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曹操三請諸葛亮失敗內幕 他最擔心的是這三件事

曹操三請諸葛亮失敗內幕 他最擔心的是這三件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顧茅廬”是個婦孺皆知的三國典故。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着力刻畫的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是作者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記載,加以藝術構思而創作。儘管,後人對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劉備爲請諸葛亮出山而“三顧茅廬”尚有分歧,學術界各有說法,但以大多數人看來,此事可信度極高。

曹操三請諸葛亮失敗內幕 他最擔心的是這三件事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深入人心,幾乎家喻戶曉。可是在此之前,曹操三請諸葛亮的事,卻很少人知道或記起。

相傳,曹操屯兵許州時,派曹洪帶十萬人馬第一次打新野,結果吃了敗仗。他很惱火,揮劍要殺曹洪。這時,有個叫程煜的謀士出來講情,說:“新野的敗仗不怪曹將軍,只恨劉備有個能掐會算的徐庶當軍師。要是丞相信得過,我願舉薦一個能人,處處比徐庶都高一招,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的高徒諸葛亮,也是我的師兄,現在臥龍崗隱居。”

曹操早聽說過諸葛亮有超羣之才,眼下程煜又爲他舉薦,就決定請諸葛亮來當謀士。第二天,他領着程煜、曹洪等一夥人馬,帶上金銀財寶、綾絹綢緞,上了路。他們趕到臥龍崗已是晌午,人困馬乏,就來到路邊的茶館裏歇腳。曹操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請諸葛亮到茶館來敘談。過了一會兒,曹洪回到茶館,對曹操說:“先生不在家,聽書童說,他到山上歇晌去了。我在山腰吆喝了半天,也沒人應聲。”程煜忙說:“我師兄最愛在靜處讀書,不許外人打擾。莫非將軍莽撞無禮,師兄不肯出見?”曹操一聽,臭罵了曹洪一頓,又派程煜去請諸葛亮。

又過一會兒,程煜皺着眉頭也回到茶館。他惱火地說:“我好不容易在野雲庵找到師兄,說明來意,哪曉得他不理不睬,拂袖而回,鎖上柴門,拒不見我。真是太傲慢了!”曹操心想:你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憑啥擺這麼大的架子?在師弟面前也這等傲慢! 看來我得親自出馬了。

曹操一行來到茅庵門前,只見柴門大開,諸葛亮正在草堂讀書。等曹操進屋,諸葛亮一沒起身讓座,二沒磕頭下拜。這時候,曹操是心裏有火不敢發,還強裝笑臉上前問:“請問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先生?”諸葛亮頭也不擡,隨口應道:“不敢不敢!我是個山村野夫。聽說丞相遠道而來,專門在這兒靜候。”說罷把書中一合,望着曹操。

曹操仔細一看,這諸葛亮果真是氣度不凡哪!就趕緊使個眼色,叫人把禮品擡上,說:“早就聽說先生足智多謀,專程登門相請,爲我統一大業賣力。”諸葛亮一聽,哈哈大笑,說:“丞相花這麼大的本錢來買一個普通山民,不怕失了你的面子嗎?我實在不敢受這一請!說罷又連連搖頭大笑。曹操本來就疑心多端,見諸葛亮又是搖頭,又是大笑,分明是當着手下的人取笑自己,心裏真不是味兒:“我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親自來請他。”曹操本想發頓火,出出氣,又怕傳出去世人笑話,只好吱唔說:“看來先生也有爲難之處,那就不必勉強了!”說罷灰溜溜地走了。

這事傳到民間,變成了人們的歇後語:“曹操請孔明——沒誠心”。有人又附會了一句:“程煜薦諸葛——不識相”,都是指的這件事。

知道了過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小編認爲,身爲一代梟雄的曹操之所以在諸葛亮面前吃了癟、掃了興,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曹操自身的因素不能夠被諸葛亮接受。

