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楊貴妃去死?

爲什麼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楊貴妃去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後期的唐玄宗重用楊國忠、李林甫,縱容安祿山,終於釀成“安史之亂”,後來在逃亡途中馬嵬之變殺死了楊貴妃,那麼貴妃做錯了什麼?爲什麼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楊貴妃去死?

皇帝逃跑叫“狩”,雖然十分狼狽,但還帶着後宮嬪妃、宮女太監、大臣侍衛、宗室親王。而扈從他的軍士們,多半是拋家舍業,連父母妻兒都不知去了何方。因爲,軍士們誰都懷着一肚子怨氣。

並且唐玄宗老了,只想着逃到安全之地,根本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這也引發了軍士們的極大不滿。

怨氣和不滿在心裏發酵,走到今天陝西省興平市西二十多裏,一個名叫馬嵬坡的地方,軍士們發生了譁變,要求唐玄宗處置楊國忠——直接針對的是楊國忠,但是對唐玄宗李隆基的不滿,是肉眼可見的。

爲什麼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楊貴妃去死?

這一段的細節,各種史料裏各有出入。有的說是士兵們打死了楊國忠,有的說是士兵譁變,唐玄宗下令處死楊國忠。不管怎麼樣吧,楊國忠死了,但士兵們的憤怒仍舊沒有平息。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清楚,楊國忠只是個大臣,高級奴才,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唐玄宗李隆基。除了處死楊國忠之外,軍士們還需要唐玄宗有更明確的態度:大而言之,對國家未來的規劃,對過去錯誤政策的否定;小而言之,對譁變的士兵的給予肯定或“赦免”,保證不“秋後算賬”。

唐玄宗老了,已經沒有背水一戰的勇氣。但他是從政變中起家,他太明白“民心”的重要性,也太擅長利用或引導民心。他知道譁變的軍士要的是什麼,他更知道,如果不給他們滿意的答覆,他們不會善罷干休。這樣一場突發的、沒有嚴密組織的、沒有明確領導和目標的運動,只要一個細節處理不可,就可能走向不可預測的深淵。

唐玄宗知道,軍士們對楊國忠不滿,歸根到底是對自己、對皇帝、對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不滿。要讓軍士們滿意,殺一個楊國忠是不夠的,得拿出更大地誠意,表示悔過並痛悔前非,才能贏得軍士們的重新擁護——前面長路漫漫,背後烽火燃燃,他還需要軍士們的護送。

每當政局敗壞、天怨人怒的時候,皇帝們就會拿出一個“罪己詔”,誠懇地承認錯誤,以博得民衆的支持。但是“罪己詔”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一定會降低皇帝的威信。所以“罪己詔”的文學水平要求很高,既要認錯,又要留有餘地,在權威與掃權威之間維持微妙平衡。

太平時節無所謂,唐玄宗面對着風雨飄搖,他沒有時間細細琢磨“罪己詔”的措辭,他的已近乎落地的威信,也經不起打擊了。

於是,唐玄宗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的“罪己詔”:他把與楊國忠有血緣關係的楊貴妃推了出來。

爲什麼唐玄宗的士兵一定要楊貴妃去死? 第2張

楊貴妃是楊國忠的堂妹。楊國忠肯定是通過堂妹的關係,纔有接近天子的機會。但接近只不過是接近,能成爲權傾一時的丞相,還是唐玄宗自己的信任和重用。我在史料中沒有找到楊貴妃干涉朝政的記錄。根本的,除了吃新鮮荔枝的奢侈之外,我並沒有找到楊貴妃的太多“罪證”。至於虢國夫人等三個姐姐受寵專權,更不能怪到楊玉環身上去:她怎麼可能願意丈夫親近別的女人?又不是《甄嬛傳》裏失寵的宜修皇后,要靠引薦年輕美人來分華妃的寵。

楊貴妃本身沒有太大的錯。在釀成“安史之亂”的問題上,她比唐玄宗、比楊國忠的責任都要小得多。可是楊國忠已經死了,唐玄宗又不肯把全部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怎麼辦?只好把楊貴妃推出來當替罪羊了。

唐玄宗告訴軍士們:“楊國忠已經死了,我連他的妹妹都處死,你們可以相信我不會報復你們了吧?好,以後還要擁護我、保護我。”他的目的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