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自成,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名起義領袖,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自成當時之所以要和崇禎皇帝談條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談條件比直接打下北京,好處要更大。

打下北京,就意味着李自成接下來要面對其他勢力的圍攻。當時的明朝,在南方還有很強的力量,完全有捲土重來的機會。而山海關之外的清朝,更是虎視眈眈,隨時有可能攻入中原。除此之外,草原那邊還有蒙古諸部,南方還有以張獻忠爲代表的一大堆農民軍勢力。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如果李自成拿下北京,就意味着接下來,李自成很有可能會遭遇這些勢力的同時圍攻。

而如果談條件的話,李自成可以名正言順地佔領關中地區。以當時明朝的糟糕局面來說,明朝政府事後也未必敢翻臉。此後李自成便可以憑藉關中地區爲根基,逐漸消滅其他割據勢力,漸漸壯大自身,最終徹底取代明朝。

相對而言,後者顯然要比前者更有好處。

只可惜,不管是明朝這邊,還是李自成那邊,都沒有想到後來事情的走向,會遠超他們的預計。明朝官員非但堅持不同意,反倒還直接打開了城門,硬是逼着李自成進了北京,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想要更好地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簡單來回顧一下,當時的中原大地上,到底都發生了那些事情。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第2張

明朝末年,隨着土地兼併問題越來越嚴重,高層黨爭問題凸顯,明朝的統治開始逐漸崩潰。與此同時,明朝各地又開始逐漸出現天災,洪水、乾旱、瘟疫……這些天災幾乎每年都會重複,這就導致明朝的統治,開始進一步崩壞。在天災和人禍的雙重作用下,明朝底層百姓的生活,開始越來越困難,最終不得不開始起義。

最開始的時候,明朝政府靠着強大的軍事力量,還能將那些農民軍強行鎮壓下去。但接下來,隨着山海關之外的清朝崛起,明朝政府不得不調動更多的力量,防止清軍入關。如此一來,明朝政府能夠用來鎮壓農民軍的力量,就越來越少,明朝的國力也越發衰落。

公元1642年,隨着鬆錦之戰結束,明朝部署在遼東地區的十多萬精銳,幾乎被清軍打得全軍覆沒。鬆錦之戰的失敗,對於明朝來說,就彷彿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這之後,明朝軍隊只能退守山海關,山海關以北的所有地盤,全部丟失。自此之後,清軍便可以直接進攻山海關,攻破山海關進入中原的日子,其實已經不遠了。

與此同時,鬆錦之戰的失敗,更是導致明朝的軍事力量,開始徹底捉襟見肘。之前集結在關外的十多萬軍隊,已經是明朝能夠調動的最後一部分生力軍。隨着這部分軍隊被消滅,明朝在中原內部,也無法再壓制農民軍的發展了。

在鬆錦之戰開始之前,中原地區的農民起義,其實已經被鎮壓了大半。就連李自成本人,都被迫逃入深山,這才勉強活了下來。然而隨着鬆錦之戰爆發,明朝抽調更多的力量前往關外,以李自成爲代表的許多農民軍勢力,也開始死灰復燃。

就在鬆錦之戰期間,李自成趁着明軍的一部分主力,前往關外對付清軍,另一部分主力在圍剿張獻忠的時候,趁機從山裏殺出,攻入河南。因爲當時河南地區已經處於連年遭遇天災的狀態,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李自成進入河南地區之後,很快就收攏了大量的流民,實力迅速膨脹,不到一年之後,便攻破了洛陽。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第3張

此後,李自成更是趁着明軍無力鎮壓的機會,開始迅速向關中地區擴張。經過一年多的戰鬥之後,李自成擊敗了孫傳庭率領的關中主力明軍,最後順利攻入關中,繼而佔據了整個陝西。

隨着李自成做大,明朝京城這邊,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當時明朝在南方依然有很強的實力,但是李自成佔據了河南和陝西之後,北京和南方的聯繫,就被逐漸切斷了。這種局面,無疑是加速了明朝的敗亡。

攻佔關中之後,李自成開始向山西方向進攻,繼而以山西爲跳板,殺向北京。

當李自成攻佔陝西和山西的這段時間裏,南方的張獻忠也沒閒着。張獻忠先是攻入四川,在四川地區鏖戰大半年之後,逐漸擁有了一定的實力,繼而向湖廣地區發展。因爲張獻忠的存在,導致明朝部署在南方的大量軍隊,一時間也無力北上支援。