曹操三請諸葛亮失敗內幕 他最擔心的是這三件事 第2張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是一個大動盪大競爭的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爲代表的魏、蜀、吳三家,爲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生死大搏鬥。古有云,“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國的創立者,不可能不知道人才對他們創業和守業的極端重要。他們在爭奪人才中爭天下,在爭奪天下中爭人才。從一定意義上說,三國的縱橫捭闔,既是一場軍事力量較量,更是一場人才爭奪大戰。“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我們且不理會曹操三請諸葛亮一事的真僞,只想就事論事分析,故事的內涵與意義。在故事裏,曹操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但他在實踐中如何把握政策、怎樣採用策略,切實善待人才方面卻存在着做得不夠好之處。我們不難看出,曹操確實有“愛才之心”,通過程煜舉薦、自己觀察,發現諸葛亮具有超人的水平能力之後,馬上前往探望邀請,就是明證。不過,在三請諸葛亮的過程裏,卻犯下了幾個不該有的錯誤:比如“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請諸葛亮到茶館來敘談”,顯然誠意不夠、誠心不足;再“派程煜去請諸葛亮”,依舊是放不下丞相身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肯禮賢下士;到了第三請,曹操雖親自看望諸葛亮,卻仍屬心不甘情不願與諸葛亮掏心窩交朋友的心理狀態,保持距離,企圖以厚禮收買、以利益誘惑等方式拉攏孔明加盟效力,於是諸葛亮在沒有看到應有的厚待、尊重、敬愛的情況下,只能以不願出山、不肯幫扶而使曹操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二是諸葛亮的打算與曹操的期盼相距甚遠。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裏無疑是位最光彩奪目和充滿傳奇的人物。他從躬耕南陽的一介平民,躍身成爲劉備的軍師、蜀國的丞相,其華麗轉身雖然與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睿智的政治纔能有很大關係,但就成功者創業選擇角度來看,他跟對了人,選對了老闆,是極爲重要的先決條件。

在諸葛亮出山之際,正是三國戰亂、羣雄逐鹿之時,他有許多機會把握、有許多機遇面臨。若以大小劃分,起碼有三個大老闆可供選擇,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個是盤踞江東頗有口碑的孫權,最後一個是被曹操攆得東躲西藏的中山靖王之後劉備。

按說,曹操的實力最強,不僅雄厚無比的優勢,更具重才惜才的實際。跟隨曹操打江山成功把握大、效果好,諸葛亮爲何不願意選擇曹操呢?理由有三:一則孤高自負的曹操不一定看得上他這個無名無分的鄉野村夫。二則曹操身邊的奇人異士甚多,去了不一定受到重用。三則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且嫉妒心很強的人,跟了他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曹操三請諸葛亮失敗內幕 他最擔心的是這三件事 第3張

而劉備此時此刻儘管實力最弱小,連自己的地盤也沒有,靠借居在劉表處安身,處境十分艱難,隨時都有可能被虎視眈眈的另外2家吞併。諸葛亮毅然決然加以選擇,確實有其高明之處,他的理由有四:首先,劉老闆“根紅苗正”,乃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皇叔,上承天意,下順民意,光這一點就比名不正、言不順的曹老闆強。其次,劉老闆重情重義,禮賢下士,德馨遠播,有一顆懷柔之心,這樣的老闆跟着放心。再次,劉老闆的手下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虎將,卻沒有一個運籌帷幄、能擔當大任的謀臣,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四,越是不起眼的企業,越是能張顯出自己的能力,也越是能得到老闆的器重。思來想去,左右權衡,最後諸葛亮將目標鎖定在劉備的身上。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是極爲明智的,也是特別成功的。

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未見史料記載,僅憑民間傳說,未必可信。我們今天之所以採用傳說的故事來分析問題,並非是給一代梟雄曹操做什麼人生總結。而是想就事論事討論人才觀的認識理解把握問題。事實上,依據歷史記載,曹操不失是位深諳用人之道的明君。曾有人爲他總結的用人特點:“真心誠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誠待人;開誠佈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設身處地,以寬容人;揚人責己,以功歸人;論功行賞,以獎勵人。”筆者很是欣賞。

人才競爭,已是新時代在全球範圍內最根本最激烈的競爭。我們透過回顧和分析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應當有所啓發、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進步。因爲,人才問題,既是一個關係前途目標又關乎現實發展的大課題。孰好孰壞,孰是孰非,關係重大,意義非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