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公子虔誣為謀反,戰敗而死。後來的秦國國君,雖然延續了商鞅變法,但都沒為他平反,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駟即位,後世史稱秦惠王。秦惠王即位後,有人向他告發,説商鞅謀反。商鞅是早年秦國變法的主導者,對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對於這位大功臣,秦惠王卻並沒有任何寬容,而是第一時間發出了逮捕令,要抓捕商鞅。

在得知秦惠王想要抓捕自己之後,商鞅第一時間逃到秦國邊關,想要離開秦國,逃往其他國家。然而最終,商鞅卻被其他國家拒絕入境,根本無法逃走。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走投無路的商鞅,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發動自己的邑兵保護自己。然而,當時的秦國已經相當強大,商鞅手上的這點邑兵,根本就抵不過秦國大軍精鋭。最後,商鞅戰敗而死,連屍體都被帶回了咸陽,施以車裂執行。

在商鞅死後,後世的秦國國君,雖然延續了他的改革政策,但是卻無人給他平反昭雪。這樣一位給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大功臣,直到秦朝滅亡,都是以一個叛臣的身份存在。

對於商鞅這樣一位功臣,後世的秦國國君,為什麼不給他平反呢?到底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商鞅的貢獻?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後世秦國國君,之所以不給商鞅平反,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背鍋俠,替他們來承擔得罪舊勢力的惡果。而且,商鞅後來也確實起兵反抗秦國大軍,從行為來説,確實算是謀反了。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2張

商鞅本名公孫鞅,早年並非秦國人,而是衞國貴族之後。商鞅生於戰國初期,當時隨着冶鐵技術的發展,傳統井田制開始崩潰,各國都開始相繼改革,中原開始逐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此之前,各國一直實行傳統的井田制,所有田地一律歸公家所有。除此之外,貴族爵位世襲,徹底壟斷了所有上升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平民的一生,除了侍奉貴族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希望可言。

但是,進入戰國時期之後,冶鐵技術開始逐漸成熟。鐵製農具的出現,導致平民們開荒越來越容易。如此一來,大家寧願選擇開荒,也不願再去種公田,傳統的井田制也就開始崩潰了。土地制度的崩潰,直接導致社會制度開始出現諸多問題。於是,很多國家就開始順應大勢,紛紛進行改革。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3張

因為當時各國都在變法,這種變法的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商鞅。所以,商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開始鑽研這方面的學問,成了精通變法改革的大家。

後來,商鞅成年之後,曾在魏國丞相公叔痤的門下做事。公叔痤曾將他推薦給魏王,但魏王卻並沒有任用商鞅。灰心的商鞅,只能就此離開了魏國,轉而去秦國尋找機會

到了秦國之後,商鞅拜見了秦國國君秦孝公。秦孝公當時也是剛剛即位不久,看到其他諸侯國紛紛通過變法變得強大起來,自身也是十分眼熱,希望秦國也能像其他諸侯國那樣變法維新。但是,當時秦國內部守舊派的勢力極為龐大,秦國國內也沒有精通變法的人才,這讓秦孝公對於變法一事,顯得有些有心無力。

而商鞅的到來,恰好解決了秦孝公的難題。在詳細聽完了商鞅對改革變法的構想之後,秦孝公當即決定,讓商鞅來主動秦國的變法維新。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4張

不過,商鞅當時雖然有秦孝公的支持,但想要快速變法,依然十分困難。因為此時秦國內部的舊貴族勢力,極為強大,很難直接撼動。為了貫徹自己的變法思想,商鞅先是和舊貴族代表進行辯論,向大家闡述變法維新的好處。然後通過‘南門立木’這樣的行動,向平民確立自己的執行力。

在這些前期準備都做好了之後,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正式變法。首先,商鞅在國內頒佈《墾草令》,鼓勵農業生產,同時迫使貴族也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墾草令》雖然對貴族階層的特權,有一定的限制,損害了一部分貴族的利益。但整體上來説,依然是對秦國國力有着較大的提升,可以更有利於貴族們的利益。再加上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墾草令》最終順利貫徹執行了下去。

