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夷陵之戰結束後,爲何孫權向曹操稱臣呢?

夷陵之戰結束後,爲何孫權向曹操稱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八月劉備敗回白帝以後,孫劉之間的戰爭已基本結束,與此同時,曹丕卻加大了對東吳的壓力,而剛剛經過一場大戰後的孫權對曹丕的態度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據《吳歷》記載,夷陵之戰剛剛結束,孫權就派使者前往曹魏,向曹丕詳細報告了夷陵大捷的戰果,並請求曹丕晉封有功人員,顯示了一個臣子應有的禮義,這讓曹丕十分滿意。曹丕特意下詔讚揚了孫權的功勞,還鼓勵孫樹繼續西進,徹底消滅劉備。

孫權當然明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毅然決然地從夷陵撒軍了。得知這一消息,曹魏太尉鍾爵、司徒華歆、司空王朗聯名上書,鼓動曹丕下令討伐孫權,並斷定孫權一定會背叛曹魏,請求曹不削去孫權的吳王官爵,發兵討伐。

此時的曹丕顯然也隱約感到孫權可能會食言,自己也許已經上了孫權的當,也非常後悔沒有聽從劉曄之言,與劉備一起夾擊孫權,但他的內心尚存一絲希望,如果孫權真的能派來人質,曹不多少還能挽回些許面子。

雖然如此,但在曹魏羣臣的壓力下,曹丕也是等得越來越不耐煩,最終下令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兩位重臣親自來到江南,與孫權盟誓,並責令其獻上人質,這等於要孫權給一個明確答覆。事已至此,孫權再也拖延不下去了,只好攤牌,正面拒絕了曹魏方面的要求。辛毗、桓階二人回去向曹丕覆命後,曹丕勃然大怒,遂決心發兵大舉南下,討伐孫權。劉曄勸說道∶“對方剛取勝,上下齊心,又依託江湖險阻,不可倉促起兵。”但盛怒中的曹丕根本聽不進去,執意下達了南下的命令。

在與曹丕方面虛與委蛇的同時,孫權就已經做好了與之翻臉的準備,他一方面重新調整部署,另一方面又派人前往蜀國,提出與蜀國恢復和好關係,避免陷於兩面作戰的窘境。

但劉備還未答應孫權的請求,魏軍已經南下了!

九月,曹丕命令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率軍向洞口(今安徽省和縣長江北岸)方向進擊;大將軍曹仁向濡須(今安徽省巢湖市東南四十里)方向進擊;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鄰、右將軍徐晃包圍了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東吳建威將軍呂範都督五路大軍,率領水軍抵禦曹休等人;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解救南郡;裨將軍朱桓駐守濡須,抵禦曹仁。

雖然劉備無力趁火打劫,但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的吳軍又要對付養精蓄銳的魏軍,東吳揚州腹地的山越還未完全被平定,再加上東吳的很多名將均已去世,可想而知,當時孫權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的。孫權只好再次非常謙恭地給曹丕上書,請求曹丕給自己一個改過的機會,並稱∶“如果自己的罪過真的不被饒恕,自己情願交回土地、人民,遠徙交州以度過殘年。”曹丕再次被孫權欺騙,他給孫權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他首先讚揚孫權立下的功勞,繼而,又責備孫權不送上人質,最後,他強調說∶“我接到你的書信以後,能體會到你的一片誠意,內心也非常感慨,當日即下詔命令各路人馬深溝高壘,不得擅自行動。如果你能表示出誠意,孫登早上來到,軍隊晚上就撤回,我這話一片真誠,就好像這滔滔東去的長江。”

夷陵之戰結束後,爲何孫權向曹操稱臣呢?

見曹丕一味要自己送去兒子,孫權終於決定徹底與曹魏決裂,他下令不再使用曹魏的年號,改元黃武,部署軍隊沿着長江南岸固守。自曹丕上臺之後,魏吳之間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就此爆發!

