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玉環,即楊貴妃,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不是我的惠妃嗎?唐玄宗李隆基一把抓住了兒媳、壽王妃楊玉環的手,忘情地撫摸起來。

“父皇,你認錯人了,我的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了”,壽王李瑁見狀急忙跪下奏道。唐玄宗這才發覺自己的失態,很不情願地放開了兒媳的手。

氣氛立時變得尷尬起來,壽王夫婦說了幾句客套的話後,就匆匆告辭。看着兒媳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中,唐玄宗悵然若失,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宦官高力士在一旁輕聲說:“皇上莫非看上了壽王妃?”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李隆基說:“不瞞你說,自惠妃走後,六宮粉黛沒有一箇中意的,朕看誰都不順眼,說來也怪,今天看到壽王妃之後,朕的心情豁然開朗,忘記了悲傷”。

“皇上既然看上了,那還猶豫個啥,召到後宮侍寢就是”,高力士說。

唐玄宗嘆氣道:“力士啊,活說得輕巧,她可是朕的兒媳啊,這傳出去不是讓天下百姓笑話?”

“奴才倒是有個好主意……”高力士湊到皇帝耳邊,壓低了聲音,如此這般說了自己的想法,唐玄宗聽了連連點頭。

其實高力士獻出的妙計也不是原創,還是山寨高宗李治的。

唐太宗李世民有個妃嬪,名叫武媚娘,14歲那年被選到宮中,成爲李世民的才人。當時李世民已經年老體衰,無法滿足武媚孃的要求,讓她獨守空房。武媚娘寂寞難耐,就和生龍活虎的太子李治好上了。

李世民死後,李治把父親的妃嬪武媚娘弄到了宮裏,封爲昭儀。

爲了遮人耳目,李治在此之前先讓武媚娘削髮爲尼,然後再召到宮中。

不難看出,高力士所謂的妙計,就是剽竊李治的專利,讓壽王妃先到道觀出家,然後再召集到後宮,封爲貴妃。

不管怎麼樣,高力士讓唐玄宗受到啓發,學習曾祖父李治好榜樣,如願以償將兒媳楊玉環弄到宮裏,成爲自己的女人。至於兒子壽王什麼感受,那就不管了。

從此之後,唐玄宗對楊貴妃非常專一,寵愛有加。

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後宮佳麗三千,天下所有的美女理論上說他都可以支配,想擁有誰就能擁有誰。偏偏自從楊玉環進宮之後,唐玄宗卻獨寵她一人:“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2張

寵愛到什麼程度?連早朝都取消,把國家大事放到一邊了。

這足以說明,楊玉環確實貌美如花,傾國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嘛。

楊玉環是唐玄宗的兒媳,能讓唐玄宗拋棄人倫,對她魂不守舍,相見恨晚,憑藉的就是美貌。

總的來說,楊玉環非常幸運,遇到了一個癡情皇帝,真是人生的一大美事。

可是好景不長,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在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的路上,她癡情的“三郎”唐玄宗,卻突然變臉,扔給她三尺白綾,讓她自我了斷。

擁有閉月羞花之貌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初一,楊玉環出生於蜀中一個宦門世家。

她的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政要,曾經擔任過吏部尚書;他的父親楊玄琰也不簡單,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則是河南府土曹。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楊玉環也是妥妥的富N代。

天有不測風雲,開元十七年,楊玉環的父親突然去世,這對她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因爲她當年纔剛滿十歲,正是需要父愛的時候。父親去世後,楊玉環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無論條件再好,也是寄人籬下。

但總的來說,楊玉環的教育環境是好的,精通音律,舞姿優美,琵琶也談得出神入化。總之,她的文化修養和氣質沒說的,再加上她長相嬌美,如花似玉,就具備了女人所有的優點。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3張

在古代,女人是靠臉吃飯,能嫁一個好男人,這輩子就富貴榮華了。對當時的楊玉環來說,就差一個將自己展現出來的機會。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機會來了。

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叔父是官場上的人,肯定要參加,去的時候也把自己的寶貝侄女帶去了。

這一去果然遇到了貴人,楊玉環的人生出現一片坦途。

在婚禮上,光彩照人、鶴立雞羣的楊玉環,成爲全場焦點,也被咸宜公主的親弟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眼看上,當場就向其求婚。

