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嘉靖帝、明世宗,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5月27日 —1567年1月23日 在位),號天池釣叟、雷軒、堯齋 ,年號“嘉靖”。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嘉靖皇帝雖然鬧得兇,但是卻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得罪光。而楊廷和雖然暫時把持朝政,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聽他的話。

說到底,楊廷和雖然很強,但是他的強大卻是有限的。

這其實才是楊廷和無法廢帝的根本原因。

如果換做是霍光,或者楊廷和有霍光那麼大的權力,估計還沒等嘉靖皇帝入京,他就已經被廢了。

而且,如果按照順位繼承製來看,當時嘉靖皇帝也確實應該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其他所有人,其實都要排在他之後。這也是楊廷和無法廢帝的重要原因。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想要真正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明武宗朱厚照沒死的時候開始說起。

公元1521年,年僅三十一歲的朱厚照,忽然病重。據說病重的原因,是因爲朱厚照外出遊玩的時候坐船,不小心船翻了,導致他掉水裏了。

就在兩年之前,明朝發生了一場‘寧王之亂’。寧王叛亂爆發之後,朱厚照非得要自己親征寧王。當然,還沒等他抵達前線,寧王的叛亂,就被那位大哲學家王守仁給鎮壓了。

不過即便如此,這個結果依然不影響朱厚照帶着一大堆人,前往南方轉了一圈。也就是在回來的路上,朱厚照在經過江蘇淮安地區的時候,覺得當地景色很美,想要感受一下漁人打漁的生活,所以纔會自己駕駛小船。因爲朱厚照沒玩過船,所以在打漁的時候,不小心翻了船,最後掉到水裏了。

因爲這次落水,朱厚照後來染上了肺炎。因爲當時不在京城,醫療條件有限,所以在回京的路上,朱厚照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

公元1521年年初,剛剛返回京城的朱厚照,還能勉強支撐站起來,參加年初的祭祀大典。但是接下來的三個月裏,朱厚照的情況卻依然沒有任何好轉,逐漸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從病重到去世,這期間朱厚照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來處理自己的身後之事。所以,很多野史小說當中,說朱厚照是暴斃而亡,沒時間立下遺詔,純粹是瞎扯!在正史上,朱厚照不但有足夠長的時間料理後事,而且也有明確的遺詔。

而在朱厚照的遺詔當中,朱厚照曾經明確指出:

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羣臣合謀同辭,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簡單來說,就是朱厚照臨死之前,明確指出,要讓自己的堂兄弟朱厚熜來接班。這道遺詔,其實就是後來朱厚熜手裏最大的護身符。

然後,留下了這道遺詔之後,在朱厚照臨終之前,朱厚照又下了最後一道命令:

朕疾不可爲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這道命令,是給當時的司禮監太監的,也就是所有宦官的頭頭。而這道命令的意思,大致就是說在他死後,宦官不得干政,所有朝堂事務,只能由內閣和皇太后一起商量處理,宦官沒有干政的資格。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第2張

所有的這些,都做完了之後,朱厚照才撒手人寰,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

從朱厚照立下的遺詔和命令,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後世評價朱厚照的時候,普遍說他昏庸無能。但實際上,朱厚照腦子還是很聰明的。至少在臨死之前,把自己身後的事情,都給交代明白了。

當然,朱厚照能交代明白自己的身後事情,可能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這裏面可能還要涉及到另外一個人,那就是他的老師楊廷和。

當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時候,楊廷和曾經做過東宮講讀。所以,對於楊廷和這位老師,朱厚照還是很信任的。後來朱厚照即位之後,對楊廷和也是多加重用。而楊廷和也沒有讓朱厚照失望,在整個正德一朝,不管朱厚照搞出什麼爛攤子,楊廷和始終幫朱厚照坐鎮朝堂,很好的維持了國家機器的運轉。

所以,朱厚照臨死之前,選擇讓自己的堂弟朱厚熜做接班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聽了楊廷和的建議。

那楊廷和爲什麼會選擇朱厚熜呢?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第3張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朱厚照本人沒有兒子,他父親明孝宗朱佑樘,雖然有兩個兒子,但是除了朱厚照之外的那個兒子,早早夭折了,等同於只有一個兒子。

所以,朱厚照去世之後,明孝宗這一脈就等於是徹底斷了。按照明朝的順位繼承製度,就只能從明孝宗的弟弟的兒子,也就是朱厚照的叔叔的兒子裏面挑選,這就叫做兄終弟及。雖然朱厚照去世的時候,他還有兩個叔叔在世,但因爲要求兄終弟及,所以這兩個叔叔其實是沒資格的。

而明孝宗的幾個弟弟裏面,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他四弟,興獻王朱佑杬。按照順位繼承製度,在明孝宗這一脈絕嗣的情況下,興獻王的兒子,本來就是第一繼承人。而興獻王的大兒子,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所以,當時楊廷和建議選擇朱厚熜,從法理上來說,其實就是順理成章的。當然,在選擇朱厚熜的時候,楊廷和也未必沒有私心。因爲當時朱厚熜比較年幼,或許在楊廷和看來,朱厚熜即位之後,更有利於自己掌權。

