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崔湜,字澄瀾,是唐朝時期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朝中期,出身博陵崔氏的崔湜,雖然出身豪門且才學出衆,但爲了升官卻多次改換門庭,先後依附於桓彥範武三思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等人,因而一直以來人品備受指摘。“外飾忠鯁,內藏諂媚”的崔湜,品行固然令人不齒,但其多次改換門庭的背後,同樣與後武則天時代,唐王朝混亂的朝廷局勢密不可分。

出身豪門卻毫無底線,改換門庭且殘害忠良

崔湜出生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其祖父崔仁師曾在唐太宗時擔任宰相,其父崔挹也官至戶部尚書。崔湜不僅出生於官宦世家,其所在的博陵崔氏更是當時首屈一指的豪門大族,僅唐朝便出了十五位宰相。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崔湜不僅出身較高,而且其自身也算頗有才華,年輕時便以文辭著稱,後考中進士,授左補闕,由此進入仕途。然而, 這崔湜雖然出身豪門貴族,但人品卻實在談不上有多高貴,而且頗有“上樑不正下樑歪”之感,父親父崔挹貪污受賄,兒子崔湜則爲了晉升而多次改換門庭。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復位,張柬之、桓彥範等人地位迅速提升,掌控了朝中大權。

武則天被迫退位後,武氏的權勢雖然損失慘重,但武氏集團卻並未被徹底摧毀。與此同時,唐中宗復位之後,皇后韋氏插手朝政,爲了對抗外廷的太平公主,又與武氏結盟,武三思等人憑藉這層關係,開始再度插手朝政。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第2張

當時,桓彥範眼看武氏集團又要重新獲得權力,便擔心武三思等人趁機清算自己,於是便將崔湜派到武三思身邊,讓其暗中探聽消息。

唐中宗復位之後,因爲曾經被廢事件,本就極度缺乏安全感,而此時外廷“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不僅權勢極大,而且多次正面頂撞唐中宗李顯,這導致雙方開始迅速產生裂痕。

見此情形,崔湜便果斷捨棄了桓彥範,依附於武三思,並與武三思等人打壓“神龍政變”的功臣集團。同年五月,桓彥範、敬暉、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便被罷去相位,次年又被貶出朝廷,而崔湜則得以升任中書舍人。

神龍二年(706年)七月,武三思再度陷害五人,導致桓彥範、敬暉等人被流放嶺南,而崔湜更是勸武三思斬草除根,於是武三思便按照崔湜的建議,矯詔將桓彥範、敬暉等人殘害致死,崔湜於是又被擢升爲御史中丞。

爲升官多次改換門庭,不惜依靠女人上位

隨着桓彥範等功臣集團被剷除,皇后韋氏、安樂公主等人隨着權勢高漲,野心也是更爲膨脹,不僅對太子李重俊多次欺辱,安樂公主更是要求唐中宗廢黜太子,改立自己爲皇太女。危機重重之下 ,太子李重俊於景龍元年(707年)七月聯手羽林軍將領李多祚、李思衝等人發動政變,此次政變雖然最終失敗,但武氏集團卻被徹底誅滅。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第3張

武氏集團被誅滅後,朝廷內外主要形成了兩股勢力,其中韋氏集團聯手上官婉兒在牢牢掌控內廷的同時,也在朝堂建立了一定勢力,勢力開始迅速膨脹;而在外廷擁有極大權勢的太平公主,此時卻顯得越發頹勢。

對於崔湜來說,在失去了武三思這個靠山後,自然而然的便又轉投到了韋氏集團門下,且依附於上官婉兒。

此時,韋氏集團雖然權勢大漲,但卻急需能夠幫助自己在外廷鞏固擴張勢力的能臣幹吏,而崔湜不僅曾經是自己的盟友,且又頗有才幹,因而很受韋氏重用,僅在景龍二年(708年),便得以先後出任兵部侍郎、禮部侍郎、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

景龍三年(709年),爲了擴充外廷勢力,崔湜又奉命執掌典選(即掌管選拔人才授受官職),於是崔湜便收受賄賂,公然賣官鬻爵,結果遭到御史李商隱的彈劾,被貶爲江州司馬。不過,在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的保護下,崔湜很快便又被改授襄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書左丞。

景雲元年(710年),唐中宗駕崩(另說被韋皇后毒殺),韋皇后立李重茂爲帝,由自己臨朝聽政。作爲韋氏中堅力量的崔湜再受重用,很快便被提拔爲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第4張

同年六月,得知宰相宗楚客、韋溫勸韋后效仿武則天,爲了挽救李唐江山,臨淄王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以禁軍攻入皇宮,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並徹底剿滅韋氏集團。事後,即位不足一月的李重茂讓位於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崔湜作爲韋氏一員,事後被貶爲華州刺史。

崔湜又依附太平公主,先天政變後被流放賜死

“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的權力達到巔峯,不僅直接參與朝政決策,甚至唐睿宗李旦在做決策時也要徵求她的意見,朝中百官的升降更是其一句話的問題。如此情形,崔湜爲了重新進入權力中樞,自然就又轉投到了太平公主門下。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第5張

在太平公主的運作之下,崔湜被貶爲華州刺史後不久,便又升任太子詹事,重新進入朝堂。彼時,李隆基雖然貴爲太子,但其勢力卻主要集中於皇帝親軍之中,在朝中的勢力卻根本無法與太平公主相提並論,因而李隆基雖然多次拉攏崔湜,但崔湜卻依舊選擇了依附太平公主。

憑藉着太平公主這座大靠山,崔湜依舊官運亨通,景雲二年(711年)便因開闢山路之功,被加封銀青光祿大夫,不久又在太平公主的引薦下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睿宗即位後不久,太子李隆基擔心太平公主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太平公主又擔心李隆基將來威脅到自己的權勢,結果這對姑侄之間開始明爭暗鬥不止。太平公主想盡辦法想要廢黜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則不斷尋求瓦解太平公主權勢的辦法。

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鬥法之際,唐睿宗李旦爲了避免李氏宗族內鬥,乾脆於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將皇位禪讓給了李隆基。李旦雖然退位爲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因而崔湜在太平公主的保駕護航下,仍被任命爲中書令,而當時七位宰相中便有五人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門下。

李旦本希望在皇位已定的情況下,能夠消除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場內鬥,卻沒想到自己的退位之舉卻激化了這種矛盾。

開元元年(713年),太平公主爲了徹底消除威脅,與宰相崔湜、竇懷貞、岑羲、蕭至忠以及太子少保薛稷等人密謀,意圖廢掉唐玄宗。崔湜甚至還與宮人元氏密謀,意圖在唐玄宗使用的赤箭粉中下毒,從而毒殺李隆基。

崔湜多次改換門庭,與唐朝當時的局勢有何關係? 第6張

同年七月,太平公主等人的密謀最終暴露,李隆基搶先發動“先天政變”,盡誅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也被賜死家中。事後,李隆基在處理太平公主殘存黨羽時,本想對崔湜法外開恩,其弟崔滌勸其如實向皇帝交代,但崔湜卻是有苦說不出,如果讓皇帝知道自己曾想毒殺自己,他豈能活命。

最終,酇國公蕭至忠、新興郡王李晉等太平公主一黨重要成員被殺,而崔湜只是被作爲普通黨羽流放嶺南。但不久後,崔湜密謀毒殺李隆基之事被查出,唐玄宗一怒之下,派人追去嶺南將其賜死,終年四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