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婆被調戲,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一根毫毛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一把長槍在手,敢問東京敵手幾何?即使是上了梁山之後,也是罕逢敵手,生平未曾一敗,從來就沒有能夠把林沖逼到絕境的高手。

可林沖這樣一個武功絕頂的高手,面對調戲自己老婆的高衙內,卻畏畏縮縮、敢怒而不敢言,最終被高太尉設計,發配滄州,如果不是魯智深相救,已經死在了野豬林。

對於林沖一個小小槍棒教頭而言,位卑言輕、無足輕重,哪裏有什麼大局需要他來成全?大局一說,與林沖無干。那麼,林沖是不是懦弱呢?與其說他懦弱,不如說他缺乏人生中最重要的決斷能力。

林沖的忍讓,是性格中固有的缺陷

林沖與高俅的衝突,是因爲林娘子的美貌姿容,引起了高衙內的窺覷垂涎,林沖得知有人調戲自己的夫人後,立刻趕到現場,以林沖的身手,哪怕十個高衙內也不是對手,偏偏高衙內有個好爹,於是林沖退縮了,在這兒,我們看到了林沖的軟弱,更看到了宋朝的黑暗。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而對於高衙內而言,林沖一個小小的槍棒教頭,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在他的認知裏:我既然看上了你的娘子,你應該將娘子雙手奉上纔是!事實上,林沖所有的反應,都在高衙內的意料之中!

林沖也是有火氣的人,當他“正待下拳,才認出是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先自軟了手”!爲什麼會“軟”了手?因爲高衙內的爹是太尉,太尉是宋朝武官的最高階,是軍中第一人,是自己頂頭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林沖只是一個小小的教頭,驟然看到太尉的兒子,他的拳還能打出去嗎?以林沖的身份和地位,只要這一拳打了出去,從此就要面對高太尉的權勢與壓力,林沖能不思量一下嗎?

林沖的成長經歷裏,沒有“反抗基因”。林沖的武藝是家傳,世世代代在軍中以教授槍棒爲業,雖然地位不高,卻也是體制中人,享受着體制的穩定與安逸。能夠在京城擁有一套小院,有一個不是大富大貴的家,有一個溫柔賢淑的老婆,對林沖而言這就是他的全部!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夠在體制中更進一步!如果動了手,就代表着跟這個體制的決裂,要在短短時間內跳出自己三十多年的生活道路,林沖根本沒有想過,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有這麼一天。

林沖的性格並不是那種一觸即發的霹靂雷火,不壓榨到極限,他永遠都不會爆發,這與武松、魯智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武松尋仇西門慶、大戰飛雲浦、夜襲張都監,行事果斷,根本不給敵人以反應之機。魯智深更是如此!林沖遇到一忍再忍,讓對手步步緊逼,才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劇。

林沖之所以沒有反抗,既是因爲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對性格的塑造,也是當時客觀社會環境對人思維的限制,實際上像武松這樣敢於反抗的人,並不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林沖這樣的反而更多一些。

缺乏決斷,一再忍讓的林沖註定悲劇

林沖並不是沒有火氣,只是他的火氣更偏向於陰柔,始終缺乏爆發的力量。從高衙內對林娘子無禮、高太尉陷害林沖、到刺配滄州、休掉林娘子,林沖每一步都是錯,最後差一點送了自己的性命,這不得不說是性格決定命運。

林沖武藝高強,聲名遠播,江湖聞名,無論走到哪裏,還怕沒有一口飯吃?可他因爲環境形成的慣性與懦弱,更缺乏看清世事的慧眼,導致它一輸到底,從一個體制內吃皇糧的變成了落草爲寇的盜賊,這固然是封建黑暗的社會對普通人的壓榨,與林沖自身的性格也脫不了干係。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第2張

在禁軍教頭當中,還有一個人與林沖有相同的遭遇。同樣也是禁軍教頭的王進,父親與高俅有仇,曾經在一次衝突中一棍將高俅打得三四個月下不了牀。高俅小人得志得居高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拿王進開刀。如果王進跟林沖一樣步步忍讓,只怕性命難保。但王進看事情比林沖通透地多,趁着夜色帶着老孃逃之夭夭,投奔延安府舊交。高俅的手再長,也伸不到延安府去。王進丟了一個教頭的職位,卻保全了性命。

林沖缺乏對危險的判斷。當高俅命他帶刀一觀時,他就應該意識到其中有詐,卻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當他被刺配滄州時,兩個差拔一路上的表現,居然沒有引起林沖的警惕,一個堂堂的絕頂高手,居然被兩個四五流的差役害得死去活來,被人捆在了樹上死在旦夕。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松。武松一旦發現兩個差人有異,主動出擊,將四個殺手全部幹掉,又連夜返回州城,殺了對方一個猝不及防。兩相比較我們會發現,無論是身居廟堂還是行走江湖,最難得的就是預知危險並能果斷應對,林沖就屬於那種毫無江湖經驗和政治經驗的小白。

林沖的一再退讓是高衙內步步緊逼的原因。高衙內固然是仗着高太尉的“勢”,但林沖的第一步就錯了。當他忍了第一次,就讓高衙內看清了林沖的“底線”,在人情世故這方面,高衙內比林沖高明太多了。所以高衙內纔敢於第二次非禮林娘子。如果說第一次林沖是出於種種原因忍了,但是第二次忍讓,卻讓所有的人失望,包括林娘子。換一個人,只怕早已經把高衙內打個半死,然後一走了之了!

