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傑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文學、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爲後世敬仰。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到北宋名臣范仲淹,大家往往第一反應,都是那句著名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很多熟悉宋朝歷史的朋友,更會知道,范仲淹在北宋的歷史上,地位到底有多高。

不過近年來,網上卻有很多文章,對范仲淹持貶低態度,認爲范仲淹的成績其實也不過如此,根本就配不上後世那麼高的評價。

對於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我們暫且不做評論。在評價范仲淹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到底都做過哪些事情?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公元989年,范仲淹生於江蘇徐州,當時正是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此時的宋朝,基本上已經統一了中原地區,但是還經常和北方的遼國打仗,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在演義小說裏面,這段歷史的主角是楊家將。而楊家將裏面的那位老令公楊繼業,在正史上的原型,大概就是在范仲淹出生三年之前,在邊疆戰死的。

總之,范仲淹出生的時候,宋朝雖然邊境依然偶有戰事,但總得來說,內部其實還算太平。尤其是在范仲淹出生的徐州這邊,更是開始逐漸出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百姓生活逐漸趨於穩定。

照理來說,出生在這個時代的范仲淹,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童年生活應該也不算太差。但遺憾的是,就在范仲淹剛剛出生一年多以後,他的父親忽然去世了。

說起來,范仲淹他們家,也算是世代簪纓了。范仲淹的祖先,曾經在唐朝的時候做過宰相。後來一直到范仲淹他爹這一代,範家都是世代爲官。照理來說,這樣的家族,就算是當家的男主人忽然去世,總該留下一些家產纔對。可範家偏偏是難得的清官世家,祖上一輩輩就沒出過貪官,所以家裏世代都比較清貧。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隨着範家老爹去世,範家瞬間就支撐不住了。後來,范仲淹他媽實在是養不起年幼的范仲淹,只能改嫁他人,這纔給范仲淹留下了一口飯吃。而范仲淹母親改嫁之後,范仲淹也不得不暫時改名換姓,隨了養父的姓氏,改名叫朱說。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2張

雖然童年和少年時代,過得極爲清貧。但范仲淹卻繼承了範家的優良傳統,刻苦讀書。少年時代的范仲淹,爲了讀書,曾經搬到寺廟當中居住,每天只煮一鍋粥做口糧,日子過得無比清貧。

但是,即便窮到這個地步,范仲淹依然堅持刻苦讀書,完成了寒門學子的華麗逆轉。公元1015年,已經27歲的范仲淹,以朱說這個名字,通過了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此後,范仲淹順利入仕,雖然起步只是一個掌管刑獄的九品小官,但卻一直兢兢業業,政績奇佳。

所以,兩年之後,范仲淹因爲政績突出,升任集慶軍節度推官,由九品升至七品。類比現代的話,大概相當於是一個正處級幹部。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前途一片大好的范仲淹,改回了自己的姓氏,認祖歸宗,正式開始以范仲淹這個名號闖蕩江湖。

做了四年推官之後,范仲淹升任鹽倉監;又過了四年之後,升任興化縣令。擔任縣令之後,因爲母親去世,范仲淹不得不回家守孝。但回家守孝期間,范仲淹其實依然沒閒着,偶爾還會去書院給學子們講課。

另外,在這幾年當中,范仲淹深刻思考了當時北朝一朝的時事痹症。此時的宋朝,已經是宋太宗的孫子宋仁宗在位期間了。因爲宋仁宗即位時比較年幼,所以大權都掌握在太后劉娥手裏。當時宋遼之間的戰爭,已經近乎徹底消泯,邊境再也沒有大的戰爭。但同時,北宋內部卻開始出現種種問題。比如後來拖垮北宋的冗兵、冗官問題,已經開始出現了苗頭。

針對這些問題,范仲淹寫下了一篇洋洋灑灑的萬言書,將這些問題一一指了出來,而且對這些問題分別進行了指正。

當這篇萬言書被遞上去之後,范仲淹瞬間就贏得了當時北宋高層的青睞。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3張

要知道,北宋那會兒和現代其實沒什麼區別。對於已經存在的問題,會噴的人可能很多,但可以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的羅列出來,並且一一給出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很少了!

