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時,崇禎帝爲何懊悔當初逼死魏忠賢的決定?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時,崇禎帝爲何懊悔當初逼死魏忠賢的決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時,崇禎帝曾後悔殺了魏忠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1644年,當李自成的農民軍兵臨北京城時,崇禎皇帝知道大勢已去,回想起先帝臨死前的遺囑,才明白這句話“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頓時懊悔當初逼死魏忠賢的決定。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個大名鼎鼎的太監,明朝的魏忠賢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明熹宗時期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權勢滔天,被人稱爲“九千九百歲”。在職期間,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導致百姓“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時,崇禎帝爲何懊悔當初逼死魏忠賢的決定?

令人意外的是,明熹宗並不氣惱,反而在臨死之前交代即將登基的崇禎,魏忠賢可以託付大事。然而,年輕的崇禎皇帝想做個有爲之君,即位之初便拿魏忠賢開刀,僅僅三個月就剷除了閹黨,贏得天下臣民的一致好評,大明一度有中興之勢。

這件事是崇禎一生中少有的亮點,可是到了明朝末期,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回想起魏忠賢一事,頓時後悔起來。陳濟生的《再生紀略》記載有,“上忽傳諭收葬魏忠賢遺骸”。馮夢龍的《燕都日記》也有記載,“上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首”。

那麼,爲什麼崇禎皇帝后悔殺魏忠賢?原來,魏忠賢被剷除後,朝堂被東林黨人掌控,這些人代表江南士族集團,朝廷上頒佈的所有詔令不得損害他們的利益,否則難以推行。最根本的利益是什麼?賦稅,朝廷需要賦稅,而士族集團則不想納稅。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時,崇禎帝爲何懊悔當初逼死魏忠賢的決定? 第2張

要知道,明朝時期的工商業相當發達,這是一筆很不錯的賦稅。特別是在明朝晚期,天災氾濫,百姓生活困難,農業稅難以徵收,中原起義不斷,關外還有清兵騷擾。這個時期,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百姓的農業稅,提高士族的工商稅。

魏忠賢在職期間,爲什麼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原因很簡單,那時期的明朝並不缺錢。魏忠賢加強了工商稅的徵收,一是解決了邊關將士的糧餉和後勤,二是減輕百姓的負擔,這樣一來,中原沒有人起義鬧事,關外將士肯用命抗清。

可是,魏忠賢死後,一切都變了。崇禎皇帝缺錢,向天下百姓徵收一百萬都困難,而江南僅僅茶稅就有二十萬兩,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後,更是搜刮了幾千萬兩白銀。因此,崇禎皇帝相當後悔,《燕都日記》有記載,“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