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要知道十三四歲的女性通常還沒有發育好,是因爲古代男子普遍喜歡年齡比較小的女性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解其中原因。

一、早婚早育是國家政權的需要

不能拿現在的年齡與古代簡單相比,但婚育年齡上來看,古代在14歲前後,而當今社會普遍在24歲左右,大城市的女性更晚,甚至在30歲左右。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個人婚育觀念本來是個體事件,如果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這樣,那就會產生巨大影響,在婚育現象的背後是社會生態的反應,人口增長率一直是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的,甚至有很多國家官方出臺很多支持生育的措施,比如俄羅斯

在古代也是同樣道理,封建社會尤其需要人口數量,是國家強大與否的關鍵指標,爲實現人口數量的增長,歷代統治者都會從婚育年齡上入手。

其實在秦朝之前,當時女性的婚育年齡大概在17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女孩已經基本達到成熟年齡。在秦朝末年的幾十年戰亂年代,因爲戰亂和天災人禍等原因,造成人口數量直線下降。

漢高祖劉邦費勁地贏下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卻發現當時的人口已經不足1800萬,大概有一千萬人是死於秦末漢初這段時間。

在原始的農業社會,人口就代表着勞動力,對於朝廷來說,人口就代表着多一份稅收、多一石糧食,說白了,就是人口數量越多,統治者能夠搜刮獲得好處越多,而這些利益是維持王朝運轉所必備的,因此對於統治者來說,增加人口是重要任務。

二、法定結婚年齡成爲帝王手中的權杖

既然人口對王朝來說如此重要,那統治天下的皇帝就要想盡辦法來讓百姓早婚早育,古代可不像是現代某些國家提高待遇補貼來鼓勵生育,帝王的方法簡單粗暴,直接規定法定結婚年齡。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第2張

皇帝首先會用法律來規定法定結婚年齡,每個朝代的法定年齡還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很早。

比如東漢末期到三國時期,女子結婚的年齡大概在13-15歲之間;在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的影響,女子成婚的年齡變得更小,比如劉子業的皇后是12歲結婚,劉彧王皇后是12歲,而較爲有名的張麗華則是10歲。

後來到唐朝時期,女子的結婚年齡就明確規定爲13歲,男子的結婚年齡時15歲;再到明朝時期,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對男女結婚年齡也進行規定,男子16歲,女子14歲;清朝很多東西都是模仿明朝的,在法定結婚年齡上也是如此,與明朝相同。

三、納稅是統治者專治各種不服的法寶

雖然已經給出明確的法定結婚年齡,但是如果百姓不遵守怎麼辦呢,統治者自有妙計,相比現代正向鼓勵措施來說,封建社會只能看到剝削。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第3張

古代對於成年禮是非常重視的,比如男子到12歲時會舉行加冠禮,代表着已經成年,會幫男子進行首次束髮戴新帽。對女子來說就是“及笄”,家人會將女子一直披散的頭髮梳起來,然後盤起來插上簪子,這就代表着成年。

比如在漢朝時期,明文規定女子到“及笄之年”就要出嫁,所謂“及笄之年”就是十五歲。如果女子超過十五歲還沒有出嫁,那就要接受朝廷的處罰。

在《漢書》中記載,女子在15歲至30歲之間還沒嫁人的,要徵收五倍的稅收,由此可見付出的代價還是很大的,畢竟一個未出嫁的姑娘就相當於家中五個勞動力的稅收。

漢朝規定是15歲至30歲,如果超過30歲還未嫁人的女子就不再需要交納五倍稅賦,這算是對獨身主義者的特殊恩惠。

四、百姓急於將女子嫁出去

古代人爲何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呢,就是因爲朝廷各種苛捐雜稅太多,男子是賺取納稅錢的重要勞動力,如果運氣好點的話,還能通過科舉考試爲官一方,能夠擺脫貧困基層。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第4張

反觀女子的作用實在太小,在勞動能力上與男子相比相差一大截,又不能通過仕途改變家族命運,爲父母兄弟帶來榮華富貴,因此封建時代的女子被賦予一項神聖的使命,那就是傳宗接代。

女子出嫁之後要隨夫家,這就是孃家人口中所謂的賠錢,因此百姓出於家庭經濟等方面的綜合考量,也會主動在女子“及笄之年”將她們選擇人家出嫁。

古代婚姻講究“父母之命”,也就是說主動權都掌握在家長手中,對於女子家長來說,遲早都要嫁女兒,晚嫁不如早嫁,並且還會在彩禮上進行最大化爭取,也可以適當緩解彌補嫁女兒的“虧損”。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第5張

究其原因,民間形成“年齡達標就嫁女”的風俗氛圍是因爲統治者的剝削,是平民百姓難以抗拒的壓迫。

在古代的富貴人家,情況會有所不同,但女子面臨的命運幾乎是一樣的。在古代非常重視聯姻,講究門當戶對,這裏所說的門當戶對更多的是兩家人的相互考量,是對彼此都有利的結合。

因此,在富貴人家的女子也是在成年後就會被送出閣嫁人,在最合適的年紀,也就是14歲左右,女方家期望女子如花的年齡能夠站穩腳跟,實現聯姻目的;男方家希望女子在最適合生育的年齡爲家族傳宗接代、延續香火,而女子的年齡都是及笄之年。

五、古代人平均壽命導致必須早點結婚

隨着社會的發展,醫療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以及飲食理念的轉變,更加懂得養生,我國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增長,目前已經到達78歲。

但是對古代人來說,人的平均壽命要低很多,即使是古代享受最好待遇和醫療的皇帝很多都並不長命,更別說長壽了。

根據《人口論綱要》記載,從夏商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僅僅只有20歲,這是什麼概念呢,在今天還是一位讀大學的年紀,就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唐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大概有30歲左右,元朝和明朝時期平均壽命出現下跌,清朝時期的人均壽命大概是33歲左右。

在這裏要說明一下,人均壽命是包含了那些夭折嬰幼兒,可能會導致年齡偏低,但是在古代能夠活到五十歲都算是長壽星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由於受到平均壽命的限制,再加上古人“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思想的影響,女子成年就結婚生子成爲普遍現象。

六、男人的本性使然

男人是非常專一的,在他十八歲時喜歡十八歲的,在他三十歲時還是喜歡十八歲的,在他八十歲時仍然喜歡十八歲的。這雖然是網絡上調侃的段子,但總結得確實鞭辟入裏。

既然男人有這樣的天性,同時古代又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女子只能算是男人的附屬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沒有任何反抗或者選擇的權力,只能選擇接受。

爲什麼古代法定結婚年齡那麼早?詳解其背後原因 第6張

比如明朝時期的嘉靖皇帝,曾經在民間多次徵選11歲到16歲的女孩子,雖然朱元璋明令禁止這樣的行爲,但絲毫不能限制嘉靖皇帝的行爲。

明朝的隆慶皇帝也是如此,僅僅在一年之內就選拔了三百名12歲到16歲不等的女孩子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