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甄宓寫下《塘上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甄宓寫下《塘上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甄氏著有詩歌《塘上行》一首,屬《相和歌·清調曲》。以決絕的筆觸抒發了因讒言而與丈夫嫌隙的沉痛,追思昔日歡好。

甄宓寫下《塘上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這是一首抒情詩,女主人公自述受讒遭棄的經歷、失歡難寢的愁苦以及重操舊好的願望。曲題蓋指女主人公遭棄後途經塘上見池中荷葉繁茂不勝發而爲歌。歌辭率直悽切,以事挾情,以情說理,很能代表棄婦之流的心聲,也是漢魏時期婦女位卑言輕、失寵難立的縮影,基本保存了漢樂府“說唱道古、表社會事象”的風貌。

《塘上行》是三國時期魏國甄皇后(有爭議)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女主人公以沉痛的筆觸自述受讒遭棄的經歷、失歡難寢的愁苦以及重操舊好的願望,抒發了被棄的哀愁與悲痛。詩題蓋指女主人公遭棄後途經塘上見池中荷葉繁茂不勝發而爲歌。

歌辭率直悽切,以事挾情,以情說理,既能代表古代棄婦之流的心聲,也是漢魏時期婦女位卑言輕、失寵難立的縮影,基本保存了漢樂府“說唱道古、表社會事象”的風貌。全詩情意真摯深厚,風韻樸質細膩。

不同於其他閨怨詩的哀愁,整部作品於陰雲密佈中透露出一種難得的自尊之情,王叡在《炙轂子》中又說名《塘上辛苦行》,評結尾“從君獨樂,延年千秋”之語可稱絕妙,“於悲慟傷絕中又生沉致之姿,風采殊絕。”

明代徐禎卿在《談藝錄》中感慨此詩云:“詩殊不能受瑕,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絕殊。”這首《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唐《藝文類聚》等詩集,承傳於後世,當代《中國曆代才女詩歌鑑賞辭典》、《中國皇后全傳》等著作,都錄有此詩。

《塘上行》原文

甄宓寫下《塘上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第2張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衆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有關作者爭議

《塘上行》作者,《文選》李善注《歌錄》作甄皇后、魏文帝、魏武帝。而歷來主流觀點均認爲此詩爲文昭甄皇后所作。《宋書·樂志》雲:“《塘上行》,武帝詞(五解)。”從詩文立意、行文風格等方面來看,亦不似魏武帝之作。甄夫人生活於東漢光和六年(183)到曹魏黃初二年(221),中山無極(今屬河北)人,爲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睿之生母。曹睿即位後追尊甄氏爲文昭皇后,頗有文辭。

創作背景

《塘上行》是屬《相和歌·清調曲》的一種樂府古辭,可配樂演唱。最初編入南朝《玉臺新詠》、唐代《藝文類聚》等詩集,承傳於後世。這首詩帶有文人色彩,可視作古樂府初向文人詩過渡的作品。作者一般認爲是三國曹魏文昭甄皇后。

《樂府詩集》卷第三十五《相和歌辭》《清調曲·塘上行》郭茂倩注引《鄴都故事》曰:魏文帝甄皇后,中山無極人。袁紹據鄴,與中子熙娶後爲妻。後太祖破紹,文帝遂以後爲夫人。後爲郭皇后所譖,文帝賜死後宮,臨終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