幾年之後,隨着《墾草令》在秦國內部,徹底推行開來,全面變法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商鞅開始全面進行變法,從根本上改變了秦國這個國家。

按照商鞅的變法,秦國開始實行連坐法,廢除世祿世卿制,實行二十等軍功制,重農抑商,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推行郡縣制……

這一系列的改革,都從根本上損害到了舊貴族們的利益。只是此時秦國內部的改革大勢已成,就算這些舊貴族們再怎麼反對,也無濟於事,只能看着變法逐漸推行下去。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5張

於是,商鞅的變法,終於漸漸取得了成功。秦國也因為這些改革,變得煥然一新,國力大增,逐漸奠定了後來統一六國的底藴。而商鞅本人,也因為對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秦孝公封在了商地。因為被封在了商地,所有後來公孫鞅才被大家稱之為商鞅。

但是,秦國國力的整體提升,並不能讓那些舊貴族們,放棄對變法的痛恨。畢竟,變法本身,影響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在商鞅變法之前,國家實行井田制,田地名義上歸國家所有,但實際上則是歸他們這些貴族所有。這些貴族,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剝削,讓底層平民為他們勞動。然而商鞅變法之後,土地開始逐漸私有化,平民自己可以擁有土地,而貴族們在商鞅法令的要求下,同樣需要耕種。這其中的改變,足以讓所有舊貴族,對變法心存怨恨了。

再比如世祿世卿制的變化。在此之前,秦國實行世祿世卿制,也就是官員貴族世襲制。官員的孩子,以後還可以做官做貴族,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而那些平民,就永遠沒機會做官了。但是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實行軍功爵位制,所有人都必須靠上戰場殺敵,才能獲得爵位,這就打破了舊貴族們對上升通道的壟斷,同時也讓舊貴族們升官變得更難了。

這些變化,都足以讓舊貴族們,對變法本身恨之入骨。

不過,在秦孝公在位期間,因為秦孝公本人支持變法,再加上秦國內部,當時大勢已成,大多數人都支持變法,所以這些舊貴族們,除了順應變化之外,也無法可想。在這種情況下,舊貴族們就只能將仇恨,轉移到推行變法的商鞅身上。所有舊貴族,都痛恨給他們帶來變化的商鞅,恨不得讓商鞅越慘越好。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6張

秦孝公活着的時候,為了變法,同時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必須維護住商鞅。但是,等到秦孝公死後,秦惠王即位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秦惠王即位後,急需各方力量的支持,才能坐穩王位。這其中,也包括那些舊貴族。而此時的商鞅,權力已經有些過大,妨礙到秦惠王掌權。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將商鞅推出來殺掉,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既能平息那些舊貴族的怒火,為秦惠王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同時還能除掉商鞅這個隱患,強化秦惠王本人的王權,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到了這個時候,商鞅已經是必死無疑了。

所以,在那些舊貴族們誣告商鞅謀反的時候,秦惠王才會立即下令,想要逮捕商鞅。而商鞅同樣知道自己的困境,於是便想要逃離秦國,可惜最後逃離失敗。後來又想要憑藉封地內的邑兵,通過叛亂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最後同樣兵敗,走投無路而死。

商鞅的死,對於各方而言,都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不過,秦惠王本人並不傻。秦惠王很清楚,商鞅的這套變法制度,是秦國如今強大的根源,自然不會推翻商鞅的變法成果,再去恢復當年的舊制度。至於商鞅這個人,就讓他替自己背鍋,去承擔那些舊貴族的怒火就好了。

商鞅被誣陷而死,為何後世秦王不為他謀反? 第7張

而對於秦惠王之後的歷代秦王來説,他們或許也明白,商鞅對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所謂的謀反,其實也只是誣告而已。但是,既然商鞅背鍋俠的身份,已經被確定。而且商鞅後來,確實也指揮邑兵有過叛亂之舉,給商鞅平反,沒有任何好處。

既然如此,自然也就沒人會給商鞅平反了。

不過,歷史始終是公正的。等到秦朝滅亡之後,後來的時代,提起商鞅,大家都會覺得商鞅是秦國強大起來的大功臣。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毋庸置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