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爲何會被趙王殺死呢?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爲何會被趙王殺死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但凡在歷史大事之中,只要我們認真去梳理邏輯、分析總結,就會發現很多“自作孽不可活”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將此類現象總結爲“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戰國時期的趙國就是屬於這樣體質的典型。隨便舉幾個例子:“胡服騎射”改革成功,國力強盛了,但是趙武靈王把自己作死了,被兒子發動政變活活餓死在沙丘,傷了自己的國運;“長平之戰”生死時刻,雖處於劣勢,但是戰略不堅定,用人不明確,導致一戰喪失全國武裝精銳,傷了自己的國本;長平之戰後,好不容易恢復一點元氣,國內也出現了一個足以媲美殺神白起的軍事天才李牧,趙王卻非逼死他,身死國滅也在所不惜,斷了自己的生機。

說到李牧,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叫“李牧死,趙國亡”。一人身系一國生死,這是何等崇高的讚譽!這在“起翦頗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中,也算是獨一份的讚譽了。

戰國四大名將之中,雖然白起是公認的榜首,但是從李牧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戰績和成就來看,其實他纔是最給人遐想空間的那一個。是他,憑藉一己之力捍衛着趙國最好的尊嚴和生機;是他,讓縱橫天下的強秦在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手裏屢次吃癟,徒呼奈何。如果李牧沒有被趙王和郭開這樣的小人害死,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一個問題,趙國能否繼續活下去?可以說,李牧就是趙國的希望。

李牧其實更符合人們關於儒將的定義與想象,萬馬奔騰之中、刀光劍影之下,大家永遠可以看到他身上那種舉重若輕的淡然、進退有度的釋然和來去如風的超然。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才華超衆的名將卻死於奸人之手,使得趙國的命運戛然而止,也終止了人們關於歷史的無限想象。時也、命也、遺憾也。

但是,遺憾歸遺憾、憤怒歸憤怒,我們終究還是要認真思考一下,趙國當時被強秦大兵壓境,危如累卵,趙王爲何還要自掘墳墓,把趙國最後的移動長城李牧給殺掉呢?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爲背後有什麼人性推動呢?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李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李牧這個人生平並不詳細,算得上是橫空出世吧。所以我們儘量從他的一些主要行爲去分析他的性格吧。

第一件事就是李牧當年防守代郡的事。

趙國的代郡因爲地處邊陲,所以屢次受到北邊的匈奴冒犯。此時的匈奴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蒼蠅往往是最招人煩的,不打它,它冷不丁就來噁心你;要打它,它又跑得比誰都快。所以,匈奴的問題弄得趙國很煩心,本來國內就不太安穩,邊境還經常受到騷擾,典型的內憂外患。

歷任的代郡守將因爲得不到趙國朝堂的大力支持,所以基本上也是屍餐素位,匈奴人來了就丟下百姓跑了,匈奴人走了又重新佔據失地。弄來弄去,受苦受罪的永遠都是代郡的老百姓。

長此以往,趙國的邊境國防必然徹底腐爛,趙國朝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就安排允文允武的李牧走馬上任,希望他能夠迅速扭轉這種極其被動的局面。

李牧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走馬上任雁門關一帶的守將一職之後,三令五申,沒有他的命令,禁止迎戰匈奴,甚至下令“有敢捕虜者斬”。

這就一下把所有人都搞蒙了,搞了半天,敢情國君是讓你過來避戰的?燕趙男兒的血性哪去了?巍巍趙國的國威哪去了?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哪去了?但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下面的人也只是表示對李牧的不理解和憤怒而已,其餘時間沉默是金。

那麼,李牧因爲外界這種尷尬的反應而作出改變了嗎?沒有!他反而變本加厲地把邊關的財政收入也強行壟斷了。一部分用來改善軍隊的伙食,一部分用來進行軍隊的戰術操練。

一時間,趙國邊境不見硝煙起,但見炊煙生。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爲何會被趙王殺死呢?

如果我們打開上帝視角,自然知道這是李牧在放長線釣大魚,但是李牧這種做法其實是職場之中的大忌,也是人性之中的大坑。爲什麼呢?

咱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突然把一個人安排到關鍵崗位上,你的潛臺詞是什麼?是不是他能以最快的速度幫你去解決問題?是不是希望他能執行你的意願或者有什麼想法提前跟你溝通和請示?

李牧這種自行其是的行爲果然引起趙王強烈不滿,多次派信使催戰。但李牧依然我行我素,一副“要麼不用我,用我就得按我的法子來”的態度,最後,趙王只能把李牧給擼掉了。

繼任的守將經過李牧這麼示範,自然知道趙王的想法了,於是,積極地配合老闆的想法,主動出擊,但奈何水平有限,次次受挫,把匈奴人樂得心花怒放的。

來回嘗試過幾次,趙王自然意識到了李牧的法子可能是對的,於是不得已,決定重新啓用李牧。這個場景很熟悉嗎?當年秦昭王啓用白起去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是不是類似的場景?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爲何會被趙王殺死呢? 第2張

領導被逼得認錯了,這個時候,作爲下屬,一定要保持理智,切莫得意。因爲領導這種認錯可能只是口是心非,等着秋後算賬呢!也有可能覺得這個問題難以解決,把你推上去,然後名正言順地拿你撒氣。這個時候,下屬一定要態度上很謙恭,在行動上很配合,千萬不能有一丁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洋洋得意,更不能舊事重提去談條件。

但李牧和白起一樣,先是百般推脫,直到趙王答應以後不干涉他的行爲之後,才勉強上任了。最後,李牧循序漸進、步步爲營、誘敵深入、合圍殲敵,順利地將匈奴十萬精騎包了餃子,徹底解決了趙國的邊患問題。

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件事看出,李牧是一個恃才傲物的技術型人才,對於管理和人性並不擅長。因爲一個下屬儘管專業能力很強,但如果經常搞得領導心裏很不爽,領導交給你任務更多是因爲逼不得已,這樣的人通常是沒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