事後,林沖把陸謙當成了罪魁禍首,拿着尖刀去尋他,無論林沖是否能夠找到陸謙,他的內心仍然是怯弱的,他不敢動高衙內,卻把所有的火都撒在了陸謙身上。從表面上來看這是林沖的反抗,不如說這是他給自己和林娘子一個交待。

一忍再忍,是林沖悲劇的根源,面對高衙內,他忍了,兩個差拔一路上惡言相向並加害於他,他忍了,到了梁山被王倫排擠,他也忍了,高俅被梁山抓獲,面對仇人,他也忍了,忍到最後,別人可曾放過他?別人會因爲他的忍讓高擡貴手放他一馬嗎?並沒有!

林沖這個角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梁山精神的核心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前提是有一批“逼上梁山”的好漢。如果大宋國泰民安、政治清明、刑罰嚴正,高俅這樣的人無法小人得志,高衙內這樣的人無所倚仗,那麼還會有“逼上梁山”的好漢嗎?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不香嗎?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第3張

作者既然要塑造這樣一羣代表“道義”的梁山好漢,就必須讓他們遭遇到種種的“不公”待遇,爲他們上梁山尋找一個“正義”的理由。與其它好漢相比,林沖上梁山的過程更有現實意義,更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的不公與黑暗。

高俅是與林沖對立的角色。它原本是個街上混的潑皮無賴,只因爲球踢得好,得以被皇帝看中,最後居然成爲了宋朝武官最高品階的太尉。而武藝高強的林沖、王進等人,只因爲不會迎逢,不會巴結權貴,沒有媚上的軟骨頭,只能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教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而禁軍中的這些高手,最終卻被高俅一個一個逼上了梁山。作者想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流氓永遠是最後的贏家。

林沖的結局,更具有悲劇意義。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出征遼國、方臘,歷盡千辛萬苦,兄弟死傷累累,卻又遭受高太尉陷害,或中毒而亡,或草草安置了事,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何等威風,讓人忍不住哀嘆。而林沖一生英雄,徵方臘歸來之後,卻早已經心灰意冷,沒有接受朝廷的封賞,中了風癱之後在六合寺,最後是武松陪伴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蓋世英雄,一生不得志,最後病死他鄉,何等悲涼!

林沖並不是單獨一人。與林沖命運相似的還有很多,如果看得更深一點,宋江又與林沖有何區別?麾下兵強馬壯,梁山所向無敵,何愁大事不成?可他腦子裏成天想的卻是招安,重新回到體制內!宋江何嘗不是個懦弱的可憐人?拴住它的東西,與林沖又有何區別?

造成林沖悲劇的原因很多,既有當時宋朝的黑暗,又有自身的原因,但是當林沖走投無路時,他便選擇了爆發,在山神廟將陸謙等前來滅口的衆人,殺得乾乾淨淨!如果林沖早一點爆發,甚至是早一點拖家帶口逃遁,也不會有後來的橫禍。

事實上,林沖一直有幻想,他一直以爲只要自己忍讓就能夠博得同情,別人就不會再與他計較,卻不知道人家是想要他的性命,只有當他家破人亡時才醒悟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地幼稚。他自以爲休掉林娘子,便能夠逃脫高俅的迫害,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不得不說,林事是個遇事糊塗的老好人!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爲何不敢動高衙內,還反被設計? 第4張

結語:林沖是一個根本沒有什麼大志向、大智慧的人,雖然有一身蓋世武藝,卻終生碌碌無爲,在體制內,是個鬱郁不得志的教頭,在梁山,是個坐“冷板凳”的邊緣人,他的一生求的過個安穩的日子,現實卻擊碎了他的美夢。他哪裏有什麼大局觀啊!

事實上,就算林沖爆發,幹掉了高衙內,或者拼了一身膽,再將高太尉幹掉,又能影響什麼大局?以高太尉的本事和能力,如果被林沖除掉,非但不會影響大局,甚至能大宋的局面更好。林沖的一生,就是一個小人物的一生,有沒有他,不會影響、更不可能改變任何事情。

象林沖這樣一身好武藝的人,內心深處何嘗沒有“學成文武世、賣於帝王家”的想法,可現實是:最後得居高位的,未必是有本事的,林沖的遭遇就是梁山好漢的遭遇。少時不懂林沖,覺得林沖是個窩囊廢,等到讀懂了林沖,只覺得林沖可憐、可嘆!等到讀懂了這個社會,才覺得林沖正是現實中的你我他。作者深諳人性,把人性和社會寫得入骨三分。

什麼時候隱忍不發,什麼時候果斷出手,什麼時候忍氣吞聲,什麼時候以死相拼,林沖的遭遇告訴了我們很多,梁山那麼多好漢,值得學習的唯有燕青、武松數人而已。林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偏偏就是已經出家的武松陪他度過,我相信重病的林沖,在回憶起走過的路時,一定會羨慕武松的快意恩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