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禪,即蜀漢懷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國時期蜀漢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隨着三國故事的不斷推進,英雄一個又一個退出舞臺,倒真讓人有“淘盡”的淒涼。

尤其是蜀後主劉禪與其父劉備相比,的確算是扶不起的阿斗。可劉禪投降,爲何司馬昭卻大笑免死?

其原因就在於劉禪曾寫下的三個字,大臣們不懂其中緣由,司馬昭只教倒過來讀。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中山寨

劉禪投降魏國以後,司馬昭爲什麼不直接將劉禪處死?作爲爭鬥多年的對手,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事實上,司馬昭之所以不選擇動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劉禪雖然闇弱無能,但他至少還揹負着蜀後主的名頭。姜維爲了蜀國,能夠一計害三賢,將自己都搭進去。

司馬昭不敢擔保,會不會有其他蜀國將領、文臣等人,如姜維一般,在劉禪死後“禍亂”蜀國。儘管動亂一定會被鎮壓,可總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倒是將劉禪壓在自己手中,蜀國大臣們自然不敢有其他想法。別說他們不佔道義,就是劉禪也不會答應。

這好比金國當初從靖康之變中,擄走宋徽宗宋欽宗,目的之一,也是讓南宋方面投鼠忌器。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第2張

其二,則劉禪在魏國境內的表現,“此間樂、不思蜀”暫且不談。劉禪還將“中山寨”這個牌子直接掛在住處之中。

原本還稍微有些猶豫的司馬昭,看到這個門牌,瞬間對劉禪失去了所有興趣

魏國大臣自然不解,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就能改變劉禪的一生?答案就像司馬昭的提示一樣,倒過來讀就能明白:寨山中(在山中)。

劉禪希望給司馬昭傳遞一個信息,他的的確確不再思念蜀國,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隱居”山中,不問世事。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第3張

看穿了劉禪的心思,司馬昭自然對劉禪,再沒有任何殺意。何況活着的劉禪,遠比死了的劉禪更有用,司馬又何必自找麻煩。

其三,看到中山寨這三個字的第一時間,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十分熟悉,原因就在於“中山”兩個字上面。

劉備作爲中山靖王之後,是真是假,人們無法分辨。可他爲何要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原因就在於中山靖王是個地道的實際享樂主義者。

劉禪在自己門前掛上中山寨的牌匾,另一方面也是表示,自己會成爲中山靖王那樣的人,不會再動刀兵。如此胸無大志、只求自保的劉禪,實在讓司馬昭提不起半分興趣。

可能有人會想,倘若這是劉禪的緩兵之計怎麼辦?就像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

關鍵是劉禪有這個心思也沒這份能力,即便有這份能力,實際社會背景和社會現實也不允許他這麼做。

當劉禪被軟禁在魏國境內的時候,蜀國軍民早已被全部鎮壓。哪怕放任劉禪回去,也會一直處於監管之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知道卻沒有解決辦法,這纔是劉禪最頭疼的地方。與其繼續毫無意義地堅持,不如儘早認清現實,老老實實做箇中山靖王。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第4張

蜀國的失敗

時至今日,不少人依舊將蜀國的失敗,歸結在劉禪頭上。當鄧艾率領數千魏軍越過陰平小道,兵臨成都城門前的時候,劉禪竟然沒有選擇抵抗。

支持蜀國的人,始終不願意接受這件事情,倘若劉禪能夠再堅持一下?倘若他能等到姜維回援成都,結局是否就會不一樣?姜維集整個蜀國之力與魏國一戰,勝負又猶未可知?

人們總是過於理想化的思考某個問題,卻忽略了最基本的現實。即便劉禪未曾出城請降,蜀國也不會是魏國的對手。

劉禪投降後寫下三個字,司馬昭看後爲何大笑? 第5張

軍事謀略在實際戰爭中,的確十分重要。只是差距到了一定地步,謀略能夠起到的作用,也必將大打折扣。

裴松之就曾經在《三國志注》中提到:僅從魏國和蜀國兩國的地盤、人口、軍事實力對比來看,已經達到了9:1的程度。

如此巨大的差距下,哪怕諸葛亮重生,蜀國也很難和魏國正面抗衡。劉禪投降,是他個人的選擇,卻也是他不得已而爲之的選擇。

後人常以“扶不起的阿斗”評價劉禪,可緣由並不是他沒能守住父親劉備留下的產業,僅僅只是他和劉備相比,的確表現得十分一般。

劉備從織鞋販履之徒成爲一方霸主,劉禪又從霸主繼承人“樂不思蜀”,這才令人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