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蘇軾的《洗兒戲作》,是如何道盡一生遭遇的?

蘇軾的《洗兒戲作》,是如何道盡一生遭遇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人父母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可愛?但是大才子蘇軾卻偏偏不這麼想,他寫了一首七絕,並在詩中說道,希望自己的兒子愚昧無知的,這是爲什麼呢?

一、《洗兒戲作》賞析

《洗兒戲作》——北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創作於元豐六年(公元1083)九月二十七日,剛好是在“烏臺詩案”後的第三年。當時蘇軾的小妾王朝雲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因此他作了這首詩。

詩文的內容簡單直白,不需要翻譯現代人也能看懂。大概就是說,世人都認爲聰明好,但是我蘇軾偏偏因爲太聰明吃了個大虧。

當初我要不是太聰明,爲什麼會寫那麼多詩,結果授人以柄呢?要不是寫了那麼多詩,我就不會因爲“烏臺詩案”,差一點丟掉老命了。

因此世上的人都想自己的兒子聰明,我卻不這麼想。我只盼這個兒子又愚蠢,又遲鈍,免得他重蹈我的覆轍。

詩的頭三句雖然情理之中,但是寫到第四句時,蘇軾突然又說,希望自己的“笨兒子”能夠“無災無難”,順利地當上公卿。

一個又笨又蠢的人,能夠不被人欺負,平平安安地活到老已屬不易了,你還敢奢望他當上公卿,這難道不是在癡人說夢嗎?

蘇軾的《洗兒戲作》,是如何道盡一生遭遇的?

因此南懷瑾說:“你這個算盤打得太如意了!”“太聰明,怎麼不誤了自己呢!”

紀曉嵐讀到這首詩後,不屑地寫下六字評語——“此種豈可入集?”意思是說:切,瞧瞧你寫的什麼破玩意兒!就這種東西也能收入文集嗎?

只有金庸的先輩查慎行,讀出蘇軾“詩中有玩世嫉俗之意。”查慎行說:人家蘇軾並不是在“打如意算盤”,人家想讓傻兒子當公卿,是在諷刺北宋那些王侯公卿們,都是又蠢又笨的東西。

因爲北宋那些王侯公卿蠢笨、遲鈍,平時根本不理朝廷政務,所以遇到大事臨頭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爲他們“八竿子打不出一個悶響”,自然就沒有機會像我一樣“因言獲罪”了。

不管怎麼說,民間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無災無難,同時還能封侯拜將的大有人在。不過蘇軾有這樣的希望,雖然有一點“扯淡”,但是也好過別人“望子成龍”。

因爲“笨蛋”能否當上“公卿”,全看有沒有“狗屎運”,所以孩子本身並沒有什麼壓力;假如非要“望子成龍”,把成年人的理想強加到兒女身上,才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二、蘇軾對子女的態度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儘管天資聰穎,但是他們在少年時代,因爲“望子成龍”的父親嚴厲地管教,也實在過得很苦。兩兄弟二十歲以前,天天關在家裏背書,背錯一點就要挨“黃金棍”。