但凡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管放在哪一個朝代,都是真正的國之棟樑。

所以,在這之後,范仲淹開始逐漸進入北宋高層的視線。等到范仲淹守孝期滿之後,直接就被調到了京城,進入皇家圖書館,負責校對圖書。這個工作,看起來似乎沒有主政一方的官員那麼顯赫。

但實際上,以北宋當時的官場潛規則來說,只有擔任過這種官職的官員,未來纔有機會在中樞身居高位。所以當時范仲淹得到的這個任命,其實更像是一種培養形式的職位。

而范仲淹入京之後,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純良本性,不畏權貴,秉公辦事,敢於直言進諫。總之,古代官員應有的良好品質,基本上都能在范仲淹身上找到。而那些所謂的潛規則,或者官員私底下的不法勾當,范仲淹卻是一件都沒做過。

這樣的范仲淹,和後世明朝末期的那些所謂‘清流’官員,是截然不同的。明朝的清流官員,向來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嘴上說得很好聽,但背地裏乾的卻是另一套。范仲淹不一樣,范仲淹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不管是說的還是做的,都稱得上是古代官員的典範。

這樣一個好官,而且還對皇帝忠心耿耿,這對任何一位皇帝來說,絕對都是夢寐以求的下屬。尤其是對於當時剛剛成年的宋仁宗來說,宋仁宗雖然年輕,卻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如此一來,宋仁宗自然願意重用范仲淹,一段君臣之間的千古佳話,也就逐漸成型了。

此後的十年當中,范仲淹在官場上起起伏伏,雖然多次因爲直言上書,而遭到貶黜,但卻一直在皇帝心裏,保持了一個良好的形象。在這十年當中,范仲淹一直都是那種爲民請命的好官,只要看到有不對的地方,就一定會爲民請命,從不顧忌自己的仕途。這樣的官員,在仕途上註定會不太順利,但在百姓心中,卻註定會佔據相當重的分量。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4張

等到十年之後,此時的范仲淹,官職已經逐漸步入北宋高層。而且,經過這十年的歷練之後,范仲淹的政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時的范仲淹,所欠缺的,其實只是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而已。

十年之後,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1038年,西北的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了西夏政權。在此之前,李元昊率領的党項族,雖然相對獨立,但一直對北宋稱臣。而隨着李元昊稱帝,西夏這個政權,也徹底脫離了北宋的控制,這是北宋無論如何都無法容忍的。

於是,在李元昊稱帝之後,北宋火速派出大軍,前往西北作戰,打算一戰滅掉西夏。但遺憾的是,西夏雖然剛剛開國,戰鬥力卻是極爲彪悍。最終,北宋軍隊非但沒能滅了西夏,反倒是在三川口一戰當中,吃了大敗仗,直接導致北宋的西北邊關告急。

危機關頭,范仲淹被火速提拔,調到了西北邊境,負責組織當地軍務。范仲淹雖然是文官出身,但在軍務上竟然也很有能力。到了西北之後,范仲淹很快就重新組織了防線,沒有讓西夏佔領更多的地盤。

另外,范仲淹坐鎮西北期間,還發掘提拔了一大堆有能力的將領。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狄青,就是范仲淹在這時候提拔起來的。而范仲淹提拔的這批將領,後來更是成了北宋的中堅力量,直接左右了北宋軍界數十年之久。

當然,出身文官的范仲淹,軍事才能確實是相對有限的。做完這些之後,雖然北宋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范仲淹仍是沒能及時組織進攻,徹底滅掉西夏。不過,這也怪不得范仲淹,畢竟當時北宋重文輕武,從皇帝到下面的文官,就沒誰真的會打仗,包括范仲淹也是如此,而武將也無法真正左右局勢。

所以,范仲淹坐鎮西北期間,雖然北宋組織起一道強大的防線,防禦確實是綽綽有餘。但後來幾次進攻西夏,卻又都大敗而回。所以最後沒法子,北宋只能捏着鼻子認了,承認了西夏的獨立。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5張

在西北邊境坐鎮的三年時間裏,范仲淹可以說是承擔了大部分的責任。在他的嚴防死守下,北宋雖然進攻不足,但卻可以輕鬆擋住李元昊的進攻。再之後,因爲遼國也開始進攻西夏,西夏爲了保全自己,避免被夾擊的局面,只能再次向北宋稱臣。但同時,西夏的獨立性,卻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對於向來以軍事孱弱著稱的北宋而言,能做到這一步,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而這個局面,也可以說是范仲淹一手締造出來的。所以,隨着西北戰事逐漸放緩,范仲淹被調回了京城,升任樞密副使。類比現代的話,大概相當於是國防部副部長。

這一年,范仲淹55歲。

回到京城之後,沒過多久,范仲淹便再次被提拔,升任參知政事。所謂參知政事,大致就是北宋的宰相。此時的范仲淹,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而范仲淹掌權之後,依然沒有任何鬆懈,馬上就針對當時宋朝存在的諸多弊政,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後世史稱‘慶曆新政’。

這場改革,因爲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僅僅推行了一年多以後,就被廢止了。後來,宋仁宗爲了給反對派一個交代,還不得不將范仲淹調離京城,去地方上任職。

