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姜小白,即齊桓公,姜姓齊國第十六任國君,春秋五霸之首,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在“周室衰微”的時代,其地位可媲美周天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馬嶺崗鎮,再次召開會盟。

自齊桓公登基以來,這已經是他組織的第十二次諸侯會盟了。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前來參加會盟的諸侯越來越多,齊桓公也成了大家眼裡公認的霸主。

而且,前來參加會盟的國家越多,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就越穩固。另外,到了這一次會盟期間,那位已經成了吉祥物的周天子,也派人來表示了祝賀,並且送來了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按照周王室的禮儀制度,這是周天子能夠給予諸侯最高等級的獎勵。而當齊桓公得到這份獎勵之後,也就意味著,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不光得到了諸侯們的認可,同時也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

儘管當時周王室已經衰落,周天子已經成了一個類似于吉祥物性質的存在。但是這種認可,依然對齊桓公意義重大。因為這也就意味著,自此之後,齊桓公可以憑藉周王室的認可,更好的號令諸侯。

這個名義,遠比周王室送他幾座城池,價值更大。

而在這次會盟過程當中,齊桓公還趁勢推出了‘五禁’。包括不廢太子,不能娶妾為妻,要誅殺不孝之人,要尊老愛幼,要尊重賢能的人才……五禁雖然名義上是五條禁令,但從內容上來說,其實是包括了一大堆的內容。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當時各大諸侯國公認的東西。但是此時齊桓公又把這些東西拿出來,重申了一遍,性質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意味著,齊桓公以後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立法的權力。而且,這個法不是針對於齊國國內,而是針對於諸侯國之間的。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2張

這個權力到底有多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因為當時齊桓公舉行會盟的地方,叫做葵丘,所以後世也將這次會盟,稱之為葵丘之會。而這場葵丘之會,則是標誌著齊桓公的霸主事業,徹底達到了巔峰。這一年,齊國國力不但遠超其他強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強國。而且,在齊國身後,還有一大堆中小國家的支援,唯齊國馬首是瞻。

而從整個春秋歷史的角度來說,這場會盟,影響也是極為深遠。不光標誌著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徹底牢不可破。同時,也為接下來春秋中後期的大國爭霸,確定了一個新的規則。雖然後來齊國被其他國家迎頭趕上,丟掉了霸主之位。但後來的那幾位霸主,想要爭霸,還是得按照齊桓公開闢的這條道路來進行。

作為春秋時期首先稱霸天下的霸主,齊桓公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甚廣。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位頂級霸主,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為了成為霸主,齊桓公和齊國,到底都經過了哪些奮鬥呢?

想要更好的理解齊桓公的稱霸經歷,我們其實還得從西周中期開始說起。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時期的齊國,開國國君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周武王為了獎勵姜子牙,就把姜子牙封到了山東這邊。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3張

同時,因為當時周朝的天下還不穩。尤其是在東方,當時很多東夷國家,對周王室還沒有徹底臣服。所以當時為了鞏固對山東地區的統治,周武王就給了姜子牙一個特權,那就是可以代替周王室征伐不臣。

也就是說,如果齊國周圍的幾個國家,不遵從周王室的號令,或者想要發動叛亂。姜子牙可以先斬後奏,不用先和周王室那邊打招呼,直接自己開幹就可以了。

請注意,對於當時的周王室來說,這樣做是為了鞏固統治。而是,周武王在世的時候,對姜子牙也是絕對的信任,所以才會給他這個權力。但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這個權力,後來卻成了齊國征討其他國家的法理基礎。

這一點,在後來的春秋時期,其實是至關重要的。

從西周初期到西周中期,齊國的姜家和周王室這邊,關係一直非常密切。早在周朝開國之前,周武王就娶了姜子牙的女兒。而且後來,姜子牙的女兒,還成了西周的第一位王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齊國和周王室的關係其實非常好,算是周王室最重要的支持者。

但是到了西周後期,因為雙方血緣關係越來越遠,再加上週王室越來越衰落,軍事實力也遠不如前。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齊國和周王室的關係,就開始漸行漸遠了。

這倒也不能夠怪齊國這邊卸磨殺驢,而是因為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都是這樣的。畢竟,誰願意一直給別人打工呢?誰不想自己做老闆呢?

