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軍事新聞 > 解密:德國因何從二戰中的反猶國家變成難民樂土

解密:德國因何從二戰中的反猶國家變成難民樂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法國《回聲報》9月7日刊登文章《默克爾和她的德國夢》,作者 爲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特別顧問多米尼克·莫伊西,全文如下:

“德國!德國!”面對匈牙利當局對自己的嫌棄態度,數以千計的難民在布達佩斯的中央火車站前這樣高聲呼喊着。他們都夢想着能前往德國,就像一個多世紀前那個貧窮的歐洲,人們夢想着能前往美國一樣。2015年,越來越多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難民涌向了歐洲的大門口,如今德國成了他們夢想的安全之地。他們心目中的安全之地不再是英國,也不是整個歐盟。

“德國夢”是如何取代了“美國夢”,抑或是“歐洲夢”的?在敘利亞三歲小男孩遇難的照片震撼了我們良知的時候,德國爲什麼會成了“歐洲的榮耀”?

解密:德國因何從二戰中的反猶國家變成難民樂土

有兩張照片的對比十分強烈:一張照片拍攝於70多年前,照片上是華沙猶太人區的一個少年,舉着雙手,眼裏滿是恐懼;另一張照片是這個星期在慕尼黑拍攝的,一個頭上戴了一頂德國警察帽子的小難民,表情輕鬆地與一位德國警察交談。在第一個少年眼裏,德國代表着死亡;而在第二個男孩眼裏,德國是美好生活的希望。

這個國家爲何這麼快就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呢?人們通常會用人口和經濟等因素來解釋。德國的人口在減少,其繁榮、蓬勃發展的經濟需要大量的年輕人。總之,德國的情況與其他歐洲國家都不同:歐洲其他國家要麼生育率大體上保持正常,要麼是經濟發展不怎麼理想。這些說法都沒有錯,但是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使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顯得不同的真正原因是它的政治領導意識。過去,默克爾或許存在着決策緩慢的問題。但是在今天這樣緊急的情況下,她不再算計,而是用自己的本能和良心作出了決定。

默克爾的這一決定明白無誤地對各式各樣的退縮和排外行爲提出了譴責,而且她也沒有考慮自己是不是會因此而輸掉未來的大選。在那些優柔寡斷甚至缺乏勇氣的政治人物面前,默克爾樹立了一個榜樣。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柏林牆倒塌前,赫爾穆特·科爾只是一個來自西德政界的小人物,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在面對他時心裏總有一種優越感。隨着他成爲德國統一後的第一位總理,並且承擔起了自己的新責任,一切便發生了變化。今天,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且也成爲歐洲的道德標杆。

解密:德國因何從二戰中的反猶國家變成難民樂土 第2張

從敘利亞到利比亞,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內戰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推到了我們的門口,來我們這裏尋求避難,而此時的我們出於經濟、社會、政治甚至心理等原因,並沒有完全做好接受他們的準備。然而,千萬不要低估了歐洲公民社會的正能量。我們的領導者必須表現出這樣一種雄心:鼓勵和引導人們作出慷慨的姿態,遏制和抵制排外和自私的心理。

從長期來看,一個社會的成敗將取決於其對他人的開放程度,取決於其對他人的不同的接受程度。故步自封、自我退縮等最終將導致自身的衰退。歐洲的自殺並不是接受了這些難民,而是將大門緊閉、漠視這些人的命運。

如果沒有移民的到來,美國永遠不可能在兩個世紀裏成爲世界頭號強國。我們需要那些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到我們身邊的人,就像他們需要我們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那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