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曾多次拒絕唐太宗所授爵位,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爲人療疾,採種中藥,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爲“約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爲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

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孫思邈之所以能享如此高齡,除了他本人知醫識藥外,講究飲食科學是主要原因。他尤其注重飲食的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作用,並在其鉅著《千金要方》中寫有“食治”專篇,強調在一般情況下,應把食物的治療保健作用放在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首位。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

這便是孫思邈的長壽祕方。孫思邈告訴我們,要想長壽,絕不是吃飽喝足即能達到目的,什麼樣的身體應吃什麼樣的飲食,哪些食物可防治哪些疾病,這都是有講究的。當我們把這些講究都爛熟於心,並用它來指導我們的飲食生活時,長壽也就在向我們招手了。

孫思邈對食養(即飲食保健)頗爲重視,他強調:“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是說食養不僅可以強身,而且可以防治疾病。他的食養觀點大致有以下5方面:

一、順應四時,隨之而變

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2張

他認爲人之生理功能隨季節而異,故人之飲食亦當隨之而變,並指出:“春七十二日,省酸略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成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餘日,省甘增酸,以養腎氣。”

二、飲食清淡,注意節制

他認爲老年人宜食清淡之物,並指出“每食必異於,則五味相撓”,“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

三、調配五味,不可偏食

他十分強調不可偏食,否則可引起疾病,並指出:“酸多則傷牌,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鹹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

四、注意衛生,防止疾病

他指出:“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腐物,勿飲濁酒。”又強調:“若得肉,必得新鮮,似有氣息而不食,爛藏損氣,切須慎戒之。”

五、推崇食療,列薦食方

他認爲“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若能以食平痾,釋情遺疾者,可謂良工”,故他十分推崇食療,僅在《食治》中就列舉果、菜、谷、肉、乳等40條236種。如他在關於牛乳療法中指出:“牛乳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

孫思邈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使我們瞭解古人的飲食保健原則,而且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是大有益處,是可資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