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意思是我雖然怨恨伯仁,卻沒有想殺他的意思;但是因爲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殺死,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聽到一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那“伯仁”是誰,他又是因何而死,說這句話的人又是誰呢?

一,出身名門

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爲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爲人謙遜有禮,很有才華,成爲遠近聞名的大才子。名士賁嵩前去周府拜訪,見到周伯仁後稱讚他是定國安邦的大才。後來名士戴淵被徵召入朝,前去拜訪周伯仁,也對他十分欽佩,不敢在他面前顯露才能。接着周伯仁與戴淵惺惺相惜,結爲好友。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西晉

太康十年(289年),武城侯周浚病逝,周伯仁因此承襲父爵,還出任祕書郎。此後周伯仁兢兢業業爲朝廷效力,因此屢次得以升職,擔任尚書吏部郎。另外周伯仁還廣交名士,與王敦等人成爲推心置腹的朋友。但隨着低智皇帝晉惠帝的上臺,八王之亂爆發,西晉局勢迅速惡化並很快走向滅亡。

二,效力東晉

永嘉元年(307年),琅琊王司馬睿爲了躲避戰亂而移鎮建鄴。然後司馬睿在王敦、王導兄弟的輔佐下,禮賢下士,任用賢才,以立足江東。周伯仁因此獲得司馬睿重用,擔任甯遠將軍、荊州刺史、南蠻校尉。可週伯仁剛到荊州上任,當地就發生叛亂,導致他狼狽而逃。幸得名將陶侃派兵前往救助,周伯仁得以逃過一劫。

然後周伯仁逃往豫章,投靠王敦。王敦知道周伯仁很有才華,決定留他爲自己效力。可隨後司馬睿就徵召周伯仁入朝,王敦只得放他離開。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稱晉王而建立東晉,任命周伯仁爲吏部尚書,讓他輔佐自己。但不久周伯仁就因爲醉酒誤事及弟子傷人而被免官。

三,三日僕射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稱帝(即晉元帝),讓周伯仁官復原職,還任命他爲太子少傅、尚書左僕射。可週伯仁因爲先前的過失而內疚,於是上書推辭,說自己無才無德,難以擔當大任。晉元帝於是以皇太子司馬紹年幼,急需良臣輔佐爲由,勸他就任。周伯仁這纔不再推辭,前往就職。

一天,晉元帝與羣臣飲宴,忽然問道:“今日名臣共聚,與堯舜時期相比如何?”周伯仁醉酒回答說:“今天雖然君臣相會,但怎麼比得上堯舜盛世!”晉元帝大怒,命令廷尉將周伯仁拘押,準備過幾天殺他。但晉元帝酒醒後覺得周伯仁說得有理,於是將其釋放,還讓他官復原職。然後衆人前來探望周伯仁,他於是說:“我早就知道自己罪不至死。”

尚書紀瞻設置酒宴款待周伯仁與王導,結果周伯仁再次醉酒失態。御史於是上書彈劾周伯仁,但晉元帝卻爲他辯解,說周伯仁是性情中人,因爲醉酒屢次受罰,應該會接受教訓,約束自己的,此次就不要追究了。但周伯仁此後依然改不了嗜酒如命的習慣,還經常喝得酩酊大醉,於是被人稱爲“三日僕射”。

王導很佩服周伯仁的才能,於是躺在他的腿上並指着他的肚子說:“這裏有什麼東西?”周伯仁笑着回答說:“這裏雖然空洞無物,但足以容納像你這樣的數百人。”王導聽了,也不生氣。周伯仁還曾在王導的酒宴上大聲高歌,王導因此問他說:“你是想學嵇康、阮籍嗎?”周伯仁回答說:“我怎麼敢就近捨棄明公,而遠去學嵇阮呢。”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第2張

四,救助王導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不滿晉元帝打壓自己,於是起兵作亂,攻打建康。太子中庶子溫嶠對周伯仁說:“大將軍王敦這麼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不算過分吧。”周伯仁於是怒斥說:“你年輕不懂事。陛下並非堯舜,就是有過失,做臣子的也不能帶兵逼宮!君臣互相推戴沒幾年,王敦就這麼做,怎麼不是作亂!王敦剛愎自用,傲慢無禮,又怎麼會長久的屈居人下。”

晉元帝心腹劉隗勸他除掉王導等人,免得他們與王敦勾結。王導因此領着家族子弟在宮外跪着請罪,希望晉元帝能放過琅琊王氏。這時周伯仁進宮去見晉元帝,王導於是對他說:“伯仁,我家幾百人的性命就靠你了。”但周伯仁頭也沒回,直接就進了皇宮。

周伯仁見到晉元帝,極力爲王導等人求情,說他們忠心耿耿,絕不會跟隨逆賊王導作亂。晉元帝聽從,決定赦免王導等人。然後周伯仁就在宮內飲宴,喝得酩酊大醉纔出宮。王導見周伯仁出來,於是大聲叫他。可週伯仁依然不理王導,還說:“今年殺了逆賊,還要取大金印掛在手上。”然後周伯仁又在第二天上書力保王導無罪,但王導對此一無所知,反而認爲周伯仁見死不救,於是非常恨他。

五,慘遭殺害

敦既得志,問導曰:“周(yi)、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所疑也。”導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應令僕邪?”又不答。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導又無言。導後料檢中書故事,見(yi)表救己,殷勤款至。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晉書·列傳三十九)

王敦擊敗晉軍,攻入建康。晉元帝於是派周伯仁前去禦敵,但依然兵敗。晉元帝無奈,只得派周伯仁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見到周伯仁,就對他說:“伯仁,你辜負了我呀!”周伯仁不卑不亢地回答說:“你舉兵作亂,我親率王師討逆而兵敗,因此辜負了你。”王敦知道周伯仁不會向自己屈服,一時之間啞口無言。

周伯仁回去向晉元帝覆命,皇帝於是問他說:“現在王敦作亂,皇宮卻安然無恙,百官也平安無事,那他是真的沒有異心嗎?”周伯仁回答說:“目前的情況確實如陛下所說,但以後就未必如此了。”護軍長史郝嘏等人勸周伯仁出逃,以躲避王敦的迫害。但周伯仁不肯出逃,執意要護衛江山社稷。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第3張

王敦問堂弟王導說:“周伯仁與戴淵都很有名望,應該位居三公,這樣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王導故意不回答。王敦於是又說:“不讓他們當三公,難道要讓他們當奴僕嗎?”王導繼續沉默不語。王敦於是再說:“難道要殺了他們嗎?”王導依舊不說話。最後王敦嫉妒周伯仁的才能,於是將他和戴淵殺害。周伯仁寧死不屈,臨死前還大罵王敦不止,慷慨赴死。

後來王導看見周伯仁救自己的奏摺,這才明白事情原委,於是哭着對子侄說:“我沒有親手殺伯仁,可他卻因我而死。幽冥之中,我辜負了這位好友。”

總的來說周伯仁是兩晉名士,雖然嗜酒誤事,但爲人忠良正直,既不肯向逆臣王敦屈服,也不在王導面前顯露自己的救命之恩。結果王導誤以爲周伯仁見死不救,於是在堂兄王敦面前故意不發一言,導致周伯仁最終被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