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爲何會反對?

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爲何會反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山聚義打青州,作爲《水滸傳》中的名篇,一直被大家熟悉!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桃花山因盜馬與被梁山軍擊敗後畏罪潛逃的呼延灼結仇,慕容知府抓了孔賓,孔明孔亮帶着白虎山五七百嘍囉進攻青州,魯智深帶着二龍山人馬,受李忠和孔亮雙重邀請,決定三山聚義打青州。

三山聚義打青州,實際是武松向魯智深建議的:“今日俺們可以義氣爲重,聚集三山人馬,攻打青州,殺了慕容知府,擒獲呼延灼,各取府庫錢糧,以供山寨之用,如何?”

武二兄弟說話,魯大哥當然不會駁面兒:“灑家也是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報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兒們來,俺三處一同去打青州!”

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爲何會反對?

三山聚義打青州,是可以輕鬆拿下的:青州城已經沒有了霹靂火秦明和鎮三山黃信,唯一能打的就是雙鞭呼延灼,魯智深和楊志單挑也能跟他打成平手,如果展開混戰,三個呼延灼也不頂用——三山派除了魯智深楊志武松三大高手,還有七個武功不弱的小頭領呢: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金眼彪施恩、小霸王周通、獨火星孔亮或許稍弱,但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九紋龍史進的啓蒙師父打虎將李忠,分別能與楊志呼延灼激戰二三十回合,也算是個不錯的幫手。

只要三山人馬混進青州城來個內外夾攻,就能畢其功於一役,武松的戰略構想也能實現,繳獲的青州錢糧,肯定是二龍山拿大頭兒,白虎山和桃花山可能一點都不會要,也不好意思要。

魯智深和武松達成了一致,二龍山二當家青面獸楊志卻站出來反對:“青州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又有呼延灼那廝英勇。不是俺自滅威風,若要攻打青州時,只除非依我一言,指日可得。”

楊志的“妙計”,就是找強援,但他要請梁山助戰,請的卻是宋江而非晁蓋:“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喚他做及時雨宋江。”

楊志這就是話裏有話有意爲之了:他跟宋江是隻聞名未見面,跟梁山之主晁蓋可是“交情”深厚,他之所以落草爲寇,完全是拜晁蓋所賜。

楊志只請宋江不請晁蓋,對豹子頭林沖也是隻字不提。魯智深比較寬宏大量,不好意思直接否決二把手的建議,只好做出了折中決斷:“罷了,孔亮兄弟,你要救你哥哥時,快親自去那裏告請他們,灑家等先在這裏和那撮鳥們廝殺。”

後來楊志也承認,沒有梁山軍助戰,他們也能拿下青州城:“自從孔亮去了,前後也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贏。如今青州只憑呼延灼一個,若是拿得此人,覷此城子,如湯潑雪。”

即使宋江不來,呼延灼被擒斬也只是個時間問題,楊志向宋江“彙報戰況”,本身就不合常理:二龍山老大是花和尚魯智深,也是三山聯軍首領,有什麼事,也應該由魯智深與梁山軍前線總指揮宋江商量。

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爲何會反對? 第2張

三山聯軍與梁山軍會師,雙方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這一點魯智深做得不卑不亢,宋江也沒敢在魯智深面前裝大:“魯智深道:‘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認得阿哥。’宋江答道:‘不才何足道哉!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

兩人說的都是江湖場面話,宋江的身段放得更低,武松介紹雙方認識之後便退在一邊,彰顯了魯智深在三山聯軍的主導地位,卻沒想到二龍山二把手青面獸楊志出來搶戲,卑躬屈膝地向宋江獻媚:“楊志起身再拜道:‘楊志舊日經過樑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爲是灑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義士壯觀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楊志見了魯智深,是不用再拜的——這是要跪下去磕頭,磕完頭站起來再跪下去磕一遍,是僅次於“三跪九叩”的禮節。

楊志對宋江一拜再拜,一下子拉低了三山聯軍的地位,魯智深只好用行動岔開話題:“魯智深便令左右置酒管待,一一都相見了。”

魯智深是以主人的身份招待宋江,讓大夥都上來互相打招呼,也免得楊志再跪下去丟人。

縱觀整個會師過程,武松的表現很得體,魯智深也是不卑不亢,只有楊志不停磕頭卻沒見宋江回拜,而且楊志那番話也大有問題:他感念的“重意相留”,並非出自晁蓋宋江,而是出自白衣秀士王倫!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王倫對楊志和林沖的態度截然不同林沖主動投奔,王倫百般刁難;楊志無心落草,王倫卻盛情款待百般挽留:“右邊一帶兩把交椅,上首楊志,下首林沖,都坐定了。王倫叫殺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楊志。”

梁山於楊志有恩,此恩出自被晁蓋林沖幹掉的王倫;梁山與楊志有仇,此仇結於黃泥崗智取生辰綱。

三山聚義打青州,衆虎同心歸水泊的時候,梁山之主還是托塔天王晁蓋,晁蓋見了楊志,半句道歉的話也沒說:“楊志舉起舊日王倫手內上山相會之事,衆人皆道:‘此皆註定,非偶然也。’晁蓋說起黃岡動取生辰綱一事,衆皆大笑。”

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爲何會反對? 第3張

楊志對王倫的舊情念念不忘,晁蓋哪壺不開提哪壺,衆人鬨堂大笑之後就一笑泯恩仇,這在江湖中和朝堂上都絕無可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大丈夫恩怨分明,有仇不報非君子,有恩不報是小人,不管楊志是君子還是小人,王倫的款待挽留之情,生辰綱被劫之辱,都不可能在笑聲中一筆勾銷。

楊志把宋江擡得極高,宋江卻並沒有給予楊志相應的回報:原二龍山二當家的,在大排行時變成了第十七,跟魯智深武松之間,還隔着雙槍將董平和沒羽箭張清;楊志沒當上馬軍五虎將,在八驃騎中也沒當上老大,他前面還有小李廣花榮和金槍手徐寧。

楊志是武舉出身,在落草爲寇前當過殿帥府制使、大名府管軍提轄使,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很難找出比他軍銜還高的。這位眼高於頂的正規軍官,對不入流的押司小吏宋江低三下四,這讓人很難理解:他原本不屑正眼瞧宋江,爲何現在表現得如此熱情?楊志跟晁蓋等梁山好漢的舊恨宿怨,能在哈哈一笑中一筆勾銷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