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歷史文化探索:哀鴻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歷史文化探索:哀鴻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哀鴻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哀鴻:哀鳴的大雁,這裏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形容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難民之悲慘景象,出自於《詩經·小雅·鴻雁》。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歷史文化探索:哀鴻遍野的典故及故事介紹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爲《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于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悽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西周時期,周厲王任命榮夷公爲卿士,對內殘酷剝削,瘋狂斂財,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派衛巫監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憤怒的人們起來反抗,趕走了周厲王。周宣王即位,他帶領卿士巡訪城郊,見到處都是“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的慘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