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8年7月2日,六縱指戰員自豫西唐河地區向老河口長途奔襲,當日抵達老河口時,守敵一六三旅四八七團已向谷城撤退,六縱即渡漢水跟蹤尾追。陝南軍區部隊從湖北均縣草店隱蔽東進,司令員劉金軒命令鄖白團兩個營到老河口以西漢江兩岸堵擊可能西逃之敵,命令三十四團攻擊石花街。7月3日拂曉,陝南十二旅三十四團一營向谷城西過山口的守敵發起突然攻擊,將一連敵人大部殲滅,佔領了該陣地。谷城縣城守敵聞知解放軍到來驚慌失措,慌忙棄城向老君山逃跑。這時劉金軒司令員急令三十五團和鄖白獨立團一部,由張飛城渡河,迅速向老君山側背後迂迴,截斷敵南逃之路。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3日14時,三十四團在六縱一部和三十五團的配合下,前後夾擊,將敵一六三旅大部殲滅,俘敵副旅長閻官祿以下官兵1800餘人。與此同時,桐柏三分區八十五、八十六團在太平店全殲敵一六四旅一個連後,在炮火的掩護下,渡漢水西進,截擊谷城南逃襄陽之敵,於白虎山全殲一六三旅1個輜重營。桐柏軍區二十八旅則進至樊城以東張家集一帶,牽制監視襄陽之敵。至此,襄樊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 。

撇城攻山,“刀劈三關”

解放軍以神速動作殲滅谷城和從老河口逃出的敵一六三旅主力後,按預定計劃於1948年7月4日、5日夜晚,沿漢江兩岸隱蔽地向襄陽靠攏。

襄陽地形險要,當地百姓稱“鐵打的襄陽”,易守難攻敵有重兵扼守,更增加了我攻堅難度。這時六縱隊初出大別山區,無重炮支援攻城,部隊兵力不足,全縱只有6個團(3個留大別山),敵我兵力對等,且攜帶的炸藥、子彈亦很少,加之時間緊迫,有敵援兵來擊之顧慮。在此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襄陽攻城作戰前線指揮,六縱王近山司令員,憑藉自己以往的作戰經驗,從客觀實際出發,採納部屬的建議,以戰將的膽略,高超的指揮藝術,破歷史上攻襄陽,先攻山後攻城的陳規慣例,研究創造採取了刀劈三關,打開走廊通道,以少數兵力、火力扼制山上的敵人,主力逼近城垣,“猛虎掏心”,撇山直接攻城的新戰法進行攻城。這一着,實在高明,做到了出敵不意,攻敵不備,徹底粉碎了敵人憑藉外圍高地消耗我軍,拖延時間固守待援的企圖。其次我將攻城重點放在西面,即可避開設防堅固的城南高地,直接擊中敵人的薄弱要害,同時也贏得了時間,變不利爲有利。

我軍於7月6日完成對敵合圍,7日各部小部隊及偵察分隊與敵接觸進行戰鬥偵察,進一步查明瞭敵情、地形。8日召開旅以上幹部會議,與會者聽取了參謀處長賀光華對情況的介紹,經充分討論,王近山司令員當即決定了攻城的作戰決心部署,上報劉鄧首長批准。其部署是:“17旅擔任主攻,刀劈三關打開攻城突破口”。首以一部兵力攻佔琵琶山、真武山,集中主力於西門實施主要突擊;以陝南十二旅和桐柏3分區部隊佯攻城南高地,迷惑牽制敵人;以18旅一部兵力插入東關,鉗擊敵人,以16旅爲預備隊。爲確保各部隊很好地協同作戰,縱隊決定在突破階段由17旅旅長李德生同志統一指揮,縱深戰鬥由第16旅旅長尤太忠同志統一指揮。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2張

遵照作戰計劃,第17旅認爲攻打琵琶山和真武山,開闢城西走廊通道,是實現整個攻城計劃、擊破襄陽防禦鏈的首要環節。8日黃昏,17旅以50團2營首攻琵琶山。該山守敵爲104旅15團1個加強連,是敵城西的一個重要防禦支撐點,構成以地堡、碉堡爲核心的環形防禦陣地。因2營組織不夠充分,攻擊未奏效。12旅攻下黑虎埡山。9日,17旅繼以49團3營攻擊琵琶山,該營經充分準備後,在4門大炮火力掩護下,在團長苟在合同志親自帶領下,於18時30分對敵人發起勇猛進攻,經15分鐘激戰,即全殲守敵,全部佔領陣地。團長苟在合同志在敵人的陣地上踏響了地雷,光榮犧牲。刀劈第一關獲勝。

10日晚,17旅以49團2營攻擊真武山。該山守敵爲104旅15團3連及1個重機槍排,築有近30個完備的永久或半永久性的地堡。2營受領任務後,預先按照敵設防情況堆置沙盤進行反覆研究,並選擇相似地形反覆進行實兵推演,從班到營都制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從幹部到戰士,對任務和戰法都做到了心中有數,從而大大增強了全體指戰員的必勝信心。19時20分該營在炮火掩護下對真武山守敵發起了進攻,採取小兵羣機動靈活戰術,用炸藥包炸敵地堡。在20分鐘內接連摧毀敵人18個地堡,戰至20時許,全部佔領陣地。刀劈第二關再勝。

同夜,17旅50團1營乘機攻克城西之張堂村,殲敵一個排。戰鬥中副團長楊毅同志英勇犧牲。我49團連劈二關,皆勝,爲打通城西走廊立了首功。此後,李德生旅長和49團幹部集中全力進行刀劈第三關即攻城打開突破口的準備。在此期間,陝南第十二旅和桐柏3分區部隊經過英勇奮戰,分別攻佔了鳳凰山和鐵帽山,殲敵一部。漢水北岸兄弟部隊亦殲敵一部。這些都有力地配合了打開走廊的戰鬥和攻城的準備。這一連串的勝利,給以敵沉重打擊,康澤急令第164旅放棄樊城,撤入襄陽加強守備,企圖固守襄陽。

