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即秦、魏、韓、楚、燕、齊、趙。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戰國時期,歷經春秋三百年征戰兼併,曾經分佈各地的上百諸侯國,只剩下了十餘個,其中尤以戰國七雄實力最強、存續時間最長。七國之中,除了最終統一天下的秦國之外,其餘六國也曾或多或少輝煌過一段時期,那麼這六國又是如何衰弱的呢?

魏國:曾爲戰國初期霸主,“馬陵之戰”後迅速衰敗

三家分晉”後,魏文侯任用李悝爲相,進行變法改革,同時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鞏固變法成果,從而使得魏國國力大漲。魏文侯死後,其子魏武侯又任用吳起進行改革,使得魏國軍事實力大漲,繼而確立了魏國戰國初期霸主的地位。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魏國經歷變法後,雖然國力強橫,但由於地處四戰之地,想要永保霸業就必須對外用兵。迫於外部形勢,魏國雖然通過與秦、齊、楚、趙、中山等國的交戰,奪取了大片領土,但也使得魏國在外交方面處於孤立狀態

趙國在與齊、燕結盟後,於前354年進攻魏國保護國衛國,魏國則與衛、宋聯手攻打趙國,趙國不敵,在都城邯鄲被圍攻的情況下,派人向齊國求援,後齊威王派田忌、孫臏出兵救趙,採用“圍魏救趙”之計,於“桂陵之戰”擊敗魏國。與此同時,已經完成“商鞅變法”的秦國,同時向魏國河西發動進攻。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2張

魏國雖然在“桂陵之戰”中戰敗,但國力損耗其實並不算大,且轉頭便在前352年的“襄陵之戰”中擊敗了齊國,此後魏國與齊、趙等國議和,進而於前350年出兵反攻秦國,迫使秦國戰敗乞和。

前344年,魏惠王去侯稱王,並召集諸侯舉行“逢澤之會”,結果遭到韓國等大國的抵制,魏韓就此翻臉。前342年,魏國出兵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遂派田忌、田嬰、孫臏率兵救援,在上演了一招“圍魏救韓”後,又在“馬陵之戰”中大敗魏國,魏將龐涓也因此而死。

“馬陵之戰”後,魏國國力大損,就此失去戰國霸主地位,此後魏惠王雖然通過“徐州相王”與齊國結盟,穩住了魏國東部局勢,但在西部卻接連遭遇秦國進攻,尤其是在丟失河西之地後,魏國面對秦國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就此國勢日衰。

韓國:曾用申不害變法圖強,敗於魏國後一蹶不振

“三家分晉”後,韓國也曾多次對外出戰,並在吞併春秋小霸之一的鄭國後,遷都鄭城,改名新鄭。雖然同爲三晉之國,但魏國強大之後,卻曾多次進攻韓國,面對實力強橫的魏國,韓國難以抵禦,只能以魏國馬首是瞻。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3張

韓昭侯即位之後,眼見魏國因任用法家李悝變法而強大,也決心變法圖強,遂於前355年任用法家申不害爲相國,在韓國實行變法。作爲法家人物,申不害雖然也任用法家思想變法,但更主要強調君主統治之“術”,從而使得貴族特權受到限制,國內政局趨於穩定,百姓生活漸趨富裕。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雖然多有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起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韓國在國力穩步提升的情況下,也在積極對外擴張,先後攻取東周的陵觀、刑丘、高都、利和楚國的上蔡等地。

前342年,韓國因拒絕參加魏國舉辦的“逢澤之會”,魏國出兵攻韓,韓國在得到齊國救援的承諾後,竭盡全力抵禦魏國進攻。

當時,齊國雖然答應出兵,但卻抱着同時削弱韓國和魏國的目的,因此直到韓國五戰皆敗之後,這才正式出兵。雖然魏國最終敗於“馬陵之戰”,但韓國十餘年的變法成果,也就此毀於一旦,自此之後一蹶不振,只能苟延殘喘。

楚國:楚悼王去世變法夭折,面積雖大但國力不強

楚國作爲老牌諸侯強國,早在春秋時期便崛起於南方,乃是春秋至戰國時期,國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戰國初期,隨着中原列國相繼變法圖強,楚國的競爭力開始大幅度下降,在戰略要地大梁、榆關因敗於魏國丟失後,面對三晉的進攻已經難有招架之力,雖然秦楚聯盟緩解了壓力,但三晉在拉攏齊國後,楚國便再度壓力驟增。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4張

楚悼王作爲一個極有抱負的君主,想要極力擺脫這種困境,卻又拿不出良策,而就在其焦頭爛額之際,因公叔痤讒害的吳起來到了楚國,楚悼王對此欣喜萬分,先是任命其爲宛城守,負責防禦韓、魏,一年後便升任其爲令尹,讓其主持楚國變法。

吳起通過“明法審令”、廢除世卿世祿制、整頓吏治、完善律法、改革軍事、營建新都等措施,使得楚國迅速強盛了起來。此後,楚國“南平百越,北並陳、蔡、郤三晉,西伐秦”,一躍成爲南方第一強國。

然而,就在楚國國力持續提升之際,楚悼王突然於前381年去世,而就在楚悼王的靈堂上,在變法中利益遭到損害的楚國舊貴族們羣起發難,吳起被射殺而死,楚國變法就此夭折。此後,楚國雖然面積仍然龐大,但國力卻並不算強,面對強盛起來的秦、齊,只能被動挨打。

