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公子扶蘇接到詔書爲何不反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巡遊。在巡遊至沙丘時,秦始皇卻突然病倒了。這一病徹底擊垮了秦始皇,病重難愈的他自知大限將至,於是命中車府令、兼掌符璽事務的趙高寫下了一份詔書,並準備將詔書送到遠在邊疆監軍的公子扶蘇手中。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秦始皇病重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爲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餘羣臣皆莫知也。

秦始皇的詔書內容很簡單,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並讓他回到咸陽主持葬禮。這就相當於是秦始皇直接傳位給扶蘇的傳位詔書了,並且也明確了由蒙恬輔政扶蘇的意思。

秦始皇下詔,但真正擬定詔書的人卻是趙高。趙高出於對權勢地位的貪戀以及與蒙氏兄弟的仇怨,聯合同樣貪圖丞相之位的李斯,矯詔改立公子胡亥,並處死公子扶蘇。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2張

趙高

接到矯詔的扶蘇並未質疑詔書的真假便自盡而死。那麼,扶蘇爲何那麼傻,在沒有分辨詔書真假的前提下就自盡了呢?

詔書是真,賜死是假!趙高、李斯出具的詔書爲何可以矇蔽扶蘇?

首先要明確一點,皇帝的詔書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出自皇帝親筆,而是有專門的相關部門,根據皇帝的諭令起草,最終蓋章生效。恰恰趙高就是負責替秦始皇起草詔令的“祕書”,因此趙高與李斯合謀矯詔後,扶蘇接到的詔書就是真的。所以,單單從這份賜死的詔書來看,扶蘇是挑不出毛病的。

其次,秦始皇的“賜死”對扶蘇來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原因如下:

1、扶蘇尷尬的身世和地位。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生母是誰,在史料記載中沒有過多提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並不代表就無跡可尋。

秦始皇的老爹秦莊襄王能夠當上國君離不開華陽夫人的幫助,而華陽夫人是楚國貴族。秦莊襄王本名“異人”,爲了討好沒有子嗣的華陽夫人,甚至特意改名“子楚”。正是有了華陽夫人的支持,才讓異人最終成爲了一國之君。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3張

嬴異人

這也導致楚國外戚勢力在秦國朝堂始終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和地位。加上秦莊襄王在位沒幾年,秦始皇繼位後,爲了鞏固王位,秦楚聯姻似乎是必然。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因此其生母出身楚國的概率極高。

另外,楚人陳勝吳廣起兵反秦時,同時打着“扶蘇、項燕”的旗號,並定國號爲“張楚”。以“張大楚國”自命的起義軍,認扶蘇這個秦國皇子來作爲旗幟和號召,無疑傳達了一個信息:扶蘇有着楚國血脈。幾乎可以認定,扶蘇生母是楚國貴族。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4張

公子扶蘇

那麼,秦始皇稱帝后爲何沒有立她爲後呢?楚國外戚勢力雖然龐大,但最終因爲秦滅楚而導致雙方關係極度惡化。替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亂的昌平君,曾出任秦國丞相,但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楚國公子。在秦國滅亡五國最終對楚國下手後,昌平君起兵反秦,最終兵敗而亡。

對於秦始皇來說,這無疑是對大秦的一種背叛。楚國外戚勢力至此退出了秦國朝堂,同時也讓身具楚國血脈的扶蘇成爲尷尬的存在,甚至影響到了秦始皇對扶蘇的印象和評判。

2、扶蘇與秦始皇執政理念存在嚴重分歧。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聞訊勃然大怒,於是命令御史拘捕審訊咸陽城的術士。術士們彼此告發,秦始皇就親自判處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

扶蘇師從淳于越,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和影響。面對秦始皇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扶蘇仗義執言,希望秦始皇能以儒治國。而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位依靠武力一統天下的君主,崇尚的是以武治國、富國強兵的法家思想。同樣的,以丞相李斯爲首的大秦朝堂之上,也大多是法家思想的擁護者。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5張

秦始皇坑殺術士

扶蘇的理念不僅得不到認同,更是因此被秦始皇一紙詔書給發配到上郡監軍去了。

歸根結底,與其說扶蘇和秦始皇政見不和,不如說是儒家與法家兩種思想的對立和不可調和。這也是扶蘇與秦始皇之間最大的分歧所在。

“立儲以嫡,無嫡立長”。秦始皇未立後,扶蘇作爲長子,按照禮法,自然就是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因爲他的身世以及執政理念與秦始皇南轅北轍,在秦始皇心目中扶蘇或許並沒有繼位的資格。至少,站在當時扶蘇的立場來看,秦始皇並不喜愛他。

再者,春秋時期晉獻公欲廢太子申生,也是先將他放逐出外。對比此番扶蘇被秦始皇發配監軍,對扶蘇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也更堅定了秦始皇不喜愛他的信念。

