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卞之琳曾癡戀張充和 傳卞詩《斷章》係爲她而作

卞之琳曾癡戀張充和 傳卞詩《斷章》係爲她而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合肥,爲淮軍主將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1949年,張充和隨丈夫、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赴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她一生低調,爲人謙和,淡泊名利,被譽爲“民國才女”。

在近代中國,聲名僅次於“宋氏三姐妹”的,就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這蘭心蕙質、才華橫溢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元和喜愛文學,與崑曲名家顧傳玠結爲連理;二姐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爲伉儷;三姐兆和與作家沈從文結合。2003年,張充和的三姐、二姐、丈夫傅漢思和大姐相繼去世。而今張充和逝世,“合肥四姐妹”成爲絕響。

昨日一早,孫康宜的弟子、中科院博士後韓晗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半年前,我和孫康宜老師有個項目希望與張充和先生合作,無奈她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也就作罷。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不時聽到張充和先生身邊的朋友談起她,其實她的晚年生活非常平淡,大家可能不太瞭解她的文化成就,但她那種現代中國知識女性的生活方式,那種詩意的棲居,值得我們深深回味。”

卞之琳曾癡戀張充和 傳卞詩《斷章》係爲她而作

張充和

 “充和女史”愛吃麥當勞

關於“合肥四姐妹”的故事,最近頗有影響的一本書名叫《合肥四姊妹》,作者金安平是耶魯大學歷史學家、著名美國漢學家史景遷的妻子。昨日,記者專訪了該書的譯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早,聽他談起張充和的生活細節。“我一向認爲,訪問記一定要寫細節,高大上的東西別人從文章演講報道里儘可得知,衣食住行這些非當面不得而知的細節卻是最傳神的所在。”

  海外多年仍知“潛規則”

楊早與張充和先生有接觸並非因《合肥四姊妹》,反倒是因爲他主編的《話題》系列圖書。

2005年,受邀翻譯《合肥四姊妹》時,楊早對張充和的印象比較零碎,如“最後的閨秀”、“崑曲海外遺珠”之類。“這本書的起源是金安平與張充和的交往,充和的篇幅卻是四姊妹裏最少的。或許她的一生,傳奇性不那麼強,夫婿也不那麼有名?”楊早猜測。

直到看過張充和爲沈從文去世寫的輓聯“星斗其文”,楊早真正喜歡上了充和先生的字。

2006年,楊早嘗試通過朋友邀請充和先生給自己主編的《話題》題寫書名,“後來真收到了充和先生的題詞,而且她寫得非常認真,橫豎各一張”。

據《天涯晚笛》作者蘇煒透露,他在美國訪問張充和時,見到這位在海外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人竟然能談郭德綱、“潛規則”、“男色消費”,十分驚歎,其實這是因爲張充和會通過看《話題》,關心故土變化。“我們給充和先生寄了每一期《話題》,沒想到她真的認真看過。”楊早對此有些吃驚。

 “民國才女”最愛雞肉漢堡

楊早的朋友黃永有個90後外甥女,2011年曾去充和先生家中小住,楊早邀她寫一篇張充和印象記,於是有了《這就是張充和》。

最讓這個署名“李歸漁”的姑娘驚訝的是,高齡的張充和居然喜歡吃油油的麥當勞,特別是雞肉漢堡,“朋友買菜帶來了,張充和還是拿起她的雞肉漢堡說,我本來就不吃飯的”。

雖然年事已高,張充和仍然非常喜歡開玩笑。蘇煒與李歸漁都在楊早編輯的刊物上寫過張充和教崑曲,“她說唱崑曲嘴不能張太大了,‘唱得很好,但是嘴巴總張這麼大,我就說,給你扔一塊狗屎進去’,說到這,她自己又樂呵呵地笑了。”

晚年亦難躲清靜

“李歸漁”在文章中回憶,自己離開張充和家那天,98歲的老太太親自給她煮滷雞蛋,“我問她幾點鐘起的,她說她三點就醒了,看書看到五六點起來的”。

卞之琳曾癡戀張充和 傳卞詩《斷章》係爲她而作 第2張

卞之琳

在並不太懂中國傳統文化的李歸漁眼裏,張充和的字就是“正點,非常的正點”,“她都這麼大年齡了每天臨字帖還要寫二百遍,每寫一遍她就寫上數字。所以她能寫這麼好!聰明人且得這樣,不聰明的人又得怎麼辦呢?!”

張充和一直想在美國安靜地生活,不過在“李歸漁”筆下,老人的晚年也沒能做到不受打擾。

“今天外婆還跟我說有一個人之前來她這裏,把沈從文以前寫的信翻出來拍了照片拿去發表了。沈從文的孫女很不高興。說很多人來這裏都是爲了挖寶貝的。唉,唉,唉。”

“她家的字畫,她的兒女也不太懂,於是她早早的都該賣的賣,該送的送,要在生前處理掉。”

楊早感嘆:“這真是無奈啊。一個人的熱鬧與冷淡,原不是自己可以作得主。充和先生在海外躲了多年的清靜,也總有被包圍被探索的晚年。”

 相傳卞之琳《斷章》

  爲她而作

張充和是著名淮軍將領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三歲前就學會了背唐詩,七八歲開始學做對子,學寫詩。

1934年她在北京參加北京大學入學考試。沒有學過數學,“簡直連題目都看不懂”,考了個零分,國文卻得了個滿分。考試委員會破格錄取了她。不過,1936年因爲得了肺結核,張充和被迫從北大退學。

在學者兼書法家沈尹默的影響下,張充和每天臨帖練字至少3個小時,直到88歲依然保持這一習慣。她運筆寫字的手臂甚至仍然和少女的一樣強壯。

張充和教人寫書法和唱崑曲,90多歲才停止,在美國桃李成羣。比爾·蓋茨的繼母也是她的學生。

卞之琳曾癡戀張充和 傳卞詩《斷章》係爲她而作 第3張

卞之琳《斷章》手稿

1988年姐夫沈從文去世,張充和從美國發來悼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後來它們被銘刻到了湘西沈從文的墓碑上。這大概是張充和在國內最廣爲人知的作品。

崑曲這一愛好伴她終身。抗戰年代,張大千給她畫過一幅仕女圖,只有一個纖細的背影,身着崑曲戲裝。她曾憑一出《遊園驚夢》,驚豔重慶。直到90歲許,她仍偶爾與同好們舉行崑曲雅集。

張充和追求者衆多,其中有詩人卞之琳。相傳卞詩《斷章》就是爲她而作。

1947年,張充和認識了在北京大學教希臘文,精通德、法、英、意文學的美國漢學家傅漢思。1948年11月,兩人結婚。1949年,張充和隨傅漢思赴美,隨後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

2003年,傅漢思去世,之後張充和一直待在耶魯大學的一棟房子裏安靜生活。

她很早開始寫作,但隨寫隨丟,從未主動出版過任何著作。她常用清水在紙上寫字教學生,他們試圖遊說她用墨寫在宣紙上以圖保存,一向溫和的老人居然生了氣。

卞之琳一片癡心,私下將她發在報刊上的作品都收集起來,拿去香港付印。在耶魯任教時,一名洋學生自費給她印了本詩集《桃花魚》,收入詩作十幾首。她百歲時,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張充和作品系列,分別是《天涯晚笛》、《曲人鴻爪》和《古色今香》,收錄的都是無意中留下的零光片羽。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