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獻忠簡介 張獻忠起義

張獻忠簡介 張獻忠起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獻忠(外號:黃虎,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大西唯一皇帝,與李自成齊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佈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的階段性工作成果,稱發掘現場出水的大量文物證實了民間流傳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的出水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

古往今來,在四川彭山江口地區的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着張獻忠江口千船沉銀的故事,時至今年更是熱傳高漲。張獻忠江口沉銀究竟有多少國寶?被不法分子盜賣了多少?現在又挖掘出多少?

張獻忠簡介 張獻忠起義

  張獻忠

江口沉銀文物被盜賣及追回情況

張獻忠來到四川后便大肆搜刮文物和金銀財寶,在岷江岸邊,江口古鎮,幾百年來一直流傳着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當地一直流傳着這樣一首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早在1999年,成都商報就刊發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相關報道,引發了全國文物界及廣大讀者的特別關注,同時也引發起貪婪者的覬覦。於是,各地盜挖者紛紛潛入滾滾江流,探尋寶藏。進而金虎印、西王賞功金銀幣、金冊子、金銀錠等一件件珍貴文物被帶出水面……與此同時,也讓張獻忠江口沉銀這段歷史的輪廓愈發清晰可見。

從2009年到2015年,成都商報再次刊發《四川破獲上億元文物案或涉嫌張獻忠寶藏》等多篇獨家報道。

2014年,彭山警方獲知,江口鎮部分村民,利用專業設備夜間潛入“江口沉銀遺址”河道區域內,盜挖文物,高價倒賣,牟取暴利。於是,公安、文管部門迅速組成聯合巡查組,經過一年祕密偵查,警方梳理出以沉銀遺址文物爲目標的6個盜掘團伙、3個倒賣團伙,涉案人員40餘名,涉及全國10多個省市。

2015年4月25日,眉山市212名民警組成的抓捕行動隊,分成8個組,在雲南、四川等多地對6個盜掘團伙骨幹展開同時抓捕。此次行動12小時內到案31人,扣押“西王賞功”錢幣27個、銀錠39個、各類錢幣逾千枚、其餘金銀雜件逾百個,還扣押大量涉案汽車、潛水服、氧氣瓶、金屬探測儀等。此案也是2016年全國破獲的最大文物案,取得了“兩個全部”(涉案主要文物全部追回、涉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起訴)、“三個第一”(同類案件中,追回的國家珍貴文物數量、文物總數、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數均爲全省第一)、“四個之最”(2016年全國破獲的最大文物案、追贓難度最大、涉案文物歷史和學術價值最厚重)的戰果。

2016年10月14日,據眉山警方通報,經過眉山市、彭山區兩級公安機關兩年多的縝密偵查和連續奮戰,中國公安部督辦的“2014·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成功告破,追回文物千餘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百餘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在追回的文物中,有不少是張獻忠時期的典型器物,如西王賞功錢幣(金、銀、銅)、50兩銀錠、皇帝冊封金銀冊、金腰牌等等。

張獻忠簡介 張獻忠起義 第2張

  張獻忠

 江口沉銀遺址歷年文物出土情況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爲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100萬平方米。

20世紀50至90年代,岷江河灘上偶爾發現被水沖刷出的零星文物。但由於受財力、人力和技術等因素所限制,未進行大規模挖掘。近年來,在當地工程建設中發現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點與文獻記載張獻忠“江口沉銀”地點完全一致。

早在2005年,當地就曾在岷江中挖出7枚銀錠,經鑑定爲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2010年,這裏被確立爲市級文保單位“江口沉銀遺址”。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10餘名權威專家出具意見書認爲:“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爲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截至2017年3月15日,對“江口沉銀遺址”的考古發掘面積已有10000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這些文物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通過此次發掘,基本確認了張獻忠江口之戰的地點,出水的萬餘件文物是確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

“長沙府天啓元年伍拾兩金錠”被認爲是1621年長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歲供黃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錠中的最大錠型,存世稀少,價值極高。

