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勳復辟簡介:張勳扶植末代皇帝溥儀百日復辟

張勳復辟簡介:張勳扶植末代皇帝溥儀百日復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勳復辟,是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3000“辮子兵”,借“調停”爲名,於6月14日進北京。入京後,張勳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擡出來宣佈復辟,改稱此年爲‘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爲被封爲‘弼德院’副院長。這就是史家稱的‘張勳復辟’或‘丁巳復辟’。結果復辟僅12天破產。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因德國支持他的復辟主張,而反對對德宣戰,但同時又蔑視黎元洪。因此,黎、段爭相拉攏張勳,張勳卻另有打算。他僞裝成黎、段之間的調解人,企圖坐收漁利,同時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十三省同盟,拼湊實力,積極策劃清室復辟。

張勳復辟簡介:張勳扶植末代皇帝溥儀百日復辟

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於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達北京。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

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爲、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

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爲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爲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爲忠勇親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覆闢”,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張勳復辟”。但12日爲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