根據戰局的發展,劉鄧首長及時發佈命令對作戰部署進行調整,令漢水北岸的桐柏軍區第28旅南下東津灣,集中全力圍攻襄陽,我軍乘勝襲取東關。10日夜,我六縱以18旅在桐柏3分區部隊攻打文壁峯爲掩護,以祕密隱蔽的行動,繞過文壁峯,沿漢水西岸河堤北進,接應桐柏第28旅自東津灣西渡漢水建立東關攻城出發陣地。這一突然、大膽的行動,大大地震驚了敵人,康澤深感“處境危殆”,日以數電向白崇禧呼救,卻不敢出城反撲。11日夜,陝南第12旅接替第18旅移至城西南尹家集地區爲總預備隊。同時,17旅經過兩天土工作業,完成了兩條交通溝,直抵西關。13日夜,第50、47團各一部經充分準備,沿交通溝攻佔了西關鐵佛寺和同濟醫院,殲敵409團2營,殲敵百餘人,建立了總攻的主要攻城陣地,爲攻城的勝利創造了條件。我47團乘勝攻克秋樹下,開闢了西北角攻城的出發陣地。我50團攻佔西關後的主要任務是保護西門外橫跨三道外壕的大石橋,作爲總攻時接近西門的跳板。刀劈第三關,抵近襄陽城垣。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3張

至此,襄陽城已直接暴露在我軍攻擊鋒芒之下,聳峙於城南的大山,已完全喪失其屏障襄陽的作用,守山之敵的補給也陷入了困境,康澤也智窮力竭,無法擺脫覆滅的命運,遂急電蔣介石求救。蔣覆電:“共軍必無遠射程炮和重武器,棄山守城,固守待援”。14日17時,城南高地之敵在其空軍掩護下,撤入城內。這樣,我軍又不戰而取得了羊祜山和虎頭山。至此,襄陽外圍作戰遂告結束。

浴血攻城,圍殲守敵15日,解放軍對襄陽城發動總攻。兵力部署採取了高度集中的方法,把六縱隊全部使用在突破口——西門上,陝南十二旅從東北角進攻,桐柏二十八旅從東南角涉水登城。15日20時20分,六縱以各種重武器轟擊西門及兩側,共摧毀了西門前後及以北的5個炮樓、3個地堡,掩護工兵連續爆破4次,突擊隊則乘敵被震昏與煙霧瀰漫之際,發起衝鋒,順利通過百米長的大石橋,突擊到城牆下。在登城雲梯被炸斷的情況下,採用搭人梯的辦法迅速登上城頭,並連續打垮敵人的10餘次反撲,鞏固了突破口 。

與此同時,從東北角攻城的陝南十二旅三十五團和從東南角攻城的桐柏二十八旅八十三團也在經過激烈戰鬥和付出重大犧牲之後,相繼登上了城頭。

入城後,3支部隊按預定計劃分路並進,勇猛穿插,將敵人分割包圍,很快打亂了敵人的指揮系統,使敵人互不相顧,陷於癱瘓。經通宵激戰。16日上午,我軍完全控制了襄陽城,各部會師後,包圍了位於楊家祠堂的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部。楊家祠堂是個四進式院落,成正矩形,四周沒有民房。祠堂四角築有堅固的兩層碉堡,中心築有一個三層主碉堡。從司令官住所到主碉堡有坑道相通。15日夜我襄樊戰役是我軍自開闢桐柏山革命根據地以來取得的一場最大的軍事和政治鬥爭的勝利。從襄樊戰役勝利對當時解放戰爭的推進意義來講,它爲我軍迫使敵軍“漢水防線”全面崩潰,進一步突破敵軍“長江防線”、“大巴山”防線,使我軍開闢漢水中段新區,變漢水爲內河作戰,建立戰略前進基地,東逼武漢,南渡長江,西進入川,以及遏止敵軍北上,配合華東野戰軍豫東作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襄樊戰役的過程如何?造成了什麼影響? 第4張

襄樊戰役是當年聞名全國的“五路大捷”之一,是我軍“十大城市攻堅戰”之一。由於戰役開展期間我軍因時而變,採取了“撇山攻城”的超常規戰法,大獲全勝,朱德總司令譽稱此次戰役爲“小的模範戰役”。黨中央在祝賀襄樊大捷的電文中指出:“這一漢水中游勝利,殲敵2.1萬,解放城鎮7座,……對於中原戰局的開展幫助甚大。”軍突入城內,康澤就躲進坑道里,只有郭勳祺坐鎮中心碉堡指揮。一夜電話不通,也不知情況如何。16日晨,司令部的人從碉堡頂上往四門看,只見城牆上豎着白旗,才知道襄陽城已被解放軍控制,他們成了甕中之鱉。下午攻擊開始,我軍使用工兵爆破、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打響,司令部內的軍心完全崩潰了。大家推舉代表去和康澤、郭勳祺談判,要求放下武器,爭取寬大。康澤在中心碉堡裏戴着鋼盔,不肯說話,其實是嚇呆了。郭勳祺還要頑抗,指揮機槍手射擊。沒多久解放軍就衝進院內,一顆手榴彈塞進碉堡的射擊孔,轟隆一聲巨響,碉堡底層的人非死即傷,有的哭喊着“繳槍不打呀!”郭勳祺被迫走出碉堡,隨後,康澤也被我軍活捉,都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