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國和齊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國力得到快速發展,尤其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最終,秦始皇嬴政剪滅山東六國,建立了秦朝。在戰國末期,秦國消滅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這五個諸侯國的時候,齊國一直沒有派兵救援他們,也即抱着一種坐視不理的態度。從上帝視角來看,齊國這麼做,可謂是鼠目寸光了。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那麼,問題來了,齊國爲什麼如此短視呢?對此,在筆者看來,究其原因,主要分爲以下三點。

首先,就第一點來說,這是因爲齊國曾遭到其他諸侯國的圍毆。早在公元前286年,齊閔王在位時,齊國吞併了富庶的宋國,來到了自己的巔峯。當然,齊國的強大,也引起了周邊諸侯國的警惕。於是,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爲上將軍,從而率領燕國、秦國、趙國、韓國、魏國等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這就是著名的五國伐齊。

此戰,樂毅率領聯軍擊敗了齊國的主力。之後,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第2張

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當是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

樂毅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爲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誠然,到了公元前279年,在田單等人的努力下,齊國成功復國。不過,經過五國伐齊的重創,齊國已經無法回到巔峯了。在此基礎上,齊國在戰國末期依然憤恨其他諸侯國,所以不救援他們也就容易理解了。

就第二點來說,則是齊國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遠離秦國,而後者因爲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一開始也沒有直接威脅到齊國。公元前230年,秦國大軍先是消滅了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韓國。緊接着,秦國又和趙國兵戎相見。公元前228年,王翦率領秦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並俘獲了趙王遷。雖然公子嘉率領趙國殘餘勢力建立了代國,不過這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軍又開始進攻魏國。因爲魏國大梁城池堅固,秦軍強攻無效。於是,王翦之子王賁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無奈之下,魏王假出城投降,這意味着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爲東郡。

到了這個時候,秦國依然沒有急於對東邊的齊國用兵,而是繼續對付楚國和燕國。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爲秦國的這一策略,讓齊國可以置身事外。當然,等到公元前222年,秦國大軍滅掉燕國後,齊國纔開始緊張起來,也意識到不救援其他諸侯國是多麼愚蠢的行爲。不過,木已成舟,已經刀劍入庫的齊國隨之被秦國大軍碾碎。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第3張

最後,就第三點來說,則是齊國的大臣被秦國收買。衆所周知,秦國消滅趙國時,一度被趙國名將李牧所阻擋。不過,在郭開這位奸臣的誣陷下,趙王遷冤殺了李牧,這導致趙國隨之走向滅亡。同樣的道理,齊國也有這樣的奸臣。戰國末期,後勝擔任齊王建的宰相,秦國知道後勝貪財,便派人送重金給他。後勝的賓客、僕從也經常收受秦國的金錢。於是他們共同力勸齊王建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諸侯國,致使秦國順利將其他諸侯國各個擊破。

秦國在先後滅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沒有出兵救援 第4張

公元前221年,秦兵大舉伐齊,齊國因爲宰相後勝昏庸無能,所以朝政混亂,軍心懈怠,無人敢戰、願戰。於是,秦兵不費吹灰之力而亡齊。齊人埋怨齊王聽信後勝及其賓客讒言,致使齊國敗亡,就編了一首歌謠:“悲耶,哀耶,亡建者勝也!”

總的來說,在秦國開啓一統天下的戰役時,山東六國因爲各自的利益瓜葛,始終無法齊心協力的對抗秦國,甚至還互相拆臺。特別是齊國的後勝,趙國的郭開等大臣,更是因爲被秦國收買,從而幫助秦國加快了一統天下的進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