這種痛苦的記憶幾乎伴隨蘇軾終生,直到他晚年被貶海南,夜裏還會做噩夢,夢到少年時代因背不出書挨父親的揍,驚起一身冷汗。因此他後來有了兒子,就對他們慈愛寬仁得多了。

蘇軾希望自己的兒子笨一點,但是事實上他的兒子們都很聰明。《洗兒戲作》詩中提到的這個孩子,是他的小妾王朝雲所生,不過這個兒子後來夭折了。

蘇軾另外幾個兒子是原配王弗與續絃王閏之所生,共有七子四女,其中最出名的,要數王閏之給他生的小兒子蘇過。

蘇過的幾個哥哥,都在朝中當過小官。蘇過自己在三十歲以前一直跟在父親的身邊,隨他宦海沉浮。

從蘇軾在杭州任上時,再到他因“烏臺詩案”入獄,再到他被貶黃州,最後貶謫海南,蘇過一直在他父親的身邊盡人子之孝,因此吃了不的少苦頭。

由於這段艱難的人生經歷,蘇過一直視官場如畏途。他曾經在一首詩裏面提到,自己“一生畏軒冕,意遂甘泥塗”。

蘇過直言自己害怕戴官帽子,更加嚮往的,其實是陶潛那種“採菊東籬下”的閒適生活。因此蘇軾去世後,蘇過直到四十一歲的時候,才斷斷續續出來當了七年的官。

後來蘇過出仕當官,並不是因爲他改變了心意,開始貪慕權勢與財富,這主要還是因爲他們家裏的人口太多了。

蘇過的家裏一共有七兄弟,四姐妹,再加上家中的親屬、僕人一大堆,要養活這麼大的一家子人,他一個文弱書生假如不出仕當官,實在想不到別的賺錢門路。

蘇軾的《洗兒戲作》,是如何道盡一生遭遇的? 第2張

但是蘇過也和他的父親一樣,因爲朝中的“黨爭”,當官當得很不順利。斷斷續續做了幾年的官後,蘇過在五十二歲時,因爲“暴疾”死在路上了。也有人說是遇到了賊人,被殺害了。

當初蘇軾作《洗兒戲作》,雖然是寫給王朝雲所生的孩子“乾兒”,但是他何嘗不是對自己所有孩子的期望呢?

然而“乾兒”早夭,蘇過等兄弟也並沒有像蘇軾盼望的那樣“愚且魯”,更沒有像他詩中提到的那樣“無災無難”。

尤其是蘇過,他是蘇軾所有兒子中公認最聰明、最孝順,文學成就最高的孩子,但是他的一生卻過得異常地艱辛。

假如蘇過真的“魯且愚”,那麼他四十一歲時即使家中再困難,也沒有機會外出當官。不能外出當官,他也沒那麼勞累,那麼最後可能就不會橫死於荒郊了。

當然,這些都是蘇軾寫這首《洗兒戲作》的時候,完全無法預料的事情了。平心而論,這首詩在蘇軾的作品中不算上好的佳作,詩文的內容充其量只是一些爲人父母者對孩子的祝福。

不過我們通過這首詩,卻能看到蘇軾爲人父母時,慈祥和藹的形象。蘇軾在詩中說,希望自己的孩子“魯且愚”,雖然看上去很特別,但是說這種話的第一人也不是他。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曾經寫信給自己的兄長說,他擔心自己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太聰明,怕他將來難成大器。

二者雖然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太聰明,但是他們的區別在於——蘇軾主要的意思還是希望將所有的福氣,都歸於自己的愛子。

望他蠢也好,盼他笨也罷,主要還是想他能夠平平安安,無災無難地長大成人,並且一生事業順利,享盡清福。

諸葛亮卻對自己的兒子有着更高的要求,他擔心的是孩子的思想太早定型,長大了以後,反而不能成爲國家的棟樑。

結語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因此現代有很多家長,自己過得不如意時,就把希望全部寄託到了孩子的身上。

這些家長或者盼着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替自己完成未竟的心願;或者希望孩子成人後對自己千依百順,能讓自己老了有一個依靠。

蘇軾的《洗兒戲作》,是如何道盡一生遭遇的? 第3張

唯獨蘇軾寫《洗兒戲作》詩,盼望兒子蠢笨,卻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看似有悖常情,但是他的動機不在向孩子身上“索取”回報,只是簡單地想把所有的福氣,都歸於孩子一身罷了。

這首詩寫於“乾兒”出生之際,蘇軾縱然有心諷刺朝中的公卿愚蠢,但是更多的恐怕還是想表達他對新生兒的祝願與祈禱。

因此這首詩也可以算是表露出了蘇軾這位天性疏狂的豪放派詞人,作爲一位父親,“愛子情切”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