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朝第一任漢王。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後,經過仔細考慮還是按照朱元璋立下的規矩冊封嫡長子朱高熾爲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有一種說法是朱棣其實偏愛次子朱高煦,因爲朱高煦的武勇更類似朱棣這位馬上皇帝,朱棣還沒有當上皇帝時就曾經鼓勵朱高煦,說可能會把繼承人的位置給他:

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率衆殊死戰,庸兵失利,退屯高資港。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朱高煦有了這個承諾當然早就把太子之位算在自己頭上,在朱高熾獲得太子之位後朱高煦肯定是大失所望,不過他本人常自比唐太宗李世民,因此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當上太子也沒有多少灰心,雖然兄長朱高熾天然就壓他一頭,但對於以李世民爲榜樣的朱高煦來說,這都不算事,有的是機會和時間再把繼承人的位置奪過來。

說起來朱高煦和李世民還真有那麼一點點相似,兩人的父親都是起兵造反奪得親戚的江山,兩人都是次子,同樣在戰場上爲父親的奪位大業立下了頗大的軍功,同樣被父親許諾過繼承人之位,同樣有個弟弟(趙王朱高燧)在他們和長兄的爭鬥過程中下陰手,但兩人的結局就顛倒了,李世民那是悍然發動政變,然後變成了千古一帝,朱高煦雖然也拉起了造反的大旗,卻又早早的投降,最終闔家被誅。

朱棣在打下南京稱帝時沒有馬上冊封太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是在朱棣稱帝后的第二年才確定下來的,朱高熾是朱元璋冊封的燕王世子,那麼在朱棣稱帝時就應該是當然的太子,朱棣當時沒有馬上冊封太子可見對朱高熾是不喜的,有可能是真的更喜歡朱高煦這位次子,即便在朱高熾被立爲太子之後,朱棣也默許次子朱高煦爭奪太子管轄的權力。

朱棣允許兩個兒子爭權,朱高煦也自比李世民,不過朱棣可沒有真把自己當成李淵,李淵將權力下放給三個兒子,朱棣是死死地抓住一切權力,牢牢地掌握着局勢。壓制朱高熾也僅僅是爲了他還坐在皇位上的時候削弱太子的影響力,保證自己獨一無二的權力。朱高煦或許也只是朱棣可利用的一枚棋子,當然,如果朱高煦能在朱棣容忍的範圍內扳倒太子朱高熾,朱棣也沒所謂,都是他的兒子,誰有本事坐上皇位自然是各憑本事。

朱高煦有學習李世民之心,也有父親朱棣的放縱,還有大半個武勳集團的支持,實力並不弱於太子集團,爲何卻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原因大概有四點:

第一:朱高熾不但是嫡長子,他的地位還有朱元璋的旨意加成

朱高熾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已經被爺爺朱元璋正式冊封爲燕王世子,早早的就確立了朱棣之後第一繼承人的地位,朱高熾這個繼承人的身份是朱元璋給的,對於嫡長子繼承製的這個祖訓,朱棣也不敢輕易推翻。而朱高煦卻因爲頑劣不堪並不爲朱元璋所喜:

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爲太祖所惡。

因此,除非朱高熾真有造反或其它罪大惡極的行爲,他的這個第一繼承人的身份還是比較牢固的。朱棣推翻侄子建文帝已經是違反了朱元璋的祖訓,爲了得到天下人的認同,朱棣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才慢慢扭轉天下人對他的看法,如果再貿然將朱元璋規定的繼承人更換,好不容易統一思想的明王朝恐怕又要出亂子。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2張

第二:朱高熾不是弱雞,靖難之役中他也有別人不可比擬的軍功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在初期是處於絕對劣勢的,他畢竟是以一城抗一國,因此,朱棣在前方和明軍對陣時,後方唯一的老巢北平就無比重要,跟隨朱棣起兵的部下們的家眷全在北平,朱棣多年積存的物質也都在北平,全天下最鼎力支持朱棣的百姓也都在北平,北平丟,朱棣就玩完。

明軍也知道這一點,曾發大軍五十萬圍攻北平,當明軍全力攻打北平時,正好朱棣不在家,當時朱棣在被明軍多次擊敗的情況下,自感實力不如人,所以跑到關外去找兄弟寧王借兵去了:

冬十月壬寅,以計入其城。居七日,挾寧王權,拔大寧之衆及朵顏三衛卒俱南。

明軍統帥李景隆就是藉着朱棣跑去關外不在北平的時候試圖一舉攻克他的老巢,其時,北平的守軍不到一萬人,即使有堅城可依靠,實力也懸殊太大,但當時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率北平全城軍民堅守北平月餘,硬生生把老巢給守下來了,一直堅持到朱棣帶兵回來救援。

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衆,城賴以全。

朱高熾守北平的功勞可不比弟弟朱高煦跟隨朱棣四處征戰的功勞小,朱棣在整個靖難時期都是把唯一的後路北平完完全全交給世子朱高熾鎮守,有軍功護身,朱棣就不好拿着文弱的由頭苛責兒子,而且武勳集團中也因爲這一戰的結局,並非完全不認可偏文的朱高熾。

第三:皇太孫朱瞻基成爲朱棣和朱高熾父子之間的高效潤滑劑

朱棣稱帝后在選擇繼承人時是猶豫的,沒有第一時間認可公認的世子朱高熾的儲君之位,長子有名望,次子有武功,朱棣本人偏愛次子,但朱棣畢竟是皇帝,沒有憑藉個人喜好決定國家大事,因此在大學士謝縉有傾向性的建議下定下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