就這樣,到了西周後期,齊國和周王室的關係,開始逐漸破裂了。

真正導致齊國和周王室關係徹底破裂的,是一樁誣告案件。西周第七位國君周夷王在位期間,因為聽信了紀國國君的讒言,直接把齊國這邊當時在位的齊哀公抓了過來,然後當場用大鼎給煮了。

對於這件事,後世史學家認為,或許當時周夷王也不光是聽信了讒言,也想通過這種方式,教訓一下齊國,並且對其他國家起到一個殺雞儆猴的手段。不管真相到底如何,總之,當時周天子烹殺了齊國國君,這確實是是事實。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4張

堂堂一國之君,雖然是周王室的下屬,但是這種對待方式,始終還是讓人寒心。所以在這之後,齊國就和周王室徹底離心離德了。

當然,表面上大家肯定都是一團和氣。至於說暗地裡雙方怎麼想的,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齊哀公死後,齊國這邊,先是由他弟弟接班。但是他弟弟接班之後,可能是出於逃離哥哥影響的心思,選擇了強行遷都,導致齊國內部極為反感。最終,齊哀公的另一個兄弟,帶著高層貴族反殺了他,自己做了新國君。

這就是齊獻公。

齊獻公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首都搬回原來的地方,並且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擴建,這就是後來的齊國首都臨淄。

等到遷都這事忙完之後,齊獻公差不多也就謝幕了。接下來,他的兒子,齊國第八位國君齊武公即位。齊武公在位期間,齊國和周王室的關係,終於緩和了一些。甚至於當時在位的周天子,還主動提親,迎娶了齊武公的女兒。

再之後,這位周宣王就和這位齊武公之女,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就是後來烽火戲諸侯的那位周幽王。

雖然在西周末期的時候,周王室和齊國的關係,似乎緩和了很多。但從整體上來說,當時各大諸侯國的獨立,已經是大勢所趨。雖然齊國和周王室又重新締結了姻親關係,但這種關係,顯然依舊不能阻止齊國獨立。

所以接下來,齊國的歷史就變得很詭異了。

據說齊武公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齊厲公即位。而齊厲公是一個典型的暴君,即位幾年之後,國內便開始內亂。最後,幾個高層貴族聯手發難,直接幹掉了齊厲公。

但是齊厲公死後,齊國的另外一部分貴族,又平定了叛亂,並且擁立了齊厲公的兒子上位,這就是齊文公。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5張

這樁叛亂案發生的時候,正是周宣王在位期間。當時的周宣王,正在琢磨怎麼重新收攏權力。就在這樁叛亂案發生的同時,周宣王又以周天子的名義,直接插手了魯國的繼承問題,非要讓人家魯國廢長立幼,最後搞得魯國國內大亂。

所以,當時齊國內亂的背後,有沒有周王室暗中推波助瀾,誰都說不準。

而接下來,齊國這邊,齊文公在位12年之後去世,然後他的兒子齊成公即位。齊成公在位9年後去世,然後他的兒子齊莊公即位。

這位齊莊公,就是後來稱霸天下的齊桓公的爺爺。

齊文公和齊成公在位期間,史書上對他們的事蹟,基本上沒什麼記載。不過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齊國,內部終於逐漸恢復了平靜,徹底停止了內亂。有的時候,沒有訊息,其實反倒是最大的好訊息了。

而到了齊莊公即位之後,又過了二十多年,歷史上就發生了那樁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在這之後,西周首都鎬京被攻破,周王室在陝西那邊的主力全滅,最後不得不選擇東遷洛邑。這個結果,進一步導致了周王室衰落。自此之後,各地的諸侯國開始瘋狂開戰,再也沒誰聽周王室的招呼了。

而從齊國這邊的角度來說,當時能有齊莊公這樣一位國君在位,應該算是齊國最大的幸運。

齊莊公不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能力其實非常有限。但是這位資質平平的國君,卻又有一個特殊能力,那就是長壽!

齊莊公的詳細生年,目前還無法確定。但是我們知道的是,這位齊莊公,前後一共在位64年之久!也就是說,西周滅亡之前,齊莊公已經在位二十多年。而西周滅亡之後,齊莊公又在位了四十年的時間!