十月,魏文帝曹丕御駕親征,十一月十一日,來到南陽,就近督戰。

先說第一路,也就是最東面的一路。

這一路曹軍主將是∶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和鎮東將軍臧霸三人。

東吳諸將分別是呂範、徐盛、孫韶、孫朗。

十一月,在南陽的曹丕接到了曹休的奏表,曹休在奏表上稱∶“我請求率領精銳部隊徑直渡過長江,奪取敵人的物資,大事可成。如果我戰死沙場,陛下也不用掛念。”曹丕擔心曹休真的會渡江,趕忙派人前去制止。

不久,長江江面上突然颳起了大風,將東吳的戰艦纜繩全部吹斷,有的船隻被吹到長江北岸,有的船隻被大風吹翻,吳軍被魏軍斬殺、俘虜了近千人,被水淹死了數千人。落入長江中的吳軍個個攀緣尚未沉沒的大船,但船上的吳軍將士擔心被水中的人再將船弄翻,個個手持長矛打擊,拒不接受。

夷陵之戰結束後,爲何孫權向曹操稱臣呢? 第2張

曹丕在南陽得報後,命令各軍渡江南下,但曹軍沒有及時渡江,吳軍已從長江以西地區增調了援軍,將部隊收攏到長江南岸。曹休命令臧霸率領一萬多名敢死隊員乘坐五百艘戰艦徑直渡過長江,偷襲洞口對岸的徐陵,燒燬了吳軍的攻城器械,殺死了數千吳軍。吳將徐盛、全琮率領本部人馬迎戰,擊退了魏軍,斬殺魏將尹盧。東吳安東將軍賀齊的防區在江上到皖(江蘇省南京市到湖北省潛江市一帶),也率軍趕來支援,駐紮在新市(今地不詳),幸賴賀齊及時趕到,東吳的下游防線纔不至於被魏軍撕破。在雙方交戰中,孫朗違背將令,擅自放火,燒燬茅草,以致吳軍沒有乾草可用(可能火攻時使用或充作馬匹草料),孫權大怒,不再稱其爲兄弟,將其改姓丁,終身軟禁了起來。

根據《三國志·文帝紀》注引《魏略》記載的曹丕詔書中稱,此戰魏軍斬首四萬,繳獲吳軍戰艦萬艘。這顯然是誇大其詞,可能還是出於“以一當十”的慣

例,即吳軍損失四千餘人,戰艦一千艘左右。

再說中路。

魏軍主帥是大司馬曹仁,都督諸路魏軍駐紮在合肥。如今,他率領數萬魏軍由合肥南下,進攻濡須。

吳軍濡須都督,在周泰去世後,由裨將軍朱桓繼任。

當時,吳軍的家屬都被安置在中洲(長江江中的一個小島)上,吳軍將士則駐守在濡須塢,這裏位於濡須山和七寶山之間。濡須山在今安徽省含山縣東關鎮境,臨河設關謂東關;七寶山在今安徽省無爲縣黃龍鄉境,臨河設關謂西關。兩山對峙,形勢險要,爲巢湖的出口。

曹仁命令散騎常侍蔣濟率軍佯攻羨溪(在濡須以東三十里),而其真實意圖則是直撲中洲。蔣濟勸說道∶“敵人就在河水西岸,戰艦都在上游,而我軍卻置之不理,徑直進攻中洲,這就好比自投羅網,這非常危險。”但曹仁不從。

聽說魏軍進攻羨溪的消息,吳將朱桓連忙分兵增援,部隊出發後,纔得到了曹仁率領大軍已經進抵濡須以北七十里的確切消息。朱桓趕緊派人追回前去羨溪的軍隊,但部隊還未追還,曹仁的大軍已經到了。當時,朱桓手下的士兵僅有五千餘人,衆將都惶恐不安,朱桓激勵大家說∶"兩軍相對,勝負取決於將領,不在衆寡。你們大家認爲他曹仁用兵與我朱桓相比,誰更勝一籌?兵法上說,客軍加倍,主軍減半。那是指在平原相遇時,沒有城池的情況下,並且,又假設雙方將士戰力相同,纔是如此。如今,曹仁又不是智勇之將,況且他的士兵又非常膽怯,千里跋涉而來,早已疲憊不堪,人困馬乏,我與各位以逸待勞,高居堅城,南臨長江,北阻大山,以主軍來剋制客軍,這是百戰百勝的形勢。就是曹丕自己前來,尚且不用擔心,更何況是曹仁呢!”

