳,嚷道:“老頭兒這般可惡!你既知是人,爲何又打我兩掌?我裘南峯可是被人打巴掌的麼!”店老官方曉得他喚做裘南峯,陪禮道:“見不要嚷,我這裏風俗,凡着鬼迷的,定要打幾個左手巴掌,方脫邪祟。”裘南峯低頭忍氣嗟嘆道:“我老裘恁般晦氣,難道真實着鬼?”媽媽笑道:“定是你不老成,被那小後生戲弄了。豈有鬼迷人,剝去衣巾的道理?”襄南峯省悟道:“媽媽講得是,醉後着了這惡少年之手,想他必是個剝衣賊,剝我衣服走了。”

杜伏威立在溪口,高聲叫道:“那撐船的家長過來,渡我過溪去,重謝渡錢!”船上二人聽得,撐船傍岸,招手道:“要過渡的,快上船來。”杜伏威即跳上船,放下包裹骨瓶,坐在中艙。那船頭上的漁翁將船點開,尾上坐的,依舊上了樺槳,慢慢地蕩過對岸來。杜伏威問道:“小可要往岐陽郡,過渡去是順路麼?”那船尾上漁翁應道:“對岸正是岐陽郡的便路。”杜伏威心下有些疑惑,偷眼看這二人形容生得甚是古怪,衣服又且蹺蹊。船頭上的人,蒼顏鶴髮,瘦臉長髯,穿一領緇色絹衫,腰繫一條黃麻絛子。船尾上那人,長眉大耳,闊臉重頤,穿一件黃不黃、黑不黑細布長衫,腰間也系一條黃麻絛子。俱赤着腳,蓬着頭。杜伏威思量這二人來得奇異,又不好問得,低着頭,坐在船艙裏自想。不移時,搖近對岸。杜伏威立起身來,取十數文錢遞與那搖櫓的道:“多承渡我過來,薄禮相謝。”二人一齊搖頭道:“我這裏是個方便渡船,不要這青蚨酬謝。有緣的便渡他一渡,無緣的休想見我們一面。”杜伏威道:“天下無自勞人的道理,既頓二位長者渡我,豈有空去之事?”船尾上漁翁笑道:“足下,我說與你知,你不要慌。我這裏到岐陽郡地方,便是四五十個日子,還走不到哩。”杜伏威失驚道:“此是什麼去處,與岐陽郡這般遙遠?依長者之言,莫非錯走了?”船頭上漁翁笑道:“君非錯走,不須疑愕,管取早晚送你到岐陽就是了。我家茅舍,離此不遠,過那山嘴便是。欲留足下一茶,萬勿見拒。”杜伏威暗想:“此二人非凡,決不是歹人,便到他家裏去,不怕他怎麼樣了我。”遂應道:“多蒙長者見招,必須造府拜謝。”二漁翁歡喜道:“我纔是個有緣人。”一個攙着杜伏威,提了行李骨瓶,跳上岸來;一個收拾燁槳,把小船攬在枯楊樹上。二人引着杜伏威穿林度徑而行。卻早天色黎明,杜伏威舉頭周圍觀看,果然好個境界,不比世俗凡塵。又走了數裏,過卻一重小山,二漁翁指道:“那竹籬柴門之內,即吾家也。”杜伏威近前細看,只見:

無甚高樓大房,只見幾椽茅屋。前對一彎流水,後植數竿修竹。四

圍山峯突兀,遍處青苔映綠。古柏蒼松疊翠,靈芝仙草爭毓。

那長髯的漁翁,走近柴門,輕輕咳嗽一聲,呀的柴門開處,裏面走出一個青衣童子來。三人同進草堂,二漁翁請杜伏威坐下,轉入草堂後去了。杜伏威四圍閒看,草堂雖不高大,卻是明亮精緻得好。堂中擺十數張斑竹胡 牀 ,上面一張供桌,供奉着一座篆字牌位。四壁詩畫精奇,階前花卉秀異。暗暗稱羨道:“好一個清幽去處!”正看玩間,只見那二漁翁裝束的整整齊齊,頭戴一頂逍遙巾,身穿褐布道袍,腰繫絲絛,足穿雲履,不是漁翁打扮,飄飄然有神仙之表,步出廳來,和杜伏威重施客禮,分賓主而坐,教童子點茶。茶罷,又擺出果餅相待。杜伏威躬身問道:“小可蒙二長者厚情,叨此盛款。敬啓二位長者,不知高姓尊名,貴境是何去處?”那瘦臉長髯的答道:“村老姓姚名會,表字真卿。這一位仙長,姓褚名崇陽,表宇一如。我二人俱是婺州金華縣人氏,幼習 儒業,長欲大展經綸,救民塗炭。不期生不逢時,值戰國之末,秦皇併吞六國,坑陷儒生。村老二人,見世已亂,不可有爲,一時棄家逃避,泛海盤山,尋幽覓勝,路逢老者,引我二人到此。初時授我養神煉氣之術,漸至辟穀飛昇。敝地非塵寰,乃仙境也,與幾俗相隔不通,世人難以到此。今足下偶爾相逢,乃前緣宿會耳。”杜伏威大驚道:“二位仙長自週末避秦亂來此,至今卻有七百餘年,二位非真仙而何!”即倒身下拜。二仙扶起道:“不須行禮。君非凡夫,前世亦是仙僚,只因有過,謫降塵凡,了卻世緣,以俟登真解脫也。”