這也就意味著,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這段兩個時代交替的過程,齊國一直都是一個國君在位。有這樣一位超長待機的國君存在,自然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齊國內部的穩定。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6張

當然,因為齊莊公本人能力有限,所以西周滅亡之後,接下來的這四十年裡,齊國雖然內部很穩定,但是卻基本沒怎麼對外擴張。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長時間的和平,也導致了齊國經濟迅速發展,逐漸在列國之中脫穎而出。

相較而言,其他幾個在春秋時期極具分量的大國,此時都在積極擴張。秦國當時正在玩了命的從甘肅向陝西這邊擴張,忙著和西戎打架搶地盤。晉國忙著在山西擴張,吞併了不少小國。但是後來,到了齊莊公在位後期的時候,晉國因為繼承人的問題沒弄好,直接就開始內亂了。而且,這場內亂,一亂就是近七十年的時間。

還有南方的楚國,這個時候也在積極擴張,逐漸佔領了整個江漢平原,吞併了一大堆的小國。

相較而言,齊莊公在位時期的齊國,真的挺老實的,一直沒怎麼對外擴張。但同時,因為長時間的和平,齊國經濟越來越好,內功越來越深厚。

如此,西周滅亡四十年之後,齊莊公去世。接下來,齊桓公的父親齊僖公即位。因為有了之前齊莊公打下的基礎,所以齊僖公即位之後,馬上就開始對外擴張。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齊僖公本人也是一個生命力很旺盛的國君。他爹在位64年,他則是在位33年。這父子二人加起來,在位時間已經接近一個世紀了。

而齊僖公在位的這三十多年裡,齊國開始積極擴張。到了這個時候,當年姜子牙得到的那個特權,就開始發揮作用了。當時周王室已經衰落,但是天下共主的地位還在。所以,如果某個大國擴張的太狠,把周圍其他國家都惹毛了,這時候周王室再振臂一呼,這個大國鐵定會被圍毆。

這就是春秋初期,很多大國不敢亂擴張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這些大國當中,又有幾個例外。在這些大國曆史上,他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得到了合法戰爭權。比如齊國,人家祖上當年就已經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諾,可以隨便在山東這邊打仗。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7張

再比如秦國,當年西周滅亡的時候,秦國的先祖拼命前來援救。所以當時在位的周平王,就給了秦國一個承諾,允許秦國在函谷關以西隨意擴張。只要擊敗了西戎,所有奪回來的土地,都歸秦國自己所有。這也是秦國在春秋初期,能夠迅速崛起的原因。

而且,這種權力,一旦給出去,周王室是沒有辦法收回來的。因為給這種權力的,不是當代周天子,而是以往的周天子。如果當代周天子想要收回這種權力,就一定會被認定為不孝,因為他違背了自己祖宗的決定。

這頂大帽子扣下去,當代周天子估計也就快要換人了。

當然,所謂的合法戰爭權,其實也僅侷限於打嘴仗的階段。正所謂在絕對實力面前,打嘴仗沒有任何意義。所以齊國最多也就能利用這種權力,在外交時不被其他國家圍攻,可以創造出一對一的戰爭局面。真正要想擴充套件,還得看齊國的真本事。

好在,之前齊莊公在位的幾十年裡,把齊國的經濟徹底搞起來了,讓齊國的國力變得無比雄厚。所以,到了齊僖公在位時期,要論單挑,放眼整個山東地區,齊國還真是誰也不怵。

所以,齊僖公在位的三十多年裡,齊國的對外擴張歷史,就變得非常精彩,而且非常複雜。有時和鄭國結盟,有時和魯國結盟,有時調停宋國和鄭國的戰爭,有時又聯合魯國和鄭國,去打宋國和許國……

尤其是到了齊僖公在位後期,幾乎每隔一兩年,齊國都會有大動作,都會對外出兵。這種頻繁的出兵,雖然消耗了齊國不少國力,但是也徹底打出了齊國的威勢。

在齊僖公之前,齊國其實和魯國、鄭國、宋國之類的國家差不多,甚至整體影響力還要稍有遜色。但是到了齊僖公在位後期的時候,因為齊僖公常年開戰,所以齊國的影響力,已經大幅提高。周圍的幾個國家,也已經習慣了舉行會盟的時候,齊國可以更強勢一些,或者做會盟的發起人,也就是所謂的盟主。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8張