不管當時真相如何,總之,最後在楊廷和的建議之下,朱厚照臨死之前,在自己的遺詔上加了朱厚熜的姓名,把朱厚熜立爲了繼承人。

這是後來所有問題的關鍵。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第4張

要知道,楊廷和在選擇朱厚熜接班這件事上,其實只有建議權。真正立朱厚熜做繼承人的,其實是明武宗朱厚照!這和西漢時期霍光立那位劉賀做皇帝,有本質上的區別!霍光擁立劉賀,是在漢昭帝去世之後,是他和太后以及大臣們商量之後的結果。

所以,當朱厚熜得知自己被立爲皇帝,前往北京即位的時候,這時候的朱厚熜,從法理上來說,其實已經是皇帝了。因爲前朝皇帝,已經明確指定他做了接班人,只是他還沒有進行登基的手續和典禮而已。

如果這時候楊廷和真的可以做到完美掌控朝局,控制整個國家機器,想要廢了朱厚熜,倒是也不算難。可問題是,當時的楊廷和,雖然有前朝皇帝的遺詔在手,可以全權處理朝堂政務。但是在朝堂上,卻依然有不服他的人存在。

而且,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

在這些不服楊廷和的人裏面,有一個人最爲關鍵,這個人叫王瓊。王瓊在歷史上不是特別有名的歷史人物,至少和楊廷和比起來,名氣肯定是要小很多。不過,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對這個名字應該都有點印象。

記不記得王守仁平定寧王叛亂的時候,有個人提前給了王守仁兵符?正是因爲王守仁提前得到了兵符,所以才能在第一時間調集軍隊,圍剿寧王的叛亂。那個提前給王守仁調兵權力的人,就是這個王瓊。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第5張

王瓊當時之所以能給王守仁調兵的權力,就是因爲他當時擔任兵部尚書一職。而寧王叛亂被平定之後,王瓊則是更進了一步,從兵部尚書升任爲吏部尚書。至於兵部這邊,新尚書名叫王憲,這個人之前是兵部右侍郎,也就是王瓊的小跟班。

而王瓊和楊廷和,恰恰是政敵。

王瓊和楊廷和關係不好這件事,還真不是後世史學家猜測的,而是兩人的私人筆記當中,明確記載了這件事。王瓊的私人筆記,叫做《雙溪雜記》,裏面明確記載了他和楊廷和結怨的原因和過程。

兩人之間的矛盾比較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因爲王瓊比較喜好結交宦官,而楊廷和則是所謂的清流。等到雙方的官位做到一定程度之後,身後各地的政治力量,註定他們會產生矛盾,這是無法避免的。

王瓊和楊廷和的政敵關係,就意味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嘉靖皇帝朱厚熜剛剛入京的這段時間,如果楊廷和發現朱厚熜比自己想得更麻煩,真的想要行廢立之舉的話。那麼至少當時在朝堂上,吏部和兵部,可能會直接表示反對!

一個管人事,一個管軍隊,這兩個部門要是不支持楊廷和,那楊廷和還怎麼廢帝啊?

相比之下,漢朝的霍光可就截然不同了。霍光廢劉賀的時候,整個朝堂的軍政大權,都是他說了算,人事權和兵權,都在他自己手裏。負責執掌軍隊的張安世,也是他的死忠粉。就連當時的太后,都是他的外孫女。在那種局面下,只要霍光不篡位,其他的事情,他自然可以爲所欲爲了。

反觀楊廷和這邊,不光沒有兵權,朝堂上也有反對者,最關鍵的是,當時宮裏的那位張太后,表現得很詭異。

這位張太后,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母親。當然,明武宗朱厚照的皇后,此時也在世。不過,因爲朱厚照和朱厚熜是平輩,所以朱厚照的皇后,當時不能稱太后。而在後宮當中,也是以那位張太后爲尊的。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爲何不廢帝? 第6張

張太后作爲一國太后,其實才是那場大禮議事件當中,明面上最直接的影響對象。因爲大禮議事件的核心,就是朱厚熜到底要管誰叫爹,要不要管張太后叫娘。

而嘉靖皇帝朱厚熜進京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表現出不想管張太后叫孃的意思,而且還對這位張太后非常尊敬。這就導致這位張太后,對朱厚熜的印象其實也不算太差,至少沒想過直接要廢了他。

張太后的態度,則是楊廷和無法廢皇帝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這個時候,張太后直接提出,要廢了朱厚熜,再加上楊廷和在朝堂上發力,確實有可能直接廢了朱厚熜。就算是王瓊等人反對,都未必有效。但可惜的是,張太后在這件事上,態度並不明確,至少她沒表現出想要直接廢了朱厚熜的意思。

所以,在明武宗朱厚照去世之後,楊廷和雖然確實稱得上是權傾朝野,一言九鼎。但楊廷和當時的權傾朝野,比起當年霍光權傾朝野的級別,還是差了很多。想要廢皇帝,那就更是差得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