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應該是清朝皇帝裏最能幹的那一個了,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其實康熙本意就是傳位給雍正,這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最終選擇,結果也證明了康熙的慧眼。

公元1722年,一生叱吒風雲、功業赫赫的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隨後,皇四子胤禛受命登基稱帝,是爲雍正皇帝

關於雍正皇帝的歷史謎團很多,比如登基之謎、死因之謎。虎父無犬子,康熙在晚年時期爲此深深感到憂愁,自己衆多兒子當中很多的極有才華,在成爲皇位繼承人開了瘋狂的相互攻伐。

在“九子奪嫡”大戰中胤禛最終取得勝利,但是民間一直有各種各樣質疑的聲音,其中矛頭紛紛指向雍正皇帝得位不正。

民間流傳最廣的雍正皇帝將“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於四子”,同時這是一個最容易攻破的謠言。

清朝時期重要的資料都是多語種書寫,而康熙遺詔也是用漢文和滿文同時書寫的。首先在清朝時期的文字上,都是繁體字漢字,並不是今天的簡體字“於”,所以沒有矯詔的可能;其次遺詔上用的滿文也是不可能更改的,滿文的修改難度比漢字要高出太多,不可能做到毫無痕跡。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康熙皇帝本意傳位給哪位皇子,不能通過康熙遺詔來判斷,雖然說是康熙遺詔,但其實是雍正皇帝登基後擬寫昭告天下的,對於康熙最中意傳位的皇子人選並沒有幫助。

作爲康乾盛世的重要奠基人,康熙皇帝選拔繼承人自然是有自己的標準,不管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是否是真的,至少康熙要從中選擇一位最適合做君王,對清王朝的統治最有利的皇帝。

本來康熙確定的接班人是二皇子胤礽,在康熙47年,康熙皇帝在木蘭圍場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54歲高齡。如果康熙皇帝的壽命正常一點,那胤礽無疑就是大清的皇帝,也就沒有了九子奪嫡和雍正什麼事了,碰巧康熙是位福壽綿長的皇帝。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2張

民間一直傳說雍正搶了皇十四子胤禵的皇位,因爲在康熙晚年時期,由於九子奪嫡過程中大部分皇子都已出局,只剩下胤禛和胤禵最爲突出。

客觀角度來講,從康熙遺詔來看他最想要傳位哪位皇子是不足爲據的,下面從康熙選拔皇子標準的角度,結合康熙皇帝的舉動來判斷康熙最心儀的人選是誰。

康熙皇帝渴望能夠建立屬於清朝的盛世王朝,因此皇位繼承人必須要精通政治,能夠很好地治理國家,在自己打下江山的基礎上能夠再上一層樓。在這方面,胤禛顯然要比胤禵強。

胤禛在父親康熙的眼中是一個做事認真的皇子,並且在行事風格上雷厲風行,能夠做到獎懲分明,掌握好恩威並施的程度。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3張

在康熙皇帝時期,雍正一貫的務實精神已經展露出來,在衆多皇子都傾心於皇位之爭時,而胤禛故意裝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專注於爲康熙分憂解難,爲國家辦事盡心盡力,從不謀取任何的權力與勢力,這是康熙欣賞雍正皇帝的地方之一。

康熙皇帝晚年時期,朝政已經頗有積弊叢生的跡象,康熙也能明顯察覺到這個帝國的運行已經出現一些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上,康熙有些力不從心,而胤禛主張整頓積累的弊病陋習,在整治力度上恰好符合當時的需要,這剛好又符合康熙的標準。

相比胤禛來說,胤禵的表現並不突出,甚至是沒有獲得康熙的認證。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4張

康熙皇帝執政末期,西北地區的戰事頻仍,經常會出現動亂和出兵的狀況,而胤禵則是代替康熙前往邊疆地區平定叛亂。在戰場上的胤禵表現可圈可點,順利完成康熙交代的任務,在這點上無疑是符合康熙期望的。

