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唐名相房玄齡爲什麼能22年屹立不倒?

大唐名相房玄齡爲什麼能22年屹立不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實行“羣相制”,即同一時期有多個“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特別多,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前後有29位宰相。縱觀整個唐朝,當過宰相的人多達幾百人。在這幾百人中,最出類拔萃的宰相,只有四人,後人雲:

“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後人把開創貞觀之治的房玄齡、杜如晦,和締造開元盛世的姚崇、宋璟四人並稱爲“唐朝四大賢相”,其中,以房玄齡居首!

因此,有人稱,房玄齡纔是大唐第一名相。筆者深以爲,此言不虛。

一、萬人之上,兩人之下

玄武門之變三個月後,李世民登基,是爲唐太宗,房玄齡居功至偉,被李世民任命爲尚書左僕射。因爲唐朝“尚書令”一職長期空缺,尚書左僕射其實是諸位宰相之首,因此,房玄齡的位置可謂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事實上,房玄齡並非是“一人之下”,而是“兩人之下”,因爲除了他的老闆李世民外,還有他的老婆盧氏。

關於房玄齡怕老婆,《隋唐嘉話》中有一個有趣的記載:

樑公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謂之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曰:“妾寧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若然,可飲此酡。”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於玄齡!”

意思是說,房玄齡怕老婆,他的夫人盧氏生性強悍,而且善妒,不讓房玄齡納妾,李世民心疼房玄,幾次送美女到房玄齡府上,都被盧氏退了回來。李世民大怒,以長孫皇后的名義召盧氏入宮,問他是要“不妒而生”,還是要“寧妒而死”?盧氏斬釘截鐵地告訴李世民:“妾寧妒而死!”

李世民大怒,既然你要死,就賜你一杯毒酒。盧氏聽完,沒有猶豫,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李世民驚呆了,當即表示,這樣的女人,連我都怕,何況房玄齡呢?

大唐名相房玄齡爲什麼能22年屹立不倒?

盧氏酒入愁腸,方知道這根本不是毒酒,而是醋。要知道,李世民自詡一代明君,怎會鴆殺大臣之妻呢?

從此,“吃醋”一詞,就成了愛情中嫉妒情緒的代名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房玄齡之妻盧氏雖然兇悍善妒,但她是封建社會對忠貞、專一愛情的捍衛者。

二、宰相者,宰天下,相帝王

房玄齡身爲宰相,每天指揮百官,回到家中卻怕老婆,一生從不納妾,在那些迂腐的文人眼中,房玄齡似乎有些另類。然而,真實的房玄齡,不僅在家能寵老婆,而且還能在外助李世民贏得天下!

隋朝末年,李淵起兵太原,一路攻打長安,在大軍經過渭水之北的時候,房玄齡拄着手杖,徒步來到李世民的營帳之外,前來投奔李世民。要知道,若李淵成功,最大的受益人也是他的嫡長子李建成,但房玄齡卻投奔了李世民。房玄齡爲何要這麼做呢?可能有兩種原因:

第一,房玄齡早就觀察過李氏兄弟,他以犀利的眼光,篤定老二將來肯定比老大更有作爲。

第二,房玄齡才華出衆,他喜歡燒“冷竈”,唯有把冷竈燒熱,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筆者認爲,第一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房玄齡不是張揚之人,但他有一個非常犀利的特點,那就是:看人很準。

接下來,房玄齡一方面輔佐李世民行軍打仗,另外一方面幫李世民收攬人才,杜如晦、薛收、張亮等李世民麾下的“明星”,都是房玄齡推薦給李世民的。就憑這一點,房玄齡即使不是宰相,也能做一個名留青史的伯樂。

房玄齡在秦王府服務數十年,他謀略過人,而他的另一位搭檔杜如晦則擅長決斷,二人合稱“房謀杜斷”,李世民多次對房玄齡讚不絕口,認爲房玄齡是他的“張良”。

果然,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中,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作爲總策劃師,爲李世民策劃了一場聞名於世的奪位之戰,李世民登基後,把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恭和侯君集五人,認定爲第一功臣。這其中,尉遲恭和侯君集是武將,流血又流汗;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只能支持李世民;而房玄齡和杜如晦則是總策劃,沒有他們,尉遲恭等人連立功的機會都沒有。所謂的“運籌於帷幄”,說的就是房、杜這樣的人才。

李世民多次表示:房玄齡籌謀帷幄,有定社稷之功!何謂“定社稷”?潛意識是說,沒有房玄齡,李世民焉能爲帝?

三、能把君心看透

唐太宗在位23年,歷經29位宰相,能夠20餘年屹立不倒的人,只有倆,一個是房玄齡,另一個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這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懂李世民!

讀唐史,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李世民身邊有許多諍臣,也就是喜歡給李世民提建議的大臣,例如魏徵、王珪、馬周等。但很奇怪的是,這些諍臣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隊,魏徵、王珪原是李建成的部下,而馬周是後期才登上朝堂的。李世民爲秦王時,麾下的嫡系大臣衆多,這些人卻都不願意指出李世民的缺點。房玄齡就是這一類,有人說,房玄齡性格謙卑,其實,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房玄齡跟李世民時間太久,他了解李世民:歷史上的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喜歡大臣向他提意見的人!

