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神龍政變後,那五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神龍政變後,那五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政變”無疑可以算作武則天整個人生的“謝幕演出”。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中國古代社會,大臣幫助皇帝奪取皇位以後,他一般都是會受到皇帝猜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大臣所立下的是“擁立之功”。

古人認爲,皇位不是通過人力可以獲得的,而是上天賜予的。你有當皇帝的命,因此才能獲得皇位。如果是通過殺伐謀略獲得皇位,那是不正當的。而且大臣所立的功勞,都是皇帝賜予的,不可能反過來由大臣給予皇帝恩惠。

不過古代的大臣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覺得皇帝的皇位都是在自己的幫助下獲得的,因此自己對皇帝是有莫大功勞的。於是常常就不怎麼聽皇帝的招呼,這也就是所謂的“居功自傲”。這樣的話,皇帝當然就很猜忌大臣。

另外,就算大臣“謹守臣節”,不“居功自傲”。但是皇帝依然會猜忌大臣。爲什麼呢?因爲皇帝每次一想到他這皇位是大臣立的,他心裏就會慌張。他會想,這個大臣會不會廢了他,扶持別人當皇帝呢?或者乾脆自己當皇帝呢?也就是說,即便大臣很規規矩矩,皇帝心裏依然忐忑不安。

神龍政變後,那五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既然皇帝心裏忐忑不安,等他坐穩江山以後,打擊大臣乃至殺掉大臣,就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比如歷史上最著名的“奪門事變”之後,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對朱祁鎮有“擁立之功”,因此他們最終都受到了朱祁鎮的打擊,結局很慘。

不過,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唐中宗李顯被張柬之等五個大臣擁立起來後,他並沒有打擊這五個大臣,反而都把他們立爲王,歷史上稱爲“五王”,但是這“五王”的命運卻照樣非常慘,這是怎麼回事呢?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他們都是被武三思打壓下去的。

武三思之所以能把“五王”打壓下去,是因爲他掌控了朝廷的權力。而武三思之所以掌控朝廷的權力,是因爲當時李顯不作爲。李顯當了皇帝以後,由於長期被她的老媽武則天打壓,形成了一種唯唯諾諾的性格。當了皇帝以後,他還是一切都聽韋后的,而韋后趁機把武三思推薦給李顯,這樣,權力就交到了武三思手裏。

但問題就在於,“五王”對李顯具有擁立之功,爲什麼朝廷的權力,他們沒掌握,反而被武三思掌握了呢?

其一,首領張柬之太老不管事。

張柬之無疑是“五王”中的首領,但他當時已經80多歲了。神龍事變發生後,他和其他四個大臣都被提拔爲高官,高居宰相之位。不過,作爲領頭的張柬之,實在是年紀太大了,對政事無法親力親爲。

張柬之不能把控朝廷,而其他四個人也沒有足夠的權力,因此,權力就被武三思有機可乘,掌控在手裏。武三思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這五個大臣“特進”爲王,於是就把他們的權力給下了。

其二,“五王”沒有乘勝追擊削奪武氏權力。

張柬之等人把武則天趕下臺,讓李顯上臺當皇帝,但是他們僅僅到此爲止,並沒有對武氏一脈進行乘勝追擊。事實上,武氏一脈對這“五王”是最痛恨的。一方面,武則天如果還在臺上,武氏肯定會受到特別的照顧,說不定,還有可能獲得皇位。另一方面,“五王”幫助李顯奪位成功,因此,他們在朝廷中就具有相當的話語權。武氏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因此,武三思打擊張柬之等“五王”,就是一定的。

其實,“五王”還是有機會避免被打擊的。一是當初韋后把武三思引進朝廷來的時候,“五王”就應該聯合起來,極力阻止此事。二是當武三思把張柬之等人特進爲“五王”的時候,他們應該拒絕,不該把手中的權力拱手讓人。

神龍政變後,那五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但是兩次機會都失去了,也就只有任人擺佈了。

其三,重視韋后這支力量。

張柬之等人要想把韋后拿下來,在李顯對韋后百依百順的情況下,顯然是辦不到的。不過,他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就是不與韋后對抗。

事實上,就是因爲“五王”與韋后對抗,因此給武三思抓到把柄,向李顯告狀說,“五王”對韋后不敬,李顯一怒之下,才罷免了他們的相位。

如果“五王”選擇拉攏韋后,先把武三思拿下來,再反過來對付韋后,他們其實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