燕國:燕昭王人死政消,齊趙夾擊下迅速衰落

燕國雖然立國極早,但由於地處苦寒之地,北方由時刻面臨着山戎威脅,其國力始終不強。進入戰國以來,由於其國內時常生變,再加上屢遭南方大國齊國的進攻,甚至數次遭遇亡國之危,如此情形下,燕國只能艱難求存。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5張

燕王噲在位期間,燕國爆發“子之之亂”,後齊宣王趁機發兵攻燕,幸好趙、韓、秦、楚插手,燕國這才避免亡國。前311年,趙武靈王送燕王噲庶子公子職回國即位,是爲燕昭王。

燕昭王爲了改變燕國面貌,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即位後通過築立黃金臺、拜郭隗爲師等措施,吸引列國人才入燕,使得燕國很快會集了樂毅、鄒衍、劇辛等大批人才。後燕昭王任用樂毅力行改革,使得原本弱小的燕國迅速得以富強,國力日漸強盛。

前284年,趁着齊國攻掠各國和滅宋得罪各諸侯國的機會,燕昭王任命樂毅爲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同時,燕國又大破東胡,拓地千餘里,使得燕國疆域大爲增加。

然而,就在燕國逐漸強盛之際,燕昭王於前279年去世,而即位的燕惠王因與樂毅素來不和,再加上齊國田單的反間計,最終導致樂毅逃亡趙國,而燕國軍隊則大敗於田單的“火牛陣”。此後,燕國又發生政變,燕惠王爲燕相公孫操所殺,再加上時常與趙國、齊國發生戰爭,燕國國力迅速衰弱。

齊國:鄒忌改革後長期稱霸,“五國伐齊”後迅速衰敗

齊國作爲東方老牌諸侯強國,曾爲春秋霸主之一,但在齊桓公去世後便霸業衰退,雖然在晏嬰主持國政時,齊國曾一度實現中興,但卻難以扭轉衰落局面。春秋末年,齊國更是爆發了小宗取代大宗的“田氏代齊”事件,姜氏齊國就此滅亡。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6張

戰國初期,齊國由於內亂國力並不算強,齊威王即位之初,韓、趙、魏更是趁着齊國國喪之機大舉伐齊。前355年,齊威王在鄒忌勸諫下,開始尋求變法圖強,他任用鄒忌爲相改革內政,又任用田忌、孫臏爲將強化軍事,使得齊國國力日漸增強,並先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兩次擊敗戰國初期霸主魏國,一躍成爲東部霸主。

齊宣王、齊湣王時,齊國先趁燕國“子之之亂”之際攻打燕國,又與韓、魏聯手大敗楚國,還曾與韓、魏等國合縱攻秦,歷時三年攻破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這也是戰國時期秦國唯一一次被攻破函谷關。前286年,齊湣王在攻滅宋國的同時,又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力達到巔峯。

彼時,齊國國力雖強,但由於長期對外征伐,也就此將周遭列國得罪了個遍。前284年,燕昭王爲了復仇,聯合秦、韓、趙、魏四國聯手伐齊,五年內連下七十三城,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在苦苦堅守,雖然最終田單成功復國,但齊國也就此元氣大傷。

趙國:趙武靈王時迅速崛起,“長平之戰”後國力大損

“三家分晉”以後,趙國本就由於北方的林胡、樓煩時常侵犯而頭疼不已,南方又時常遭到霸主魏國的侵擾,好不容易等到魏國衰敗,東方的齊國又成了心腹大患。結果,在各方夾擊之下,趙國始終難有崛起的機會,甚至在“五國相王”後,也不得不因自身實力問題而放棄王號。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7張

趙武靈王即位之時,趙國國力已經極度衰敗,不僅受到列國武力威脅,就連中山小國也時常進犯,在前307年進攻中山失敗後,趙武靈決心變革圖強,通過大膽的推行移風易俗,趙國軍事實力開始迅速提升,這便是著名的“胡服騎射”。

在肥義、樓緩、藺相如、虞卿、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名相良將的輔佐下,趙武靈王在軍事實力增強之後,通過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餘里,趙國得以迅速崛起,國力大幅增強。

隨着趙國的崛起,秦趙衝突也日漸激烈,武靈王使秦、完璧歸趙、澠池相會便是秦趙雙方之間的一次次試探,而趙軍更是在趙奢的率領下,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使得秦國遭遇了“商鞅變法”以來的唯一一次慘敗。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此戰歷經三年,秦軍在白起的率領下最終大敗趙軍,趙國45萬男子除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被放回趙國外,其餘全部長眠長平戰場。

除了秦國外,戰國七雄的另外六國是如何衰落的? 第8張

“長平之戰”後,雖然趙國在魏、楚兩國幫助下,在“邯鄲之戰”中戰勝秦國,但趙國國力衰退的趨勢已經無法避免。在秦國國力緩和之後,面對秦國的不斷進犯,趙國也只能勉力維持。

如上所述,山東六國雖然都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時期,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輝煌的時間太過短暫,非但無法以一隅敵天下,甚至很難獲得攻滅任何一國的能力。在無法力壓其餘六國的情況下,短暫的崛起並不能幫助他們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