從《舊唐書》等史料上都可以看出,李世民性格其實很暴躁,一次和吏部尚書王儉下棋輸了,怪王儉不讓着自己,差點把王儉貶到潭州。

魏徵多次指出李世民的缺點,李世民都暴跳如雷。有一次甚至要殺了魏徵,若非長孫皇后巧妙勸諫,恐怕魏徵已經不能倖免。

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起房玄齡從不批評自己,於是對房玄齡說:“老房啊,你現在是宰相,輔佐我,我要是有做得不對的,你要提出來呀。”

房玄齡聽完,忍不住隨口提了一個意見:我入宮時,看到有工匠在修繕北城門,其實,北城門還完好無損,何必勞民傷財呢?

李世民一聽,不高興了:“好你個老房,朕讓你當宰相,是讓你管理六部,你管這些小事幹嘛?”

旁邊的魏徵看不下去了,他怒懟李世民:“皇城無小事,房相身爲宰相,過問一下怎麼不行了?”

李世民立即認識到自己說錯了,連忙向房玄齡道歉!房玄齡佈滿皺紋的臉頓時嫣然一笑,露出稍有的羞澀。

房玄齡看到的,是真實的李世民,而魏徵看到的李世民,是幻想中的李世民。

四、功勞都是領導的

唐朝史學家柳芳曾說過一句話:

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爲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

意思是說,房玄齡輔佐李世民多年,爲天下賢相。但是,房玄齡做過什麼具體的貢獻 ,好像又說不出來,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齡爲何無事蹟可尋呢?

其實,房玄齡是閒散宰相,他輔佐李世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立功無數,但是,李世民以“明君”自詡,房玄齡太瞭解李世民,作爲宰相,職責在於輔佐君王,他爲何要和君王爭功呢?不如把功勞都標榜給李世民吧,這樣的房玄齡,纔是李世民最愛的房玄齡。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留房玄齡和太子李治留守京城,這時,有一個官員罵房玄齡獨斷專行,想要謀反。房玄齡沒有將此人治罪,而是派人把這位官員送到了東北,交給李世民處理。李世民聽完後,二話沒說,就命人將此人拉出去腰斬。

《資治通鑑》雲:

問告者爲誰,曰:“房玄齡。”上曰:“果然。”叱令腰斬。璽書讓玄齡以不能自信,“更有如是者,可專決之。”

李世民殺完人,給房玄齡寫了一份璽書,告訴房玄齡:“老房,你能不能自信一點,我還不信任你嗎,以後再有這樣的人,你直接殺了就行了。”

大唐名相房玄齡爲什麼能22年屹立不倒? 第2張

其實,房玄齡敢把人交給李世民,就說明他自己問心無愧。然而,若他真的私自把人殺了,他恐怕難敵衆人的悠悠之口。所以,把人交給李世民,才能洗脫自己的污名。更重要的是,他認爲,李世民嘴上在怪他,其實心裏還是認同他的做法,因爲他了解李世民。

五、功名富貴如雲煙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重,李世民拖着病體派了一個又一個太醫去看房玄齡,可是,還是沒能留住這個老夥計的性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房玄齡臨終前,給李世民留下一封奏摺,在他的遺言中,終於說了一句真話:

今兵士之徒,無一罪戾,無故驅之於行陣之間,委之於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

房玄齡最想表達的意思是:陛下,打造受苦的始終是百姓,爲了天下蒼生,不要再出兵攻打高句麗了!

李世民看到房玄齡的遺作之後,痛哭不已,原來,多年陪伴自己的老夥計,並不是沒有意見要向自己提,而是一直不提。在房玄齡人生的最後一刻,他知道,若再不提意見,恐怕要泉下難安,於是,爲了天下蒼生念,房玄齡說了自己想說的話。

李世民感慨道:“房相臨終之前,尚能如此憂國憂民,不愧是朕用了22年的肱股。”

李世民就是如此,誇獎別人的時候,也不忘帶上自己,彷彿房玄齡成爲名相,完全是因爲李世民善於用人一樣。

房玄齡跟隨李世民31年,當了22年的唐朝宰相,始終屹立不倒,除了他勤勤懇懇,憂國憂民外,還有一個根本訣竅,那就是他了解李世民。注意,房玄齡瞭解李世民,並不是一味地拍李世民的馬屁,他所做的,只是在瞭解李世民的前提下,把一個宰相的本職工作做到更好,畢竟,只有瞭解君王,才能更好地輔佐君王。正如《房玄齡碑》中所述的那樣:聖賢同德,君臣協志……

房玄齡想不到的是,他一生謹慎,勤懇三十餘年,最終卻敗在了兒子兒媳手中。房玄齡去世5年後,他的次子房遺愛和兒媳高陽公主謀反,東窗事發,房玄齡全家遭難,房玄齡家族就此隕落。房玄齡的畫像,也從凌煙閣上被取了下來。真是:不肖子孫不相守,功名富貴如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