正是因為有了召開會盟的資格,所以,齊僖公又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一。所謂春秋三小霸,指的是鄭莊公、齊僖公和楚武王。這三位國君,和後來真正的春秋五霸相比,影響力要小很多。但是他們已經有了召開會盟的能力,並且有了自己的小弟國家。

簡單來說,小霸就是在自己所在地區,有足夠的影響力,至少可以做到自己所在區域內最強。而真正的霸主,則是要做到整個中原最強,影響力也得覆蓋整個中原。

就這樣,經過三十多年的奮鬥之後,齊僖公掛了。在齊僖公的帶領下,這個時候的齊國,已經成了山東地區的大哥,綜合國力要比魯國或者其他小國,更強一些。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齊國內部卻開始出現了一點小問題。

簡單來說,齊僖公在世的時候,一共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當中,老大名叫姜諸兒,老二叫姜糾,老三叫姜小白。這其中,老三姜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不過這個排名有爭議,有史學家認為,除了這三個兒子之位,齊僖公還有其他的兒子。

順便說一句,因為齊國國君這一脈,是姜姓呂氏。比如說當年齊國的老祖宗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我們可以叫他姜子牙,但是也可以叫他呂尚,都沒毛病。所以,對於齊桓公,我們既可以叫他姜小白,也可以叫他呂小白。

齊僖公在世的時候,其實也沒有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錯,早早就把老大姜諸兒立為了太子。對此,老二老三也沒什麼意見,之前也沒有過什麼奪嫡的念頭。所以,等到齊僖公去世之後,老大很順利的就繼承了國家,這就是齊襄公。

整個傳位過程,沒有產生任何風波。

但問題是,老大繼位,卻成了一個奇葩。

據史書記載,老大上位之後,似乎對自己的親妹妹,產生了某種特殊的想法。更要命的是,當時他妹妹已經嫁人了,而且還是嫁給了魯國國君。而接下來,這位齊襄公也不知道是色令智昏,還是怎麼的,乾脆直接趁著魯國國君來會盟的時候,把自己這個妹夫給幹掉了。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9張

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齊襄公本人的人品,自然也就可見一斑了。所以他上臺之後,齊國高層貴族,很快就開始對他非常反感。但同時,就是這樣一個人品有問題的齊國國君,自身能力又很強。他在位期間,齊國雖然和不少盟國翻臉了,但是整體卻沒有受到多大損失,反倒是對外擴張了一點。

不得不說,那段時間,真的是齊國的國運到了,哪怕攤上這麼一個國君,齊國也沒耽誤發展。

就這樣,等到齊襄公登基十二年之後,齊國內部終於變天了。當時齊襄公的一個堂兄弟,聯合了幾個高層貴族,直接發動了政變,幹掉了齊襄公。但是在這之後,其他齊國貴族,又反過來幹掉了他們。而在這之後,因為齊襄公留給大家的印象實在太差。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哪怕國君之位,暫時出現了空缺,大家也不願意讓齊襄公的兒子接班。

後來大家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讓齊襄公的弟弟回來接班比較合適。

就這樣,齊國的繼承權,落到了齊襄公的兩個弟弟頭上。在此之前,當齊襄公在國內開始搞事情的時候,老二老三其實就已經預感到了不妙,所以提前出國避難去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老二老三開始快馬加鞭的趕回齊國。誰先回到齊國,誰就能搶到繼承權。

而在回國的過程當中,老二為了搶奪繼承權,還派了自己的手下去截殺老三。在截殺過程當中,老三被一箭射中了腰帶,然後裝作被射中,這才逃過了一劫。而這場截殺之後,老二以為老三死了,所以就放慢了速度。反倒是老三,險死還生之後,加快速度趕路。

就這樣,最終,老三趕在老二之前,回到了齊國,順利繼承了國家。

這就是齊桓公。

而齊桓公上位之後,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處理之前襲殺他的老二。老二當時雖然已經逃到了魯國,但是在齊桓公的施壓下,魯國還是被迫交出了老二,以及老二麾下的那些手下。

