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元年四月,韓信背楚投漢,他有勇有謀但得不到重用,蕭何將其舉薦給漢王劉邦,劉邦拜韓信爲大將。韓信輝煌的軍事生涯由此開。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蕭何之所以舉薦韓信,固然是因爲韓信能力超羣,但蕭何將韓信擡到“國士無雙”的高度,非要把韓信推到“大將”的位置,非要讓劉邦登壇拜將,是有着極爲深刻用意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傳世史學名著《史記》中,詳細記載了舉薦韓信時候蕭、劉對話。

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爲公以爲將。”何曰:“雖爲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爲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蕭何爲什麼會說“顧王策安所決耳”?

在劉邦成爲漢王前,劉邦的最大目標,大抵是做個關中王吧。

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素車白馬,跪在道旁,向劉邦獻上秦始皇制的傳國玉璽,劉邦接過玉璽,進駐咸陽,公開向咸陽百姓說,他劉邦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稱王,他劉邦理所應當做關中王。

這是劉邦首次對目標進行表態。

但這一目標卻在項羽宰割天下時淪爲泡影。

項羽宰割天下時,擔心劉邦憑藉關中的富庶最後取天下,所以不敢把關中給到劉邦,但已經在鴻門宴上講和了,不能再對劉邦動手,加之有先入關稱王的約定在,又不能不把關中給到劉邦,項羽和范增反覆謀劃,最後說,巴蜀兩地已爲秦國佔有多年,也屬於關中,把劉邦打發到巴蜀,不算違背約定。

就這樣,項羽把巴蜀劃到劉邦的名下。

得知結果,劉邦甚是憤怒,明明巴蜀、漢中和關中都應當屬於他劉邦,就算要砍,也應砍巴蜀留關中,怎麼能砍關中、漢中留巴蜀呢?

於是,劉邦和大家商量,怎麼攻打項羽。

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漢王曰:“何爲乃死也?”何曰:“今衆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爲?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書·蕭何曹參傳》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第2張

這次會議上,周勃、灌嬰、樊噲等武將都勸劉邦不要打,唯獨蕭何是勸諫劉邦改正錯誤。

在蕭何的眼中,暫時屈居於漢中,強過一敗塗地。

爲什麼蕭何會給出一敗塗地的判斷呢?因爲蕭何清楚地指出,他們現在不如項羽,就算打一百次,也是敗一百次,最初除了一死了之,別無其他結果。

然而,從軍力上對比,劉邦擁兵十萬,項羽和諸侯軍合計不過四十萬,諸侯軍又並非全與項羽一條心,劉邦打項羽,並非一對四的開局,談不上不如項羽。

所以,蕭何口中的不如項羽,並非軍力不如項羽,而是開戰的動力不如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等武將追隨劉邦兩三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劉邦開國稱王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順理成章地列土封侯,哪還願意到戰場上拼死拼活呢?

周、灌、樊等武將的心思,早在鴻門宴開始前,就有人表露過了。

那個人便是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

曹無傷見項羽攻破函谷關,駐紮在鴻門,擔心劉邦早晚被項羽滅掉,於是主動給項羽通風報信,謀求封賞。

比起周、灌、樊等武將,曹無傷是過火了,明擺着背叛劉邦了,但這幫武將不想再打仗的心思是一致的。

人心思定,劉邦強行驅使主將對壘項羽,怕是最終會搞出好多個曹無傷來。

在暗示了暫時贏不了項羽之後,蕭何又跟劉邦說,可以學習商湯和周武王,鎮撫百姓,招攬賢士,養精蓄銳,圖謀天下。

劉邦點頭稱善。

就這樣,劉邦乖乖地去了巴蜀,做了漢王。

劉邦去巴蜀的路途中,總有將士逃跑,這裏邊的原因在於,劉邦的將士多是關東人,原本嚮往關中的繁華,最後竟然要去看上去像是窮山惡水的巴蜀,離故鄉越來越遠,自然都不願意。

這就好比,讓一個東北人離開東北去北上廣深,這個東北人是欣喜的,但如果讓這個東北人去雲貴桂,這個東北人大抵是不願意的。北上廣深的繁華,我向往,但云貴桂的落後,我在東北也天天見啊,如果一定要待在窮鄉僻壤,我爲什麼不待在家鄉呢?

面對越來越多的逃兵,韓王信向劉邦提出,可以利用士兵的思鄉之情東爭天下。

沛公立爲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向,可以爭天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第3張

韓王信的所見所想,蕭何應在勸諫劉邦謀攻項羽時就想到了。

早在劉邦進入咸陽的時候,劉邦留戀秦王宮內的美女、美酒、珠寶、馬狗,諸將搶奪秦國府庫內的珠寶,蕭何卻只去收集秦國珍藏的治國資料。

這些資料使蕭何坐在書房中,就知道天下險阻、要塞、耕地、人口、賦稅、錢糧等信息,憑藉這些資料,蕭何在到巴蜀之前,就清楚知道巴蜀的大概,就知道去巴蜀會讓周、灌、樊等武將失望,從而激發大家東歸的慾望。

蕭何勸諫劉邦時,還希望劉邦能招攬賢士,這意思很明顯,周、灌、樊等人的“賢”還不夠,想要爭天下,還需補充新鮮血液。

在這種思路主導下,韓信先後被夏侯嬰和蕭何發現,蕭何則直接要求劉邦登壇拜將,拜韓信爲大將,位在周、灌、樊等人之上。

而劉邦同意了。

劉邦甚至都沒在登壇拜將前對韓信進行面試。

因爲登壇拜將儀式,不僅僅是招攬賢士,更是在漢軍中重塑權威,讓漢軍中的將軍和士兵們知道,漢軍是劉邦的,劉邦想拜誰爲大將,就拜誰爲大將,以後劉邦說要還定三秦,就是要還定三秦,沒有誰可以阻擋,劉邦對天子之位的嚮往。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淮陰侯列傳》

蕭何追回韓信並舉薦他爲大將,有何深意? 第4張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漢書·蕭何曹參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