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稱帝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政治考量?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稱帝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政治考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派遣使臣邀齊湣王共同稱帝,建立盟約,欲共同伐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

秦國當時之所以要拉着齊國一起稱帝,主要是因爲齊國確實有這個實力。

而且,按照當時秦國的政策,秦國其實是想拉攏齊國,一起瓜分整個中原,徹底平分天下。只不過後來齊國仔細一盤算,覺得稱帝能夠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並不大,所以很快就取消了所謂的‘帝號’,不再稱帝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得簡單來回顧一下,齊秦兩國稱帝之前的戰國曆史。看過這段歷史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當時的齊秦兩國,在當時那個時代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戰國初期,隨着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田氏篡取了齊國,戰國七雄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和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不太一樣。第一,當時除了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之外,其實還有十多個國家。而且這十多個國家裏面,還有越國這樣的一流強國。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稱帝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政治考量?

作爲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越國雖然當時有點衰落了,但是影響力還在。而除了越國之外,其他十多個國家當中的宋國魯國,實力其實也不弱。

所以,如果真要把戰國初期的國家,論實力排座次的話,未必是戰國七雄排前七。尤其是越國,雖然不是七雄之一,但是卻一定能排入前七。

第二,戰國七雄誕生之後,並不是馬上就開始混戰的。進入戰國時代之後,當時擺在各國面前,其實還有一個首要的難題。

這個難題,叫做變法。

簡單來說,在春秋中後期以及戰國初期的這段時間,冶鐵技術成熟了。在這之後,平民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哪怕不再耕種奴隸主貴族的土地,靠着自己開荒也能生活。所以接下來,貴族和國家的土地,就開始逐漸沒人耕種了,稅也收不上來。

對於農業文明來說,土地永遠是社會的基礎。所以這種情況出現了之後,以往舊有的社會制度就開始逐漸崩潰了。生產力的進步,開始倒逼社會體制進行改革。

對此,當時幾大諸侯國的高層,其實都心知肚明。但問題是,改革就一定會傷及舊貴族的利益。所以想要改革的話,勢必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不過,相對來說,戰國七雄當中的韓趙魏三國,以及齊國這四家,阻力其實相對小一些。因爲韓趙魏三家本來就是新國家,齊國在戰國初期的時候,剛剛發生了田氏代齊事件,簡單來說就是齊國內部改朝換代了。如此一來,這四個國家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改革自然要容易一些。

所以,戰國時代第一個進行變法的,就是三晉之中的魏國。

而魏國進行了變法之後,瞬間就成了戰國七雄中最強的一個。所以在戰國初期的時候,魏國其實才是真正的霸主。完全可以吊打秦齊楚燕這些傳統大國。

另外,相比這幾個新興國家來說,秦國應該是變法阻力最大的。因爲秦國曆史很長,導致秦國內部的舊有勢力極強。這也就是後來爲什麼秦國明明想要變法,卻要經過兩代人的緩慢積累之後,才真正有變法的能力。

戰國七雄當中,首先變法的是魏國。然後接下來,魏國因爲內部問題,趕走了頂級牛人吳起,導致吳起去了楚國。所以接下來,楚國成了戰國七雄中第二個變法的大國。

但同時,因爲吳起到楚國七年之後,老楚王病逝,楚國舊貴族在老楚王葬禮上襲殺了武器。導致吳起在楚國掌權的時間比較短,變法進行得也不徹底。吳起進行變法的時候,更多地進行的是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改革,沒怎麼動土地問題。而吳起被殺之後,楚國內部又是談變法色變。

所以,楚國的變法,是一場不徹底的變法。

但即便如此,楚國接下來還是靠着這場不徹底的變法,瞬間強大了起來,開始逐漸在戰場上和魏國平分秋色。在變法之前,楚國基本上都是被魏國壓着打。而變法之後,楚國卻能迎頭趕上。這讓其他幾大強國,瞬間意識到變法的重要性。

所以,楚國變法之後,幾大強國開始同時把變法的事情,提上了日程。接下來唯一一個沒有進行變法的大國,就是越國。因爲越國當時正在進行內亂,所以錯過了變法的時機。所以到了戰國中期的時候,曾經在春秋末期稱霸一時的越國,直接被楚國和齊國聯手瓜分了。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稱帝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政治考量? 第2張

吳起變法之後,大概過了二十年之後,其他幾個國家變法的條件也成熟了。所以在接下來的十年當中,秦國、韓國、齊國,幾乎是同時開始進行變法。秦國這邊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韓國是申不害變法,而齊國則是以鄒忌爲首進行變法。

齊國這邊的鄒忌變法,雖然沒有商鞅變法那麼有名,但是卻同樣成功。而且,當時齊國不光照抄了之前魏國和楚國的成功經驗,而且還加上了不少齊國的內容。

所以,在戰國中期的時候,經過變法之後,齊國和秦國,幾乎是同時強大了起來。

齊秦兩國起來之後,自然要對外擴張。而兩國針對的首要敵人,就是原本強大的魏國。當時魏國已經衰落了不少,但是老底子還在。而接下來,齊國和魏國打了兩場大仗,分別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這兩次大仗之後,魏國的魏武卒老底子,幾乎全部被打光了。

與此同時,秦國又從西邊發力,繼續進攻魏國,佔領了魏國的河西地區。如此一來,魏國被齊秦兩大強國,同時在東西兩個方向夾擊,瞬間就衰落下去了。

和魏國一起衰落下去的,還是同樣處於中原腹地的韓國。韓國雖然也是剛剛變法成功,但奈何地盤太小,而且處於四戰之地。面對幾個大國的圍攻,同樣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魏國衰落下去之後,沒過多久,韓國也開始不行了。