不過,就在齊桓公打算把這幫人趕盡殺絕的時候,他首先一個特別重要的大臣,名叫鮑叔牙,卻突然站了出來,給這群人當中一個叫管仲的人求情。

之前齊桓公流亡的時候,鮑叔牙一直緊緊跟在他身邊,算是有著擁立之功。照理來說,鮑叔牙的這份人情,齊桓公怎麼都得給。但問題是,鮑叔牙求情的這個人,不是別人,恰好是之前被老二派來截殺齊桓公的那個人!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10張

當初那場截殺,如果此人的箭稍微偏了一點點,齊桓公就沒命了!所以,即便是鮑叔牙有大功,齊桓公仍是咽不下這口氣,還是想砍了管仲洩憤。

但是接下來,鮑叔牙卻明言,說管仲是那種不世出的奇才。殺了管仲,以後齊桓公絕對再也找不到這樣的頂級人才了。

出於這個原因,後來,齊桓公還是先決定,和管仲聊聊再說。而雙方聊過之後,齊桓公發現,管仲確實是個人才,所以最終還是決定放了他,並且給了他官職,讓他為自己效力。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是齊桓公一生當中,最正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決定!

正是因為他的一念之差,導致他擁有了一位史上最牛的頂級名相輔佐。毫不客氣的說,齊桓公能夠順利稱霸,本人的才能,最多隻佔兩成原因。他的歷代祖先給他留下來的厚實家底,至少得佔五成原因。而剩下的另外三成,基本上都是管仲的功勞。

沒有管仲,齊桓公是絕對不可能稱霸的!這點幾乎沒有任何疑問。齊桓公在後世的歷史上,被稱之為春秋五霸之首,這是他最耀眼的名頭。可是管仲的頭上,卻有著‘聖人之師’、‘法家先驅’、‘華夏第一相’、‘華夏文明保護者’等諸多稱號。而且這些稱號,幾乎每一個都是實至名歸。

所以,接下來我們講齊桓公的稱霸過程,不能順著齊桓公這條線講,得從管仲這條線來講。因為後來齊國的很多政策,雖然是齊桓公正式頒佈的,但是卻是管仲制定出來的。

管仲到了齊桓公手底下之後,雖然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但是最開始的時候,管仲和齊桓公的政見其實並不一致。齊桓公認為,他此時應該強化軍隊,依仗齊國的厚實家底,不斷對外兼併其他諸侯國。但是管仲卻認為,此時齊國應該先練內功,先休養生息。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11張

因為齊桓公是國君,所以後來,齊國自然也就按他的意思發展了。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齊國開始整軍備武。一年之後,齊桓公直接進攻宋國。結果,宋國直接聯合了一堆小國,很快就把齊國打得潰不成軍。

而這一切,早在開戰之前,已經被管仲全都預料到了。從過程到結果,分毫不差。

所以,這一戰之後,齊桓公算是徹底服了管仲。自此之後,齊桓公基本上可以做到對管仲言聽計從,管仲說啥是啥了。

被宋國打敗一年之後,管仲忽然提出,齊國可以進攻譚國,因為譚國不尊禮法。結果,齊桓公出兵之後,果然很快擊敗了譚國,並且徹底吞併了譚國。

這場勝利,讓齊桓公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為啥之前打宋國就那麼費勁,如今打譚國就這麼容易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打宋國的時候,齊國是純粹的暴力進攻,很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感,所以才會支援宋國,聯合抵抗齊國。但是譚國不一樣,譚國本來國力就很弱,同時之前又不尊禮法。有了這頂大帽子在,其他國家想來支援譚國,都找不到理由。

而管仲的這個思路,也成了接下來齊國對外擴張的關鍵思路,那就是聯合其他國家,以多打少,讓自己變成多數派。事後大家一起分戰利品,但是自己吃肉,其他國家喝湯。最少也要做到齊國一對一單挑,絕對不能站到其他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自己成了少數派。

這個思路,後來也成了整個春秋時期的爭霸思路。幾大強國之所以爭霸,就是因為成為霸主之後,能夠得到更多小弟的支援,自己成為多數派,然後合法擴張。

同時,管仲還開始對齊國內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行政改革,經過管仲的改革之後,齊國首都之外的所有地方,都分成了屬、縣、鄉、卒、邑五級管理制度,最多由邑落實到家庭單位。

這項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部落時代的傳統。國君需要依靠貴族,才能統治整個國家。但是經過這次改革之後,齊國的統治機器,變得更為精密。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12張