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

朱棣看三代決定了太子的歸屬,在這方面朱高煦完敗,他的兒子不比朱高熾少,也有十來個,可沒有一個能跟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抗衡,當朱棣用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大明朝的未來時,朱高煦及其後代就落於下風了。

朱瞻基做爲朱棣最喜愛的孫子,受到朱棣的親自教導,可以長時間的待在朱棣身邊,使得朱瞻基成爲父親朱高熾和爺爺朱棣之間的潤滑劑,對於朱高熾穩定儲君之位功莫大焉。特別是當永樂九年朱瞻基被正式冊封爲皇太孫後,覬覦儲君之位的叔叔朱高煦就徹底亂了方寸,也是從永樂九年開始,朱高煦發現用正常手段爭位無望,才慢慢走向極端,最後被清除出政治中心北京。

第四:朱高熾得到文官集團的鼎力保護和支持,朱棣對文官集團妥協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3張

朱高熾在朱棣成爲皇帝后,其繼承人的地位得到了幾乎全部文官集團的支持,文官集團支持朱高熾的原因也很簡單,除了維護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外,更主要的是朱高熾性格仁厚,文官集團希望培養出第二個建文帝出來以達到他們的終極目的,即“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爲了這個目的,文官集團能拼死捍衛建文帝,也能拼死捍衛朱高熾。

明朝的文官集團在早期是很苦逼的,太祖朱元璋高度集權,把官僚集團壓制得死死的,好不容易等到弱勢的建文帝上位,大半國策都按照文官集團的策略來辦,又把自己玩沒了。換上了朱棣這位殘暴更甚於朱元璋的皇帝后,文官集團得繼續過苦日子,爲了士大夫的理想,他們只能把希望再寄望於下一代,相比較和武勳集團走得近的漢王朱高煦,他們的選擇就是朱高熾。

朱棣的皇位是造反得來的,剛開始被文官集團集體抵制,無奈之下只能下狠手,殺掉了包括“讀書種子”方孝孺在內的大批忠於建文帝或者說是忠於朱元璋祖制的讀書人,手段還比較殘忍,所以朱棣和文官集團在永樂一朝的初期是嚴重對立的,關係相當緊張。

但治國離不開讀書人,朱棣也必須緩和和文官集團的緊張關係,他又沒有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那麼崇高的歷史地位,朱元璋因爲恢復漢家王朝的歷史功勳,殺掉再多人也沒人敢反對他。朱棣就不行,治國理政的阻力很大,所以他慢慢地對文官集團開始妥協,給文官集團放權,明朝內閣開始成爲朝政的決策機構就是從朱棣一朝開始。

朱棣既然對文官集團不斷妥協,那麼對於文官集團全力支持的太子朱高熾也就有相應的妥協,只要自己有生之年能掌握住權力,能不被太子勢力所壓倒,他也就不在乎了。反而是朱高煦不斷拉攏武勳集團,並且不斷擴充護衛人數的做法讓朱棣感到了真正的威脅。

乾綱獨斷的朱棣是知道朱高煦自比李世民的,可李世民他爹李淵的下場絕對算得上是悽慘,所以,朱高煦在朱棣心中的那一點點模糊的繼承人地位也就慢慢沒了,甚至一度將最喜愛的兒子朱高煦廢爲庶人:

然高煦遷延自如。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兵馬指揮徐野驢擒治之。高煦怒,手鐵瓜撾殺野驢,衆莫敢言。遂僭用乘輿器物。成祖聞之怒。十四年十月還南京,盡得其不法數十事,切責之,褫冠服,囚繫西華門內,將廢爲庶人。

要不是太子朱高熾爲兄弟求情,朱棣又的確喜歡這個兒子,放了他一馬,讓他繼續做王爺,朱高煦哪來的在侄子朱瞻基做皇帝時舉旗造反的機會?

朱高煦其實很幸運,他的父親永樂皇帝朱棣對臣子殘暴,可對他這個兒子的不軌行爲是多多容忍,他的兄長朱高熾被稱爲“仁宗”,對他也是忍讓大於對抗,朱高熾知道他這個兄弟野心勃勃,可始終以友愛待之:

高煦至樂安,怨望,異謀益急。仁宗數以書戒,不悛。

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仁宗知之,顧益厚遇。遺書召至,增歲祿,賜賚萬計,仍命歸籓。封其長子爲世子,餘皆郡王。

朱高煦最終也沒能鬥過朱高熾,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4張

等到明仁宗朱高熾病故,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秉承父親的仁厚作風,依然對朱高煦恩寵大於防範:

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請,並陳利國安民四事。帝命有司施行,仍復書謝之。因語羣臣曰:“皇祖嘗諭皇考,謂叔有異志,宜備之。然皇考待之極厚。如今所言,果出於誠,則是舊心已革,可不順從。”

從朱棣到朱高熾,再到朱瞻基,祖孫三代對朱高煦都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他們都知道朱高煦這人不安分,但都希望用仁愛感化他,可朱高煦始終不甘心,終於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正式舉旗造反,朱瞻基起兵討伐,兩軍都還沒有交戰,朱高煦又趕緊的投降。

朱高煦自比唐太宗李世民數十年,空有雄心卻無壯膽。造反失敗被圈禁後,本應該老老實實的夾着尾巴過日子,又腦殘似的刻意激怒試圖放他一條生路的朱瞻基,結果被忍無可忍的朱瞻基殘酷的處死:

一日上欲往視,左右止之,不聽。及至,熟視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

一生以李世民自居的朱高煦志大才疏,想皇位想了三代三朝,最終還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