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歷史趣聞:模仿驢鳴的魅力 古代名士的餘興節目

歷史趣聞:模仿驢鳴的魅力 古代名士的餘興節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模仿動物鳴叫的故事,歷史上最有趣的,大概要算是模仿驢鳴了。驢鳴節奏的抑揚頓挫,似乎可以讓人產生無窮的聯想。宋代的理學家張載就特別喜歡觀察驢的鳴叫。聞驢鳴,居然能給他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理論帶來了啓發。

歷史趣聞:模仿驢鳴的魅力 古代名士的餘興節目

網絡配圖

用模仿驢鳴來娛樂的,則有《後漢書.戴良傳》所說:“良字叔鸞,少誕節。母喜驢鳴,良常學之以娛樂焉。” 但明末清初的劉繼莊卻在《廣陽雜記》中,給驢鳴下了悲傷定義,說是:“驢鳴似哭,馬嘶如笑。”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喜歡學驢鳴,《世說新語》中記載:王粲病死下葬時,曹丕對參加葬儀的人說:王粲喜歡驢鳴,大家就都學叫聲來送別他吧。於是一時驢鳴大作!可以想象:其場面之盛大,足以令人歎爲觀止。曹丕導演的這次驢鳴合練中,大家都是認真嚴肅地在發出哀聲,從而成爲了一次追悼會的千古絕唱。

西晉時的孫楚學驢鳴也有一手,《世說新語》說:名士們一起去參加王濟的葬禮,後到的孫楚一來就傷心大哭,引得大家都陪他落淚。哭完了,他對死者道:“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爲卿作。”

但他投入的即興表演實在太逼真了,引得衆人忍不住破涕而笑,孫楚對旁人這種不嚴肅的態度顯然很生氣,便罵道:就是因爲你們活着,王濟才死的!導演了一場讓衆人表情頃刻間陷入悲哀,再瞬間由悲入喜,轉而入怒的連續急變。

歷史趣聞:模仿驢鳴的魅力 古代名士的餘興節目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過模仿驢鳴畢竟還是有點滑稽,《宋高僧傳》記載:唐末的普化禪師“嘗與臨濟玄公相見。乃對之以之驢鳴。旁侍無不哂笑。”他與義玄和尚相見,就對之以驢鳴,自然讓旁人見了要發笑了。

從不同的記載中,可以推測:普化禪師曾多次在義玄面前學驢鳴,其真意,卻是在引導義玄的禪悟。《傳燈錄》等書還說:“普化自上來臨濟院,臨濟便歡喜排批飯食。對坐吃,師凡底下物總吃卻,濟雲:普化吃食似一頭驢。師便下座,兩手托地,便造驢聲。”義玄看他貪吃,就罵他是偷吃賊。

大概是普化見義玄沒有領會他化身爲驢說法的苦心,所以說了:“臨濟廝兒只具一隻眼”,意思是說義玄能有不能空,所以又來進行了一次驢鳴來誘導:這回義玄明白了,就回頭對管事的道:給他細末草料吧。這個“普化驢鳴”公案,其意思應該是:以能像驢一樣享受本分草料,來表示進入了人驢兩忘的無我之境吧。所以,大慧禪師的頌語說:“一個驢鳴兩個賊,堪與諸方爲軌則。正賊草賊不須論,大施門開無塞塞。”

歷史趣聞:模仿驢鳴的魅力 古代名士的餘興節目 第3張

網絡配圖

驢常被人罵成笨驢、強驢、黔驢,但他的率性本份,不加掩飾,卻又是牠可愛的一面,這大概就是這麼多人喜歡模仿驢鳴,而有所寄託的原因。所以王安石在《驢二首》詩中認爲:驢鳴聲正音純,坦率無邪,“臨路長鳴有真意”。 在張載的“見聞之知”和“德性之知”中,驢性也是屬於德性之知的。愛驢者們認爲:身處世界如何紛繁複雜的無措之中,只要像驢一樣,堅守本心中那個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基本原則,大致上就可以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了。

(摘自香港《文匯報》 作者:龔敏迪)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