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病入膏肓

【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解釋】: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故事】: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第2張

春秋時,晉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國請名醫來醫治。他在病牀上夢見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不好了,病人要請名醫來了,咱們要遭禍的,快逃吧!另一個說:別怕,咱們躲到膏之下,盲之上,不管什麼樣的醫生,用啥藥,都把我們不能怎麼樣。景公醒來,覺得有些奇怪。心想,難道那兩個小孩就是病魔?過了一會,秦國的醫生來了,診斷後說:沒辦法了,你的病已經在膏肓,藥力達不到那裏,治不了啦。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盲。

這個成語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醫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