杜伏威再欲動問,只見草堂後走出一個紫衣女童,生得柳眉鳳眼,窈窕輕盈。緩步向前,啓一點朱脣,請道:“天主奉過杜君,二仙長可陪進見。”姚真卿、諸一如皆道:“天主有請,杜兄即當參見。”杜伏威暗思:“看這洞天美景,決非鬼怪妖邪。”遂安頓了行李骨瓶,起身隨着二仙步入草堂後,卻是一重高牆。走入牆門裏,別是一天世界:層山疊水,分外清奇;白鶴青鸞,盤旋飛舞。沿牆而走一箭之地,乃是一座高庭大宇,當門一座三層四滴水玲瓏砌就牌樓,上有一個硃紅扁,扁上金字寫着“清虛境”三字。轉入門樓裏,是三間大院落,兩側長廊。二仙領杜伏威從西首廊下而進,敞庭上靜悄悄並無人跡,果然是一點紅塵飛不到之處,惟見階前白鹿成羣,仙禽逐隊。三個行人敞庭,杜伏威擡頭看上面時,只見龍樓鳳閣,畫棟雕樑,囗囗高大,上插雲霄,珠王之光,燦爛奪目。四圍紫玉欄杆,上下珠紅門扇,內外俱是白玉石砌地。地上珊瑚、瑪瑙、琅(王幹),奇珍異寶,不計其數,看之不足。

禪真逸史第二十二回:張氏園中三義俠 隔塵溪畔二仙舟 第3張

少頃,兩個紫衣女童邀道:“天主專候,杜郎可速上樓來。”二仙領着杜伏威,打從側首扶梯上去。那根扶梯卻是一株紫檀做就的,上得樓時,惟聞異香噴鼻,祥雲縹緲。杜伏威步入樓中,上首金珠寶座之上,坐着一個真人,即是天主了。生得骨瘦如柴,面黑似漆,頭顱上披幾綹黃髮,耳珠上掛一對金環,雙眼有光,長眉蓋頰。身上披一領闊領大袖柳青道袍,腰邊系一條八寶綴成藕褐絛,赤着一雙紅腳,高高坐在上面。杜伏威近前,倒身下拜。拜罷,長跪於前。天主開言道:“杜郎別來無恙?請起講話。”杜伏威起身,恭恭敬敬侍立於傍,不敢動問。天主喚玉女獻漿。紫衣女童捧出一個真珠穿的托盤,四個碧玉茶盞,滿貯雪白瓊漿,異香撲鼻。杜伏威接上,一吸而盡,其味甘美清香,頓覺身體輕健,氣爽神清。立了一會,天主道:“杜郎年登幾何,那方人氏,因甚事打俺荒山經過?”杜伏威答道:“小人年登二八,本貫岐陽郡人氏,不幸幼年父母雙亡,幸倚一位有德行的釋家姓林,號澹然,撫育成人 。今因先祖身亡,特送骸骨回鄉埋葬。路阻大溪,幸蒙二仙長扁舟濟波,指引得見天顏,三生有幸。”天主笑道:“汝之出處,俺已知之,試問之以卜信實否,果是誠篤君子也。你那住持林澹然,非凡世之人,乃俺傳教第一座弟子,因犯了酒戒,謫下凡塵,歷千磨百難,方成正果。爾亦非他,是俺掌管丹爐的童子,因污子混元天尊牌位,貶伊下界,受些折磨。汝可濟民利物,歸於正道。”指着二仙長道:“此二人也是俺的徒弟,特教他引爾來見一面,然後回岐陽郡去。”杜伏威聽罷大喜,再拜稽首道:“弟子凡胎濁骨,不知往事,今得祖師指示,大夢方覺。”二仙長立於座側,微微而笑。

天主又令金童玉女擺下酒席,白玉石桌上,排列龍肝鳳髓,火棗交 梨,玉液瓊漿,珍饈異果。天主上坐,姚會、褚崇陽、杜伏威侍坐於傍。酒至數巡,褚崇陽問道:“杜郎亦曾曉得什麼技能否?”杜伏威道:“弟於凡愚癡蠢,只通武藝,若技能之事,一無所知。”姚會道:“君平日亦好琴否?杜伏威道:“琴乃雅樂,格神靈,養性情,其妙無窮。平素雖愛,奈何未曾習 學,不解音律。”天主道:“真卿可躁一曲與他聽。”紫衣女童取出一張白玉古琴,異常奇美。這姚真卿接了,放在玉桌上,和起弦來,命女童焚起一爐龍涎旃檀香。姚真卿端坐,彈一曲商角之調,爲《神化引》,果然音韻悠揚,指法精妙。天主又喚褚一如:“你也彈一曲。”一如承命,轉軫調絃,改爲蕤賓調,鼓一曲《瀟湘水雲》,更是清逸,令人有遺世之想。彈罷,天主教二真人就傳此二曲與杜伏威,杜伏威歡喜拜受。二真人教了數遍,杜伏威吃過了仙撰,不覺腹智心靈,立時就會了,心中暗喜。天主又道:“二卿再彈《廣陵散》之曲,與杜郎聽。此曲自嵇仙去後,無人知得。卿可傳與杜郎,以爲他年作合張本。”姚真卿承命,先彈一遍與杜伏威聽。彈畢,果然音韻不從人間來。然後褚一如傳與杜伏威,原來是慢商調,小序三段,本序五段,正聲十八拍,亂聲十拍,杜伏威俱學畢。

天主道:“後邊還有後序八段,方成一曲,今日且不要傳完。”杜伏威叩首稟道:“蒙祖師賜教,如何不傳完?”天主道:“其中有一段姻緣,汝當成就,故留此有餘不盡之意,以待他年天緣湊合。汝當記取。”杜伏威不敢多言,心中暗想:“只這般彈得,已爲絕妙,何必傳完?”只見褚崇陽開言,稟出一句話來。正是:

高山流水知音少,不是知音不與彈。

不知諸真人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