至於清朝那邊,當時清朝第一位實際意義上的皇帝,皇太極,因病去世。皇太極死後,其幼子福臨登基,這就是順治皇帝。因爲順治皇帝太過年幼,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所以大權都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裏。當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時候,清朝那邊剛剛結束內鬥,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自成率軍逼近了北京。

面對明朝的首都,李自成此時其實也很難辦。首先,北京城的牢固城防,讓李自成非常忌憚。自從明朝遷都北京開始,在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裏,明朝政府一直在強化北京的城防。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因爲大多出身底層的原因,又缺乏一定的攻城裝備。

另外,當時的北京城內,還留守了近十萬的明軍精銳。也就是說,如果李自成要強攻北京的話,不但要面對北京的牢固城防,而且還要面對北京城內的守軍。像這種攻城硬仗,本就是農民軍不擅長的。所以,就算李自成最後能夠打下北京,註定也會傷亡極大。

這個傷亡,對於李自成來說,極有可能是無法承受的。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第4張

要知道,當時李自成纔剛剛控制陝西不到一年,根基未穩。至於山西以及河南等地,也還存在很多反抗。這就意味着,李自成的後方不夠穩固。不管是後勤補給,還是戰爭韌性,都不算佔優。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李自成被拖在北京城下,其他地方的明軍,趁勢前來救援的話,李自成的軍隊,極有可能在北京城外,被明軍徹底包圍,繼而全部消滅。

其次,就算李自成能夠攻下北京城,而且能夠保證傷亡不會特別大。這個結果,對於李自成來說,依然不是一個好結果。因爲只要攻破了北京城,李自成瞬間就會成爲衆矢之的。接下來,不管是南明政權,還是四川的張獻忠,甚至是山海關之外的清朝,都可以打着替崇禎皇帝報仇的名義,進攻李自成。

而打下了北京,對於李自成來說,僅僅只是多了一座城,多了一座防禦清朝入侵的要塞。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北京地區並不是重要的產糧地,除了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之外,能夠給李自成提供的戰爭資源,非常有限。

所以,就算能夠以較小的代價,拿下北京。事後除了得到資源相對貧瘠的北京地區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好處,反倒容易引來其他勢力的圍攻。

相比之下,如果逼迫崇禎皇帝妥協,允許自己在西北稱王的話,李自成便可以合法的佔據關中。在中國古代,向來有得關中者可得天下的說法。李自成完全可以等到明朝和清朝兩敗俱傷之後,再做那個取利的漁翁。

當然,在此期間,李自成更好的選擇,是進攻蜀地的張獻忠。一旦李自成控制了四川,接下來又將勢力範圍擴張到湖廣地區。此時的李自成,不管是地盤還是戰爭實力,都極爲強悍,完全有徹底統一天下的實力。

總之,北京城雖然名義上是明朝的首都,但對李自成來說,反倒是一塊雞肋,無法爲他提供足夠的戰爭資源。反倒是逼崇禎皇帝妥協,換取更多的實際利益,對大西政權的發展更爲有利。

只可惜,當李自成提出這個要求之後,明朝的清流官員,卻堅決表示反對,堅決不讓崇禎皇帝投降。與此同時,明朝內部還有人暗中聯繫李自成,直接給李自成打開了城門。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爲何主動與崇禎帝談條件? 第5張

除此之外,當時北京內部,又正在鬧鼠疫,導致北京城內駐守的數萬明軍精銳,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所以,當北京城門被打開之後,李自成幾乎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北京。

之前李自成不敢強攻北京,最大的顧慮,就在於擔心自身損失過大。如今既然能夠兵不血刃地入城,李自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但在這之後,隨着清軍入關,李自成再次面對正面壓力的時候,李自成就只能果斷地選擇讓出北京,順便將北京城洗劫一空,然後撤回陝西那邊。畢竟,相比北京地區,李自成在陝西以及河北地區的基礎,顯然要更好一些。

說到底,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前,還願意和崇禎皇帝談條件,根本不是他還有什麼忠君愛國的思想,而是純粹爲了戰爭本身的利弊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