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隋煬帝楊廣在登基之後是如何解決與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的?

隋煬帝楊廣在登基之後是如何解決與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在登基之後是如何解決與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的?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自北魏時期,關隴貴族集團崛起以來,直至隋唐,關隴貴族集團就主導了以關中爲根基的所有王朝的更迭,在那一段時期內,可以說,沒有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誰都無法坐穩江山。

本文要說的是隋煬帝楊廣,他繼位以後,公然的和關隴貴族集團唱反調,在位期間的一系列政治、軍事舉措,都是針對或試圖擺脫關隴貴族集團對朝政的影響而發。

楊廣的這些行爲是很正常的,因爲隋朝是自東晉南遷二百多年後,再次一統中華的大一統王朝,要維護統一,自然要擡高南方及河北政治勢力的影響力,不能一味仰仗偏居關中的關隴政治勢力。

隋煬帝楊廣在登基之後是如何解決與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的?

且本身就出自關隴貴族集團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也知道,不擺脫關隴貴族集團的掣肘,坐在皇位上也只是傀儡一個,不過,楊堅的一些做法比較隱晦,想用清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來,不想過於刺激關隴貴族集團。

可到了楊廣上位後,大概是急於想出成績,開始大刀闊斧的前進,其執政方略幾乎是明着告訴關隴貴族,我要搞掉你們。

楊廣有哪些針對關隴貴族集團的執政措施本文就不敘述了,這些在網絡上都已經談爛了,本文就聊一聊楊廣的後宮,其實,僅僅從楊廣後宮的組成看,關隴貴族集團都不得不推翻他,反關隴貴族的行爲太明顯了。

關隴貴族集團爲了牢牢掌握政治權力,不讓外來人滲透,內部大肆聯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藕斷絲連不分離,是他們加強團結的一種主要方式,從北周到隋,再到唐初都是如此,試圖主宰江山的皇族更是要率先做出榜樣。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如果沒有一個出身關隴,且姓獨孤的老婆,也不可能獲得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建立隋朝,所以,獨孤皇后在楊堅在位時,地位是相當高的,這是她背後的獨孤家族給她帶來的底氣。

包括楊堅的第一個繼承人楊勇,正妃都是娶的北魏皇族後裔,關隴大族元氏之女,而後來的隋煬帝楊廣,因爲最早不是皇位繼承人,楊堅也在滅掉南方的陳朝後,有意安撫南方,才讓楊廣娶了南方士族出身的簫氏做正妃。

可楊廣後來居上,取代楊勇成了隋朝的新皇帝繼承人,那麼,如何維繫和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就成爲了重中之重。

皇后簫氏非關隴出身是特殊原因形成的事實,不好更改,皇帝的後宮反正不會只有一個女人,再多娶幾個關隴家族出身的妃子也是一樣,起碼,姿態上要做出友好的表示。

要是楊廣的後宮中有關隴大族出身的妃子,且生下兒子,有機會繼承楊廣皇位的話,沒準後來的倒楊廣運動會柔和一些。

但楊廣不但一上臺就開始打壓關隴貴族集團,毫不做作,連後宮中納入關隴出身的妃子,這樣一個簡單的安撫行爲都不願意幹。

歷史上記載的楊廣後宮中,有名有姓受到過楊廣寵信的妃子裏面,除了一個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太原王氏)有半個關隴家族血統外,其餘的全部是南方和河北大姓家族出身,最受寵愛的是兩個簫氏(包括簫皇后)和三個陳氏(全部是陳朝皇族)。

很明顯,楊廣後宮中主要妃子的成分就代表了他的傾向,從外部政治、軍事上的打壓,到內部後宮中的排斥,楊廣似乎一點都不願意給關隴貴族集團融合他的機會,無比強硬,擺明了即使藕斷絲也要斷。

楊廣毫不掩飾的表明他對關隴貴族集團的厭惡,身邊連一個關隴家族出身的女人都容不下,這個行爲讓關隴貴族集團急眼了,感受到了無法挽回的危機,他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重新選擇一個能傾向關隴的掌權人就是必然的選項。

隋煬帝楊廣在登基之後是如何解決與關隴貴族集團的關係的? 第2張

你來我往的鬥爭後,楊廣顯然還是沒能鬥過關隴貴族集團,大業十二年時,楊廣移駕江都,就已經是承認了失敗,楊廣遠離關中和中原後,隋朝的統治進入倒計時。

楊廣放棄了,誰來做代表關隴貴族集團利益的新的掌權人?當時,反隋的諸侯很多,但真正和關隴親近的卻不多,瓦崗寨的李密雖然出身關隴頂級家族,但他麾下的軍隊卻是受山東豪強主導,李密顯然不合適。

這個時候,楊廣的表弟李淵適時地站出來了,關隴貴族們一合計,李淵真的挺合適,關隴八大柱國嫡傳後裔,母親姓獨孤,老婆姓竇,既是隋朝皇親,還是關隴的兒子,又是關隴的女婿,又承認關隴的權勢,怎麼看,李淵都比楊廣更順眼,就是他了。

楊廣執政中後期,天下間羣雄並起,但在各個政治勢力中,無論政治資源、軍事資源和財力資源,始終還是關隴貴族集團位居第一,關隴只要一發力,羣雄必然退避。李淵太原起兵後,僅僅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新的大一統。

支撐他成功的,就是背後的關隴貴族集團,戰無不勝的李世民也需要充足的軍隊和糧餉才能打勝仗不是?這些也只有關隴勢力能源源不絕的提供,楊廣急切的拋棄關隴,所以被推翻,李淵識時務的擁抱關隴,就得以成功,楊廣很聰明,敢想敢幹,李淵卻更能看清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