這不光導致齊國國家機器的運轉速度,大大提升,同時也導致齊國的國力,大幅提升。最關鍵的是,自此之後,各大諸侯國開始紛紛效法齊國,中國也徹底擺脫了部落制的影響,不再是以部落制生活,而是轉為以城市和鄉村的形式生活。

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其次,管仲還對齊國的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說,將鹽鐵行業收歸國營,給齊國帶來了海量的財政收入。比如,給土地劃分等級,按等級收稅,這應該是中國土地私有化最初的開始。再比如,在中央設定專門的鑄幣機構,通過發行貨幣,調整國家經濟。

管仲的這些經濟改革思想,不但幫齊國迅速改善了經濟,國庫越來越有錢。而且,這些思想即便是拿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會覺得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關鍵是,在管仲生活的時代之前,這些東西都沒有出現過。所以我們很難理解,管仲是怎麼一下子想出這麼多新的思路。

我們只能說,人和人之間,真的存在很大的差異。像管仲這種人,真的是治國的天才,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除此之外,管仲還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叫做‘尊王攘夷’。雖然在歷史課本上,可能只是用了短短一段話來說這事。但是在春秋時期,管仲提出的這個概念,絕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也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

因為在春秋初期,隨著周王室衰落,各大諸侯國內戰不止,很多外敵也開始趁機入侵。到了齊桓公生活的時代,很多外敵甚至可以打到河南地區,這已經是當時中原文明的統治核心了。

所以,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說,當時其實是中原文明最危險的一段時間。如果任由外敵入侵,接下來說不定整個中原文明,就被外來文明給征服了。

但正是因為管仲提出了這個思想,自此之後,不管是誰想當霸主,首先要做的,都是團結其他小國,一起對付外敵。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13張

正是因為管仲提出了這個思想,所以,管仲後來才被譽為是‘華夏文明保護者’。毫不客氣的說,春秋初期這段時間,中原文明面對的壓力,絲毫不比後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低。但正是因為管仲提出了這個思想,導致整個中原文明,自此之後,逐漸轉危為安了。

而且,當時管仲提出的,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整套思想。在這套思想當中,管仲第一次系統論證了‘到底誰才是自己人’這個問題,也就是後世所謂的華夷之辯。而管仲對於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則是用利益來區分。

管仲的這個思想,被後世總結了一下,就成了所謂的‘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而管仲的這個結論,則是影響了後世無數的聰明人,同時也讓整個華夏文明,變得更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此後兩千多年裡,華夏文明或許也有過衰落期,但是最後,總是能靠著強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反過來戰勝敵人,讓自己延續下去。

這其中,管仲到底有多大功勞,實在是很難界定。但是顯然,這個功勞絕對很大就是了。

因為管仲提出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導致齊國國力暴增。因為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思想,所以齊國自此之後,就可以扛著這杆大旗,不斷去聯合其他諸侯國。

就這樣,在這之後,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和團結,齊國不斷爭取能爭取的國家,同時儘量帶著大家,征討夷狄,以及那些不聽話的小國。奪回來的土地,大家一起瓜分,都有好處。

在這個過程當中,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燕國的崛起。原本燕國地處北方,國力並不是特別強。但就是在這個時期,齊國擊退了山戎,並且把原本山戎控制的土地,交給了燕國,這才讓燕國就此成了一個大國,後來更是成了戰國七雄之一。

所以,接下來的三十年裡,齊國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召開一次會盟。隨著前來參加會盟的國家越來越多,以齊國為核心的這個利益聯盟,實力也就越來越強。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他和齊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14張

如此,三十多年之後,到了公元前651年,整個山東、河南、河北地區的諸侯國,都已經聚集到了齊桓公的麾下,大家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在當時那個時代,除了齊國之外,雖然晉國和楚國也在崛起。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勢力,能夠超過聯盟整體。

就這樣,在這一年,齊桓公主持召開了葵丘會盟。在這次會盟上,齊桓公不但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還趁勢推出了一些約束諸侯的法令。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也就此達到了巔峰。

這不光是齊桓公本人的成功,同時也是整個齊國的成功。而且,隨著齊桓公稱霸,整個中原文明,也就此轉危為安了。

這就是齊桓公稱霸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