而在馬陵之戰結束十年之後,東南的越國,因爲決策失誤再加上內亂,逐漸被齊國和楚國瓜分。至於秦國這邊,則是開始逐漸解決身後的義渠,以及四川地區的巴蜀。

到了這個階段,原本的霸主魏國,徹底被打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齊秦楚這三個大國,開始爭奪第一霸主的位置。

接下來,當楚國消化了吞併越國的戰果之後,國力達到了巔峯期。但問題是,之前楚國進行的變法不徹底,所以導致楚國面對齊秦兩家的時候,在制度上要落後於秦國。這種制度上的落後,直接導致楚國在對外戰爭方面,開始逐漸處於下風。

所以,三家混戰了一圈之後,最終,楚國逐漸落了下風。後來楚國這邊,在位的楚懷王,又被秦國騙去咸陽囚禁了起來。自此之後,楚國也開始逐漸衰落下去了。

楚國衰落下去之後,北方的趙國,雖然通過一場趙武靈王主持的胡服騎射運動,逐漸強大了起來。但是趙國進行的這場變法,更多的是在軍事領域,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改革,其實並沒有那麼大。所以趙國在制度上,其實也要落後於齊國和秦國。

所以,楚國被打趴下之後,基本上就是齊國和秦國爭霸的時代了。齊國和秦國的鬥爭結果,將會直接決定,未來誰纔是戰國所有諸侯國當中,唯一的超級大國。

但老實說,當時齊國和秦國雙方,都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把對方幹趴下。

當時的齊國,到底有多強呢?簡單來說,當時齊國的gdp位列第一,因爲靠着海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遠比其他國家有錢;在軍事方面,齊國有常備軍隊六十萬,秦國只有五十多萬,魏國三十萬,趙國四十萬,楚國六十萬。單論軍隊數量,只有楚國能和齊國比肩,但楚國制度又不太行,所以戰鬥力還是比不過齊國。

在制度上,齊國剛剛進行了變法,正處於上下一心,渴望對外擴張的狀態。在高層權力方面,當時齊國也有不少出色的人才,比如田忌、孫臏之類的猛人,在位的齊王也算是明君。

總之,當時齊國這邊的陣容,絲毫不遜色於秦國那邊。

所以,楚國趴下之後,基本上楚國就處於暫時中立的狀態。而接下來,戰國其他諸侯國,就開始圍繞着齊秦兩大強國,紛紛站隊,逐漸形成了兩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後來,楚國加入了齊國陣營,趙國加入了秦國陣營,所以雙方長時間處於平分秋色的狀態。

而這個局面出現之後,秦國和齊國兩國的高層,其實沒有任何開心的感覺。

因爲這種局面,在當年的春秋時代,曾經出現過。

當年春秋中期的時候,中原地區就曾經出現過晉楚爭霸的狀態。除了齊國和秦國兩大強國之外,其他所有諸侯國,都要選擇晉楚一方站隊,然後雙方打了整整八十年的時間。但是最後,不但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反倒是導致晉國內部被士大夫家族瓜分,吳越兩國分別被晉楚兩國扶持起來的結果。

總之,這種兩大集團對抗的局面,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結果,而且最關鍵的是,根本就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因爲誰也奈何不了誰。

所以這個時候,秦國和齊國的高層,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或許,可以先由秦國和齊國聯手,瓜分了整個中原,先滅了其他國家。等到兩國平分天下之後,再說後面的事情。

這就是當時秦國提出,要和齊國共同稱帝的原因。

對此,兩國高層都知道,對方是心懷鬼胎。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避免兩敗俱傷的一個好方面。如果繼續玩兩大集團對峙的遊戲,最後很有可能兩國都得不到好處。反倒是兩國相互約定稱帝,以當時兩國的體量來說,兩國聯手,完全有可能滅了其他所有諸侯國。

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齊國接受了秦國的提議,直接稱帝了。秦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

但同時,對於這個方法,雙方都是心懷鬼胎,都希望藉助對方稱帝的機會,讓對方吸引其他國家的注意力,然後自己趁機得到更多的好處。

齊秦兩國相互共尊爲帝的背景和原因,大致就是這樣。至於接下來爲什麼齊國很快取消了帝號,而秦國最後統一了天下,這事其實也不是特別複雜。

戰國時期秦齊兩國稱帝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政治考量? 第3張

簡單來說,就在齊秦兩國稱帝之後不久,齊國出現了重大外交失誤。兩國稱帝的同時,齊國開始按照原本的約定,開始向中原腹地的韓魏等國發力,奪下了不少城池。如此一來,齊國就逐漸喪失了盟友,開始被逐漸孤立起來。

接下來,齊國吞併宋國的時候,引起了各國的一致反對。就在這個時候,齊國的老冤家燕國,趁機登高一呼,同時聯合秦國和韓趙魏三國,組成了一個五國聯盟,一起進攻齊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伐齊。

面對五個大國的同時進攻,齊國自然支撐不住,很快就節節敗退。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楚國又從背後捅了齊國一刀,從南邊侵佔了齊國不少地盤。就連齊國的國君,都死在了這場亂戰之後。

此戰之後,齊國最後雖然靠着國家的底蘊,艱難復國,避免了被滅國的下場,但是元氣大傷肯定是免不了的。所以,自此之後,齊國就開始偏安一隅,再也不參與其他六國的混戰了。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沒有了齊國的殘餘,接下來幾十年的歷史,就成了秦國從西方徹底崛起,繼而開始橫推六國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