“金封冊”是國家一級文物,長約20釐米,寬約10釐米,上書“大西大順二年”等29字。據專家介紹說,這頁金封冊應是封面,內容大致是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后頒佈政令法規。在質地上,金封冊全部用黃金所制,這一頁重量達700多克。

“西王賞功”金幣曾拍賣出230萬元的天價。在衆多寶物中,“西王賞功”幣雖然個頭不大,卻是代表性文物之一,是張獻忠用來獎勵將士的錢幣。“西王賞功”存世罕見,早年所知金、銀皆爲孤品,後又有新的發現,珍罕程度已不如從前。2011年嘉德春拍出品金質、銀質“西王賞功”各一,金質成交價格230萬元,銀質以55.2萬元成交。

“大順元年崇州五十兩銀錠”是張獻忠在四川鑄造的銀錠。過去錢幣界普遍認爲張獻忠使用的銀錠是擄掠所得的,而該錠是張獻忠自鑄銀錠的例證。大順元年眉州大糧銀五十兩銀錠,也是張獻忠大西政權的自鑄銀錠。

 張獻忠藏有大量金銀財寶的傳說

關於張獻忠大敗後留下“千船沉銀”的金銀財寶傳說,在清代以來的很多文獻史料裏均有記載。據《明史》記載,明軍將領楊展曾在彭山江口伏擊了大西軍領袖張獻忠的船隊。

崇禎三年,陝西農民起義,張獻忠以米脂十八寨響應王嘉胤,自稱八大王。在王嘉胤戰死後,張獻忠與另一頭領羅汝才接受明朝總督洪承疇的招撫,不過不久後便重新反叛。崇禎八年,由於屢遭明軍攻擊,起義軍共13家聚於滎陽,商討出路。由於與高迎祥、李自成意見不同,張獻忠決定與高、李分道揚鑣,向東進發。崇禎十三年,張獻忠首次入川,不過並未佔領成都,僅攻陷瀘州與綿州。在明軍一路追擊之下,張獻忠部逃離四川,一路經過重慶、湖北、安徽、湖南等地。由於屢敗於左良玉之手,張獻忠決定避開鋒芒,再度入川。崇禎十七年春,張獻忠攻佔重慶奉節,隨後攻取涪州、重慶、成都。佔據四川后,張獻忠建立大西國,自稱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後來,明朝參將楊展與張獻忠戰於彭山,火燒敵船,並大敗大西軍。這也就是張獻忠率軍逃離,留下“千船沉銀”寶藏的原因。1646年11月,張獻忠命隕西充鳳凰山後,大西政權宣告結束,由他聚斂的金銀財寶成爲無主之物,不知去向。民國時期曾有人根據藏寶圖在流經成都的錦江中打撈挖掘,但撈上的只有一些小銅錢,不見金銀蹤影。

第二種說法是,張獻忠將寶藏藏於青城山上。原因爲孫可望曾奉張獻忠之命率領數百名石匠在青峯山(青城山支脈)採石,卻鮮見有人運石出山或在山中修路以及建築物。此種行爲不免讓人心生聯想,張獻忠可能以採石爲掩護,在青城山上祕密修建藏寶工事。

還有一種說法是,寶藏藏在四川彭山縣的江口古鎮江道中。這個位於武陽江、錦江與岷江交匯處的古鎮,水路運輸十分便利,曾爲商旅雲集之地。據《彭山縣誌》記載:“順治三年四月,明參將楊展佔領嘉定(今樂山市中區)後,沿江而上攻佔彭山。秋季一天,張獻忠部與楊展決戰於江口鎮,張部戰船被燒,沉沒過半,傷亡慘重,敗回成都。”許多滿載金銀的木船由此沉沒於岷江。

斗轉星移,幾百年過去了。這些文物經過張獻忠掠奪和搜刮,再沉到江底,又經過不法分子的盜竊遭到流失,最終在國家考古隊的辛勤挖掘之下,又完璧歸趙回到博物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