於是,朱桓下令吳軍偃旗息鼓,示弱於敵,以引誘魏軍深入。曹仁果然命令兒子曹泰率軍進攻濡須城,而另外派遣將軍常雕都督諸葛虔、王雙等將乘坐油船(用油布包裹的戰艦,即牛皮筏),襲擊中洲;曹仁自己率領一萬人馬駐紮在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柘皋鎮),爲諸軍聲援。

朱桓命令其他將領率軍阻截常雕,他親自率軍迎擊曹泰。曹泰燒燬營壘撤退,吳軍遂斬殺了常雕,生擒了王雙,臨陣斬殺了一千多名魏軍士兵。孫權大喜,晉封朱桓爲嘉興侯,遷奮武將軍,領彭城相。戰後不久,曹仁就去世了。

西路。

在東路和中路開打的同時,西路魏軍也將江陵團團圍住。西路魏軍諸將分別是∶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東吳諸將分別爲∶諸葛瑾、朱然、潘璋、楊粲、孫盛。

當初呂蒙病重期間,孫權曾問他∶“你一旦一病不起,誰能取代你?”呂蒙說∶“朱然膽略有餘,我認爲他能行。”呂蒙去世後,孫權即以朱然爲假節,鎮守江陵以將軍孫盛率領一萬多人駐紮在中洲(此中洲系江陵城外長江江中島)。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一月,曹真命令張郃率軍渡江,擊敗孫盛,奪佔了中洲,切斷了江陵與外界的聯絡。聽到這一消息後,孫權派遣駐紮在公安的諸葛瑾等人率軍救援,但又被夏侯尚擊退。

當時,江陵城內軍民很多都得了浮腫病,能夠作戰的僅剩下五千多名戰士。曹真下令魏軍在城外構築土山,挖掘地道,建起高臺向城內射箭,城內將士無不驚恐萬分,但朱然毫無懼色,激勵將士,還趁機突出城外,擊破了魏軍兩座營壘。

魏軍從黃初三年十月開始,一直到黃初四年二月,包圍江陵足足半年之久。江陵縣令姚泰率軍駐守在江陵的北門,他見魏軍人數衆多,而城內守軍太少,並且,軍糧行將吃盡,遂與魏軍暗中聯繫,打算充當內應。姚泰還未發動,就被朱然發覺了,當即將其誅殺,挫敗了魏軍的陰謀。

當時長江水淺,夏侯尚打算乘船率領三萬步騎前往中洲安營紮寨,並架設浮橋,將長江北岸與中洲聯絡起來。曹魏羣臣均認爲這樣一來,江陵可指日而下,董昭卻說∶“武皇帝(指曹操)智勇過人,但作戰時還經常深懷畏懼之心,從來不敢如此輕視敵人。軍事行動,前進時容易,退卻時就困難了。平地沒有險阻,退卻時尚且非常艱難,即便要深入敵境,撤退的通道也要搞得非常便利,軍隊是進是退,不會全然如意。如今,我軍駐紮在中洲,這已是非常深入了;用浮橋運送軍隊,這也是太危險了;就一條通道,這又太狹窄了。這三條都是兵家大忌,而如今卻都採用了,敵人屢屢進攻浮橋,一旦有個閃失,那麼,中洲之上的我軍精銳部隊就都成了吳軍的俘虜。臣私下憂慮不安,徹夜難眠,可是那些謀士們都充滿歡喜,不以爲意,我實在是感到無比困惑。加上,如今江水逐漸上漲,一旦哪天暴漲,將如何防禦!即便不擊破敵人,也要首先確保自身安全,爲何面對危險,竟然絲毫不感到害怕?還請陛下詳察!”

讀了董昭的奏表,曹丕嚇出一身冷汗,連忙下詔命令夏侯尚率軍撤出中洲。此時,東吳水軍已從東西兩面向魏軍浮橋撲來,魏軍邊打邊撤,僥倖通過浮橋撤回長江北岸。

在魏軍剛剛進駐中洲時,吳將潘璋認爲敵人剛剛到來,士氣旺盛,又衆寡不敵,遂率軍推進到上游五十里處,砍伐了數百萬束蘆葦,製造了很多木筏,準備將木筏順江而下,燒燬魏軍的浮橋。但還未等潘璋實施這一計劃,魏軍就從中洲主動撤離了。

魏軍從中洲撤離時,軍中已經暴發了大範圍的傳染病,曹丕就勢下令魏軍全線撤回境內。

黃初四年三月八日,魏文帝曹丕回到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