被皇上的兒子看上,楊玉環喜出望外,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當時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正受皇上獨寵,所以唐玄宗隨即就爲兒子舉行盛大婚禮,封兒媳爲壽王妃。婚禮上賓客如雲、人聲鼎沸,再加上李隆基當時身邊有惠妃在,心無旁騖,他沒有注意到兒媳楊玉環的美貌。

三年之後,即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突然去世,讓唐玄宗受到沉重打擊。

玄宗因此心情沉重,鬱鬱寡歡,食不甘味,看後宮佳麗數千,誰都不如惠妃。就在此時,孝順的壽王李瑁帶着王妃到宮中看望父皇,想安慰一下唐玄宗那受傷的心。誰知道楊玉環被公爹一眼看中,再也無法忘懷。

將楊玉環弄到身邊之後,唐玄宗確實很執着,對楊玉環寵愛有加。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冊立楊玉環爲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未再立皇后,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是六宮之首。

玄宗曾經不無自豪地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祕記》卷三)。由此可見,唐玄宗對楊玉環動了真情。

愛屋及烏,楊貴妃受寵,其親屬也受到眷顧。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4張

其大姐封爲韓國夫人,三姐封爲虢國夫人,八姐封爲秦國夫人,都有了尊貴的地位,吃喝不愁,享受專供,每月光是脂粉費就高達十萬錢,出行的時候香味瀰漫十里長街。

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同樣青雲直上,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也走了狗屎運,進入大唐的權力中心。

這廝原爲市井無賴,小混混,但楊貴妃受寵後他也青雲直上,被玄宗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掌控了朝政。

玄宗遊幸華清池的時候,讓楊氏五家列隊跟在後面浩浩蕩蕩。這五家,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的時候五彩繽紛,蔚爲壯觀。五家經過的地方,首飾掉落遍地,閃閃生光,人家都懶得彎腰去撿。

不僅如此,楊家一族就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甚至還屈尊爲楊家的廟撰寫碑文。

越是朝夕相處的人,越會磕磕碰碰,產生矛盾,不可能永遠相敬如賓,皇帝和貴妃也是如此。

天寶五載七月,由於楊貴妃慪氣,玄宗不肯低頭,被玄宗譴歸孃家。失去了才知道珍貴,貴妃出宮後,玄宗心被掏空,覺得自己不能一天沒有他,茶飯不思,長吁短嘆。

皇帝不高興,一肚子無名火,宮裏的人成爲出氣筒,高力士看皇上如此難過,只得又把楊玉環召回來。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5張

每次吵架慪氣,兩人重歸於好,感情沒有變淡,反而日益加深。正史記載:《舊唐書卷五十一》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新唐書》卷七十六記載:它日,妃以譴還銛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

唐玄宗雖然花心,還曾經派所謂的“花鳥使”到全國各地選美,但唯獨楊貴妃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楊貴妃及其家人恃寵而驕也是在所難免。

史載,楊貴妃的三個姐姐,即三個夫人在皇宮的情況下,皇帝姐姐都要站着,不敢就座。皇帝女兒跟楊家人發生爭執,也拿他們無可奈何。

楊家到了其他地方,那就更加囂張,進出皇宮時那張臉就是特別通行證,沒有人敢阻攔——“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爲之側目”。

楊家的驕縱,大大降低了朝廷的威嚴,引起了衆怒,也害了楊玉環自身。

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舉兵反叛,喊出的口號就是,"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楊國忠本身是一個街頭混混市井無賴,小人得志,根本不會治理國家,一旦大權在握,只能飛揚跋扈,敗壞朝綱,讓正氣下降,邪氣上升。

安祿山作爲一個野心家,跟楊國忠爭權奪利產生矛盾,因此安祿山起兵打的旗號就是討伐楊國忠。

安史之亂導致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大家把怨氣都對準了楊國忠。

其實禍亂的根源在於唐玄宗李隆基,他貪戀美色,不理朝政,任用小人,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但是江山是皇帝的,唐玄宗永遠是正確的,文武百官只好把怨氣衝向楊國忠。

大家認爲殺了楊國忠,安祿山自然就會罷兵,天下就會太平。比如高句麗移民、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禮,就是這樣想的。

他給哥舒翰寫了封密信,建議把楊國忠殺掉,但是哥舒翰沒有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率領三十個騎兵,把楊國忠劫持到長安城外的潼關殺掉。