此後的六年時間裏,范仲淹再也沒有回到京城,一直都在地方上做他的封疆大吏,足跡遍及鄧州、杭州、青州等地。在職期間,范仲淹依然不改自己的清廉本色,一心一意爲民辦事,從來不考慮自己的私人利益。甚至就連范仲淹自己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工資,也被范仲淹捐了出來,作爲範家的家族基金,鼓勵後世範家子孫學習上進。

在人生最後的幾年裏,范仲淹已經是名滿天下,卻仍是沒有任何變化。爲官數十載,歷經了無數風雨之後,范仲淹卻依然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不貪不佔。這樣的品性,實在是極爲難得。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6張

六年之後,公元1052年年中,范仲淹在上任途中,去世于徐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范仲淹依然在努力工作,爲國家爲人民盡心盡力,成了後世無數文官的榜樣。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

看過了范仲淹真實的一生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最開始的問題:這樣的范仲淹,到底能不能配得上文正這個諡號呢?

在中國古代,文正基本上就是文臣能夠得到的最高諡號了。當然,在文正之上,其實還有一個單諡‘文’字的說法。不過一般而言,古代一個字的諡號,都是給皇帝準備的,大臣們最多隻能得兩字的諡號。而單諡一個文字的大臣,北宋只有一個,那就是後來的王安石。

不過,相比范仲淹,王安石得到這個諡號,不光是因爲其個人的原因,更是因爲當時的時代背景需要。真要輪起來的話,王安石其實和范仲淹是一個級別。而北宋的文臣裏面,有資格以文正爲諡號的,也就只有八個人而已。

總之,在北宋的文官體系當中,拋除王安石這種異類,文正基本上就是文臣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譽稱號了。

那麼,范仲淹的一生,能否當得起這個諡號呢?

有些反對的人認爲,范仲淹一生雖然確實有很多功勞,但成就其實相對有限。在軍事上,范仲淹最多隻能防守,而無法平定西夏;在政治上,雖然主持了慶曆新政,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治理地方的時候,雖然也有治水災、修海堰、賑濟災民、興辦教育之類的成績。但有這類成績的人,歷史上也不是一個兩個,同時代的也有很多。

至於說范仲淹提拔上來一大堆的軍事人才,比如狄青等人,確實後來對北宋的國防建設,有着根本性的支撐作用。但這個成績,能否完全算在范仲淹的頭上,也是要打一個問號的。如果不是當時在位的宋仁宗,確實也算是一個英明的皇帝。那就算范仲淹再怎麼提拔,最後恐怕仍是無濟於事。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7張

所以,要是這樣算下來,范仲淹似乎也不過如此,一生的成績似乎也就只是一般般,甚至可以說是文不成無不就。從這個角度來說,范仲淹確實當不起文正這個美諡。

這也是絕大多數質疑者,最大的一個理由。大家從未質疑過范仲淹的人品或者能力,大家只是覺得,范仲淹的成績確實相對有限。

但同時,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審視范仲淹的這些成績呢?

范仲淹的一生,確實沒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既沒能掃平西夏,也沒能徹底解決北宋的‘三冗’問題。至於其他方面,范仲淹確實做得不錯,但似乎也稱不上是當世無雙。

但問題是,能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同時把這些事情做好,這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范仲淹是典型的文官出身,卻能帶兵打仗,而且能正面擋住西夏的進攻,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尤其是在北宋大環境重文輕武的局面下,范仲淹還能做出這個成績,已經算是奇蹟了。至於說慶曆新政的失敗,也不是范仲淹個人的失敗,而是那個時代的失敗。

作爲一個官員,或者說作爲一個臣子,范仲淹出身寒門,從小卻勤學苦讀,立志報效國家。長大之後,順利進士及第,走上仕途之後,又不改初心,甘守清貧。在國家危難之際,范仲淹作爲一個文臣,卻能挺身而出,解決國家的西北邊患問題。到了晚年,范仲淹更是高風亮節,盡全力爲國家辦事,爲百姓謀福利……

歷史上真實的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他配得上文正的諡號嗎? 第8張

這樣一個官員,在古代那種社會環境下,幾乎已經是極致了。他的一生,或許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單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最完美的程度了。

毫無疑問,范仲淹是一個幾近完美的人。就算是熟知范仲淹故事的現代人,穿越回當時那個年代,也不可能比范仲淹做的更好了。

既然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這樣的范仲淹,自然是當得起‘文正’這個諡號的。

至於說那些遺憾,那些沒能達成的目標,那恐怕就真的怨不得范仲淹,而是要怪北宋特殊的歷史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