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隋末唐初第一不倒翁封德彝的故事。

封德彝出身名門,年少時以智識過人著稱。當時隋朝名臣、越國楊素賞識封德彝的才華,所以邀他進自己的幕府。楊素爲人自負傲慢,但對封德彝卻以禮相待,甚至還將自己的堂妹嫁給封德彝。

開皇十五年(595年),在楊素的舉薦下,封德彝被任命爲內史舍人。這職務的品級雖然不是很高,但卻掌管起草詔令,屬於典型的位不高,權很重的職務。當時封德彝剛滿27歲,年紀輕輕就被授予如此重任,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不過,封德彝的仕途生涯雖然起點很高,但也沒預期中的那麼一帆風順。在此後二十多年時間裏,他一直在內史舍人的崗位上止步不前,甚至還被一些後來者給反超。期間封德彝也想了不少辦法跑官,但卻收效甚微。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封德彝人生的第一場鉅變發生在隋朝大業十四年(618年),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江都兵變

當時掌管禁衛軍宇文化及發動兵變,並弒殺了隋煬帝楊廣。原先在隋煬帝身邊鬱郁不得志的封德彝第一時間倒向了宇文化及這邊,被任命爲內史令(宰相)。

然而,封德彝很快發現,宇文化及根本不是當帝王的料,跟着這樣的人走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他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通了宇文化及的親弟弟宇文士及,兩人商定好一有風吹草動就動身跑路。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第2張

後來果不出封德彝所料,宇文化及很快就兵敗被殺。封德彝和宇文士及因早有準備,所以全身而退,兩人一口氣跑到長安,投奔到唐高祖李淵帳下。李淵覺得封德彝頻頻改換門庭,爲人不忠,所以不想用他。可沒成想,封德彝的嘴巴像抹了蜜一樣,一頓阿諛奉承外加出謀獻策,聽得李淵龍顏大悅,感覺封德彝是個大才。於是任命封德彝爲內史舍人,沒過多久又升任內史侍郎(宰相)。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封德彝以軍事參謀身份隨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王世充。當時兩軍相持不下,身在長安的李淵從全局考慮打算讓李世民班師回朝。可李世民知道此時唐軍雖難,但王世充軍更難,只要堅持下去,對方必將潰敗。於是他派封德彝回長安向李淵講述前方形勢。封德彝對李淵說:“世充得地雖多,而羈縻相屬,其所用命者,唯洛陽一城而已,計盡力窮,破在朝夕。今若還兵,賊勢必振,更相連結,後必難圖。未若乘其已衰,破之必矣。”李淵覺得封德彝的話很有道理,於是便讓李世民繼續攻打洛陽。此事也算是封德彝一生中少有的幾次提供正面意見。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第3張

回到軍中後不久,封德彝發現王世充軍的頑強程度遠超他當初的預期,再加上河北軍閥竇建德率軍南下馳援王世充,唐軍的形勢變得岌岌可危。於是他的態度立即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斷遊說李世民趕緊撤軍。然而此戰不僅關係着唐王朝能否成功一統天下,還關係着秦王李世民的個人前途。因此李世民不接受撤軍意見,反而決定放手一搏。結果,唐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大獲全勝。

戰後,李世民對封德彝和其他一些主張撤軍的文武官員說道:“不聽公等之言,纔有今日之勝。可見公等雖是智者,但是智者千慮,也必有一失啊!”封德彝等人無言以對,只能保持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第4張

李淵在位後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皇位之爭已愈演愈烈,雙方都擁有一幫強有力的支持者。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支持的人上位,自己就能成爲定策元勳,反之就是死路一條,因此太子黨和秦王黨的立場都非常堅決,彼此水火不容。然而有一個人卻看似不顯山,不露水,背地裏卻在太子黨、秦王黨之間來回穿梭,此人就是封德彝。

作爲一名官場“老油條”,封德彝纔不會傻到把寶都押在一個地方。他從表面看只忠於皇帝李淵,但背地裏既向太子示好,又向秦王示好。最牛的是,從皇帝李淵,到太子李建成,再到秦王李世民,三方都以爲封德彝是自己人。後來李世民成功奪取皇位,封德彝被任命爲右僕射,成爲高祖朝罕有的幾位能在太宗朝繼續保持高官厚祿的人。

隋末唐初的封德彝是如何在官場沉浮屹立不倒的? 第5張

貞觀元年(627年),封德彝病逝,終年59歲。李世民爲表彰其功績,追贈他爲司空,諡號“明”。

然而封德彝的故事到此並未結束。封德彝死去十七年後,朝中終於有人開始站出來揭發他生前反覆無常,首鼠兩端。剛開始只有一個人檢舉,李世民還不以爲意。可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人也紛紛站出來證明封德彝的劣跡。最讓李世民難以接受的是,封德彝當年竟然還曾暗示唐高祖李淵要剷除李世民,以絕後患。於是,李世民下令剝奪封德彝的追封,削除所封食邑,改諡號爲“繆”。

封德彝這位隋末唐初的第一不倒翁,終於在死後十七年被歷史重新定義。這也算是驗證了現代一句很流行的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