哥舒翰頭腦非常清醒,認爲殺了皇上寵愛的人,就是造反了,所以還是沒答應。

而楊國忠那邊也聽到了風吹草動,覺得手握重兵的哥舒翰是他的最大威脅,他就在唐玄宗跟前煽風點火,催促哥舒翰出兵。

本來堅守潼關是上策,能把安祿山的兵耗死,但是唐玄宗腦子進水,對軍事一竅不通,放着天險不守,讓哥舒翰出兵,結果在靈寶之戰中被安祿山的部下崔乾佑打敗,

潼關因此失陷,哥舒翰兵敗被俘。

潼關失陷導致長安東大門丟失,叛軍長驅直入,長安岌岌可危,導致唐軍士氣大跌,河東、華陰、上洛等郡的防禦使都棄郡而逃。

眼看叛軍勢如破竹,佔領長安只是時間上的事,唐玄宗本人也不得不在叛軍佔領長安的前夜,狼狽逃出長安,帶着皇子、皇妃、公主、楊國忠、韋見素、陳玄禮等人一路向西狂奔,打算逃去蜀中避難。

楊貴妃自然也在這逃難的人羣中,依偎在唐玄宗的身邊,心驚膽戰。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6張

她不知道,一場陰謀正在醞釀,兵變即將發生,自己離黃泉路越來越近。

唐玄宗一干人等到了馬嵬驛,隨從的將士又餓又累,心生產生了怨恨情緒。以禁軍頭目陳玄禮爲首的一夥人,認爲楊國忠乃是天下大亂的罪魁禍首,該和他算總賬了。

但是當陳玄禮將自己的打算輾轉告訴太子李亨的時候,太子卻下不了決心,因爲這樣就意味着他要跟父皇李隆基翻臉。

恰好當時有吐蕃使者二十幾個人攔住楊國忠的馬,對他說:“楊大人,給我點吃的吧!”

楊國忠沒好氣地說:“你問我要吃的,我問誰要,老子還餓着肚子呢”。

雙方正在溝通呢,這邊士兵就去報信了:“楊國忠跟胡人在一起,打算謀反呢。”

因爲當時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胡人,士卒們見到胡人高度敏感,這下楊國忠百口莫辯,打算逃之夭夭。可士兵們豈能放過他,結果逃到馬嵬驛西門的時候,被士兵追上,亂刀砍成肉泥。

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死了,士兵們還不解恨,把他的頭顱割下掛在西門外示衆。

士兵們殺紅了眼,順勢把楊國忠的兒子楊暄,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秦國夫人也全部砍翻。眼見形勢失控,唐玄宗戰戰兢兢,出去安慰士兵,希望他們到此爲止。

然而士兵們卻不答應,唐玄宗的貼身宦官高力士去找陳玄禮問話,現在大禍害楊國忠也被殺了,你們還不退兵,大家的訴求到底是什麼。

陳玄禮說:“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既然大家把楊國忠殺了,不殺楊貴妃,大家心裏也不踏實,到時候害怕被秋後算賬。”

“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是這樣記錄的。面對危局,唐玄宗爲了自保只能忍痛割愛,無奈地說了句:“朕當自處之。”

遂下令,讓高力上前去,讓楊貴妃自盡。

高力士和楊貴妃有很深的感情,聽了唐玄宗的話難以接受:“皇上,您真的狠心?……”唐玄宗果斷地揮揮手,對高力士說“休得再說,奉旨就是”。

高力士聽了,只得含淚把楊貴妃帶到佛堂內,宣讀了皇上的旨意。

史書上沒有記載,聽到唐玄宗讓她自盡的聖旨,楊玉環是如何反應,作何感想。

她也許非常知足,至高無上的皇帝,對她一往情深,給了她無以復加的愛,這輩子沒有白活。

她也許十分痛苦,原以爲皇帝愛她可以不顧一切地保護她,結果到最後爲了自己的權力,不惜將她犧牲;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都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在權力面前一文不值。

她也許非常後悔,如果自己還在壽王府,當自己的王妃,遠離繁華,遠離政治,夫妻舉案齊眉,相守一生,過平靜溫馨的生活。

但是這一切,由得了她嗎?

不管楊貴妃怎麼想,命運無法改變,她還是後用三尺白綾了結了她的性命。“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

深得唐玄宗寵愛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末路的? 第7張

一代絕色佳人,就此香消玉殞,死時37歲。

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只是男人的玩物,是權力的犧牲品。她是一個背鍋者,要爲大唐的衰落負責,成爲紅顏禍水的範例。

有時候,天生麗質,閉月羞花還真不一定是好事,“紅顏薄命”這個成語便是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