以上兩點是扶蘇和秦始皇之間最大的矛盾所在,而趙高和李斯之所以可以矯詔成功騙得扶蘇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這。因此,扶蘇接到矯詔,再聯想到他與秦始皇之間不可化解的矛盾,心灰意冷之下便草草結束了自己。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6張

李斯、胡亥和趙高

秦始皇父愛如山,卻生生壓垮扶蘇

按照以上的邏輯分析,扶蘇根本沒有繼位的可能和希望,那麼,爲何秦始皇在臨終前選擇傳位給扶蘇呢?那隻能說,秦始皇雖父愛如山,但他的愛扶蘇沒有感受到,反而壓垮了扶蘇。

秦始皇武力一統天下,崇尚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法家思想,對儒家思想的仁義道德不屑一顧,這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秦始皇雖然推崇法家思想,但並不代表他的繼任者一定要是法家思想的擁護者。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7張

秦始皇

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南擊百越,北逐匈奴,修馳道,建長城。秦始皇在位期間,整個大秦都處在一種忙碌不停歇的狀態,負重累累。客觀上來說,扶蘇儒家學派的思想不失爲一種暫緩這種“緊張”狀態的好方法之一。至少,個人認爲,秦始皇內心是不排斥扶蘇以儒家思想來治國的。否則,秦始皇也就不會傳詔讓扶蘇繼位了。

只不過,站在秦始皇當時的個人立場以及大局考慮,扶蘇的理念在朝堂之上屬於絕對的“異類”。扶蘇雖爲公子,但在朝堂之上,孤單影只,更是屢次公然對抗秦始皇。長此以往下去,扶蘇不容於大秦朝堂,不容於大勢所趨只是時間問題,而最終的結果輕則被廢,重則性命不保。因此,秦始皇果斷將他發配監軍,其實是對扶蘇的一種保護。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8張

公子扶蘇

再者,秦始皇雖然明着貶低扶蘇,實際上也是給扶蘇建功立業的機會。畢竟依據秦朝的慣例,無軍功者不得封侯,儲君的外派不但不是貶低,反而是提攜。加上扶蘇跟着的是蒙恬,這也是爲了拉近兩人關係的良機。可以說,秦始皇如此安排也是良苦用心,父愛如山。但這一切做得都太過隱晦,至少扶蘇是沒有感受到。

還有,蒙恬在扶蘇接到矯詔後曾極力勸阻扶蘇自盡。很多人認爲蒙恬是看出了詔書爲假,才讓扶蘇不要輕易自盡。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衆守邊,公子爲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爲遲也。”

這種可能是存在的。蒙恬作爲秦始皇最信任的將領近臣,對於秦始皇派公子扶蘇監軍的真正意圖是有所瞭解的。哪怕秦始皇沒有明說,至少也是私下有過交代或者暗示。從秦始皇遺詔來看,蒙恬是他留給扶蘇的輔政大臣。扶蘇不明白秦始皇讓他監軍的真實意圖,如果蒙恬也被矇在鼓裏,那麼兩人在外領着三十萬大軍,互相猜忌牽制,秦始皇會放心嗎?秦始皇讓扶蘇遠離政治中心,就是爲了保護扶蘇,而不是讓他受到二次傷害。因此,有理由相信,蒙恬對於扶蘇監軍一事是知情者。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9張

扶蘇和蒙恬

那麼,三十萬大軍爲何成了擺設?

蒙恬雖是三十萬軍團最高領導人,同樣有人牽制和制約。蒙恬是主將,軍團的副將則是王離。王離是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蒙恬是蒙驁之孫、蒙武之子,雖然同樣屬於“將門虎子軍三代”,但是作爲關中老秦人將門的代表王氏家族,和外來戶關東將門代表蒙氏家族,不論是政治立場還是利益方面都是競爭對手。秦始皇如此安排顯然就是要讓他們相互制約和平衡,畢竟三十萬大軍在外,秦始皇再對蒙恬放心也絕對不會沒有後手。因此,即便扶蘇和蒙恬達成一致想要起兵反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再者,蒙恬出身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爲秦將,並且與其弟蒙毅深受秦始皇寵信。即便後來胡亥要殺他,蒙恬自知有反秦的勢力卻依舊沒有反,而是選擇吞藥自殺,保全蒙氏忠義的名節。

扶蘇接到詔書後 扶蘇爲什麼自殺也不反抗 第10張

蒙恬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繫,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因此,即便扶蘇知道真相,想讓蒙恬起兵也是不可能的。相信,如果不是到了絕望的地步,沒有人會甘心自盡。但凡扶蘇能看到一絲“生”的希望,想必他也會放手一搏。

按照當時主流思想法家的主張,“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爲了更好地控制臣子,君王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尤其強調君王不能表現私人的好惡喜怒。想必秦始皇玩的就是這一套,殊不知弄巧成拙,最終造成了扶蘇的悲劇。可悲可嘆!

如果扶蘇繼位,秦還會二世而亡嗎?至少,再不濟也不會比胡亥更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