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我國古代有非常多的極其優秀的畫作,這些畫作能夠流傳至今更是一個奇蹟,但是畢竟時間久遠,中間一定發生過很多事情,它們的流傳也是幾經波折。而古代堪稱“畫聖”的吳道子,有一副《八十七神仙卷》,上面畫了八十七位神仙,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而近現代畫家徐悲鴻與這幅畫也有很深的淵源,他經歷過些什麼呢?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八十七神仙卷》圖中的行列應由八十八位神仙組成,但卻少了第一位的神將。圖中描繪了東華帝君、南極帝君、扶桑大帝在侍者、儀仗、樂隊的陪同下,率領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將前去朝謁道教三位天尊的情景。圖中神將開道,壓隊;頭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傘蓋、貢品、樂器等,簇擁着帝君從右至左浩蕩行進。隊伍裏,帝君、神仙形象端莊,神將威風凜凜,衆多仙女輕盈秀麗。作者將衆神仙安置在和畫面平行的廊橋上 ,橋下蓮花盛開,祥雲舒捲; 橋上錦旗招展,神仙們列隊前行,他們或手持鮮花寶瓶,或高擎錦旒旗幟,或手握各類樂器、寶劍,等等;衆神仙表情尊貴肅穆,衣裙隨風飄拂,隊列連綿不斷,陣容蔚爲壯壯觀。畫面中七位仙女執各種樂器簇擁而行,手持琵琶、竹笛、蘆笙、腰鼓等樂器,邊走邊奏。此外,卷首、卷尾人物還有某種程度的缺失。

《八十七神仙卷》上面並無落款,因此對於該畫作的創作年代和創作背景一直都有爭議,大致分爲“唐派”和“宋派”。以現代畫家徐悲鴻、盛成以及張大千等人爲代表的畫家認爲該畫作創作於唐代,其中謝稚柳、張大千卻認爲該畫作創作於晚唐時期,而徐悲鴻認爲出自於盛唐畫家吳道子之手。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第2張

吳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羣星璀璨,繪畫之盛蔚爲大觀。吳道子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樣”。與此同時,佛道內容經南北朝畫風的滲透融合,至唐代而發生了巨大變化,集中表現在吳道子筆下的釋道人物身上,便產生了宗教藝術與“吳家樣”的完美結合。在此背景下,吳道子創作出了諸多道教畫作,而《八十七神仙卷》有可能也是在這種條件下誕生的。

以黃苗子、 楊仁愷、徐邦達等人爲代表的“宋派”則認爲該畫作創作於宋代,並認爲是《朝元仙仗圖》的摹本。

《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人物爲主題,描繪了天庭朝會的盛大場面。畫面中繪有東華帝君、南極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十位神將,七位男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中國傳統繪畫的構圖規則意在自然而不受限於時空。作品正是吸取了中國古典繪畫構圖的精髓,採取“散點透視”的手法,在這樣一個狹長的畫面中,八十七位神仙平行排列於同一視平線上。三位主神處於畫面的視覺重心之上,在衆神的擁簇之下前行。畫面中的人物互相遮擋疊加,每一個人物安排得錯落有致,沒有一個完整形象,畫面的空間感和節奏感十足。將每個人物的頭連接起來,構成了一條起伏的曲線,形成了律動的畫面效果。畫面統一而有變化,規律而不呆板。充分體現了中國繪畫自由、靈活的獨特構圖範式。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第3張

在時空上,畫家充分展開了想象的空間,祥雲、荷花、樹木等事物完全擺脫了自然的束縛而出現在同一平行畫面中。這些事物出於自然,而又不受自然的侷限,完全按照畫家個性的審美情趣,爲主題和人物服務,整個畫面超乎自然,蘊含着突破時空的審美理想,正符合了中國傳統繪畫體系中“意向佈局”的精髓。在畫面的最左端,畫家安排了一棵向左傾斜的樹,仔細體味作者的用意就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橋頭岸邊一棵左傾的樹表明朝拜隊伍剛剛出發,在形式上收攏畫尾,與衆仙人向左運動的態勢相協調,加強了縱深的層次感。充分體現了畫家對細節匠心獨運的把握。

裏面有西王母,也有太上老君、千里眼、順風耳、觀音等神仙,具體的很難有人能說清楚,只有畫家自己知道罷了。主要欣賞的是那種羣仙雲集的意境,而非注重是哪些人物。

這幅唐畫《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絹面上用遒勁而富有韻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國寶《八十七神仙圖》力的線條描繪了八十七位列隊行進的神仙。那優美的造型,生動的體態,將天王、神將那種"虯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的氣派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十七神仙卷》是誰畫的?其中87個神仙分別是誰? 第4張

那冉冉欲動的白雲,飄飄欲飛的仙子、使整幅作故具有"天衣飛楊,滿壁風動"的藝術感染力。畫面沒有任何款識,但徐悲鴻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出於唐代名家之手的藝術絕品。它代表了我國唐代人物畫白描技法的傑出成就。無怪乎徐悲鴻的好友--張大千和謝稚柳見之也對其誇讚不已。

張大千認爲"北宋武宗元之作,實濫觴於此"(指《朝元仙杖圖》——北宋畫家武宗元的惟一傳世作品),而謝也認爲是"晚唐之鴻裁,實宋人之宗師",並喻之爲稀世之寶,自己的收藏被同道好友讚賞品評,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徐悲鴻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寫道,此卷之藝術價值"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可與希臘班爾堆依神廟雕刻,這一世界美術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並論。徐悲鴻將其定名爲《八十七神仙卷》,並親手將一方刻有"悲鴻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畫面上。

從此,這被徐悲鴻視爲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日夜不離地跟隨着他。而徐悲鴻也爲自己能爲這件已流失於外國人之手的國寶贖身,使其迴歸祖國,視爲平生最快意之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