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華文明,深遠持久,源遠流長,在長達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之中,包含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坎坷不平,尤其是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王朝更替,政權易主,那是非常常見的是事情,除了普遍的改朝換代之外,還出現過許多“政權並立”的時期。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封建社會這個歷史階段剛開始的時候,作爲中原的統治者,漢族自然是最具有主動權的,而後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少數民族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在某些時期也是建立了絲毫不弱於漢族的政權,形成了我國政權並立的割據狀態

比如宋朝的時候,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並沒有實現所謂的中原大地的統一,後來直接導致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建立政權,並且在國力上絲毫不弱於宋朝。

當然,這種混亂的局面其實在宋朝以前就出現過了,並且在混亂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就是東漢末年時期,諸侯並起,羣雄逐鹿,面對名存實亡的朝廷,不少諸侯國都想參與其中,分一杯羹,經過一番爭鬥之後,僅存魏,蜀,吳三大政權。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2張

都有着統一於天下的雄心,吳蜀聯合抵抗魏國,最終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奈何時間不允許,蜀國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火線提拔一鐵匠,打得司馬懿閉門不出。

三國對峙局面的形成

首先在那個時代,朝廷基本是形同虛設,由於當時漢朝皇帝實在是更替得太過頻繁,所以朝政相當不穩定,除了地方上農民怨聲載道,四起叛亂之外,朝廷中也是經歷了“十常侍亂政”和“董卓霸京師”等混亂局面,所以當時得朝廷是內憂外患。

當時朝廷爲了平定地方叛亂,直接將兵權放至地方,這種操作導致了之後羣雄並起的局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手握兵權的梟雄便開始建立自己的地盤和勢力。

先是朝廷之中的曹操逐漸掌握實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北方的土地,而後是孫策帶兵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雖說之後病故,將國家交付到了弟弟孫權身上,也算是得以鞏固,第二個勢力形成,憑藉着長江天險,與曹操處於對峙狀態。

而後就是劉備,也是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後其中勢力最小的一位,在諸葛亮的幫助之下,在抵抗曹操方面取得了勝利,而後與孫吳達成聯合,赤壁一戰之後大獲全勝,孫權方面鞏固了江東的基業,而劉備則是趁機佔領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區。

而後,有了這些根基,劉備憑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也是招納了許多的人才,比如出謀劃策方面,臥龍鳳雛二者兼得,並且攜勝利之威,一舉拿下西川,其中更是獲得了不少能征善戰的武將,自此扶保漢室不僅有臥龍鳳雛,還有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3張

蜀漢的衰落與五虎離世

由於作者擁劉反曹的主觀情感,所以在原著和電視劇中的描寫刻畫都比較具有偏向性,即都側重與表現蜀漢的命運,所以很多人的三國,早在劉備攻佔漢中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因爲從這裏開始,是蜀漢王朝的不斷衰落與五虎上將的接連離世。

衰落的開始是攻佔西川時候的遺留問題,當時由於劉備的優柔寡斷導致隨他一起出徵的軍師龐統死在了落鳳坡,所以當時正在駐守荊州的諸葛亮不得不只身前往西川支援,而後駐守荊州的大任就落在了關羽的身上,並且很快就出了問題。

由於關羽的性格表現爲“傲上而不辱下”,在駐守荊州的途中眼見別人在不停地攻城略地,自己很快就不平衡了,所以在別人的蠱惑之下調荊州之兵攻打襄樊,導致了荊州的空虛,緊接着就被東吳的呂蒙來了一手白衣渡江。

失去荊州之後,關羽被逼得敗走麥城,而後在敵軍團團圍困的情況之下率軍突圍,最終是中了東吳的圈套,而後更是寧死不屈,父子都被東吳殺害,關二爺這一死,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張飛,張飛在得知關羽的死訊之後,悲傷之餘更多的是憤怒,而後就是要親率大軍前去報仇,但是在操作上實在是太過極端,命範強和張達在三天之內做出可供全軍使用的白旗白甲,二人面對這個不肯呢個完成的任務當然是請求寬限。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4張

但是得到的卻是張飛的一頓毒打,並且直接下達了最後通牒,三天之內造不完這些東西全都得死,結果二人被逼得起了歹心,趁着月黑風高竟直接將張飛殺了,甚至還割下頭顱給東吳送了過去,自此,五虎上將的第二位也是死在了自己的性格上。

此二人的死亡可以說是換來了蜀漢的一個大轉折點,對於劉備來說,兩位兄弟的亡故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事情,所以悲傷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報仇,雖然當時羣臣勸阻,但是當時的劉備已經是皇帝,聖旨一下誰敢不尊?