康熙對胤禵的信任和賞賜待遇也是極高的,胤禵被封爲大將軍王,掌控者新疆、青海和甘肅等地八旗以及綠營軍,足足有十多萬人,並且在胤禵出征時送行的儀仗級別等同皇帝,這都是極爲罕見的。

在康熙皇帝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能夠給予胤禵這樣大的兵權,可見對胤禵的信任程度。也正是因此,朝臣紛紛猜測康熙皇帝是有意將皇位傳給胤禵。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5張

在康熙駕崩的前一年,也就是康熙60年,胤禵被父皇詔令回京述職,這是一次重要的信號,事關大清朝將來的繼承人選。由於康熙始終沒有明確指定太子,朝野上下紛紛猜測,適逢胤禵在這個時間回京,大家覺得康熙一定是要將皇位傳給胤禵。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在次年,胤禵就被康熙重新派回邊關,這一舉動代表的含義也非常明顯,胤禵與皇位繼承人沒有關係。因爲康熙自知已經時日不多,自然不會將皇位繼承人放在邊關,這樣是極其容易生出變故的。

從康熙的一系列舉動來看,可以猜測出他心中的胤禵,康熙給胤禵的定爲是帥才,但並不是國君之才,這是康熙將胤禵從邊關調回京城而後再次外派的原因所在。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6張

胤禵和胤禛,從感情上來講,康熙也是更偏向於胤禛。歷史上如此多的皇帝選擇繼承人,基本都是選擇與自己親近的,自己喜歡的,這是人之常情,而康熙皇帝也不例外。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康熙皇帝非常重視親情,尤其是在晚年經歷九子奪嫡風波之後,更加重視親情和孝道,而胤禛在這方面堪稱是表演藝術家。

在衆位兄弟爲爭奪太子之位大打出手的時候,胤禛似乎只是一位低頭拉車的傻兒子,對於儲君位置並沒有興趣,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演成功以“反其道行之”的方法獲得康熙的關注。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7張

胤禛專注於塑造自己“至誠至孝”的形象,比如說當年太子被廢,是人都想踩他一腳,而胤禛卻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對廢太子關照有加,展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一面。

在打感情牌方面,胤禛也是不遺餘力,在康熙皇帝生病後,胤禛親自在跟前餵飯吃藥,幾乎是不離開龍榻,經常與康熙聊天來解悶。後來康熙病情痊癒,表揚胤禛的愛父之心“殷勤誠懇,可謂誠孝”,由此可見胤禛在康熙皇帝那裏的感情牌用得很好。

晚年的康熙常常被國事纏身,心情十分糟糕,並且家裏還有衆多兒子覬覦皇位,因此經常感到煩悶。而此時的胤禛正好抓住康熙的心思和需求,在府中養了很多的牡丹花,以賞花爲名邀請康熙來到府邸散心,進一步增加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胤禛最成功的感情牌是弘曆,本來胤禛是打算讓弘曆帶給康熙少有的爺孫天倫之樂體驗,沒想到康熙見到弘曆的面相之後驚得放下酒杯,經過算命師的一番言語後,康熙認爲弘曆貴不可言,將來必有大成。

胤禛將兒子弘曆(乾隆皇帝)送至康熙面前,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形中增加了胤禛勝出的機會

康熙一生都英明神武,爲什麼偏偏在傳位問題上拿不定主意? 第8張

總之,從康熙皇帝晚年的表現來看,他最心儀的皇帝人選就是雍正,在這件事上,康熙遺詔並沒有什麼證據作用。

雖然雍正皇帝登基之路上用了一些“小心思”,這都是你死我活鬥爭中的生存之道,從結果來看,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對大清的貢獻巨大,但因民間對雍正的負面言論較多,即使是現在,對雍正皇帝的評價仍然有偏見,雍正皇帝的貢獻應該得到歷史以及後人的客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