直接率領蜀漢的傾國之兵八十三萬進攻東吳,旨在報仇雪恨,但是卻吃了大敗仗,面對陸遜的火燒連營之計,蜀漢慘敗,連營八百餘座全部消耗殆盡,就連劉備自己也是在此一戰之後病故在白帝城,這一仗可以說敗的非常徹底。

別的不說,僅僅是這一戰,差不多就把劉備半輩子所攢下來的積蓄全部打光了,蜀漢的國力經過這一次巨大的消耗再也回不了往日的輝煌了,除了這些損失之外,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也是死在了討伐東吳的時候爲關羽報仇的路上。

劉備身亡之後,殘破不堪的蜀國重擔就落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身上,這下,原本橫跨荊益兩州的戰略計劃已經破產,再加上夷陵一戰,蜀國基本處於一個搖搖欲墜的狀態,好在諸葛亮的經營之下,才漸漸有所好轉,而後率兵出征,平定南方。

就在北伐的時候,馬超病故的消息傳來,五虎上將在此又損失一位,而後第一次北伐因爲馬謖失了街亭,大軍不得不撤退,正欲準備第二次北伐的時候,五虎上將之中的最後一位,趙雲,病故,至此,蜀漢的最強戰力全都喪失。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5張

後期的蜀漢政權已經出現了疲乏,文官居多而武將較少,“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這種說法顯然已經包含了太多的失望。伴隨五虎上將的接連去世,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的對峙之中,提拔了一位鐵匠,結果打的司馬懿不敢出戰,此人就是蒲元。

武器鍛造大師

首先提到蒲元這個人,並不是說他有多能打,而是擅長武器的製造,古人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尤其適用於當時的蜀漢,在當時蜀漢兵匱將乏的狀態下,朝廷之中又沒有什麼大將可以以一當百,所以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只能在士兵所使用的武器上下功夫。

所以當時的蒲元就出現了,早年的時候,蜀國的兵力還是比較充足的,所以蒲元這個人,也只是作爲諸葛亮丞相府的幕賓,而早期的蒲元,也只是偶爾出謀劃策而已,在兵器鑄造上的才華並沒有顯現,但是在後來不同了。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6張

伴隨着蜀國國力的逐漸衰微,諸葛亮接連幾次的北伐都因爲各種原因宣告失敗,蜀國的軍隊也是越來越少,所以諸葛亮方面開始注重器具的使用,而後在兵發斜谷的時候,終於是見識到了蒲元高超的武器冶煉技術。

按照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戰場之上近戰所採用的多爲鐵器,而後雖然經過了一些淬鍊,但是最終也是隻能做到生鐵和熟鐵的淬鍊,但是這個級別的武器,對於當時的人來書已經是夠用了。

在三國時期,鐵匠們開始採用,疊打煉製的方法,開始對武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在這種不斷的疊打之下,百鍊鋼出現了,也就是經過鐵匠不斷疊打淬鍊的結果,我們所看到的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作爲武器大師的蒲元則是不同,他極其罕見的實現了炒鋼,也就是將鐵器經過不斷的打磨之後進行融化,在將其完全溶解之後再進行鍛造,這就是所謂的炒鋼,這種做法對於火候和時常的把握都要求非常到位,而蒲元恰好能夠做到這一點。

通過這種方法鍛造出來的武器往往要鋒利百倍,當時的諸葛亮也稱這種方法爲鎔金造器,特異常法。其意思就是將武器原本的材料融化掉,鍛造出更加鋒刃的兵器,隱隱有一種破而後立的感覺,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武器,是最接近鋼的。

所以使用這一類武器的蜀軍,戰鬥力可以說是大大的提升,在諸葛亮令其爲全軍鑄造裝備之後,可以說在軍隊數量並不是很對等的情況之下,打的魏軍毫無還手之力。

五虎上將相繼去世後,諸葛亮提拔了一個鐵匠 第7張

總結

所以說,戰爭取勝的關鍵不僅僅是軍隊數量的多少和計策的好壞,單兵的素質和武器的先進程度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不得不佩服蒲元的兵器鍛造能力和諸葛亮毒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