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

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曹操和袁術是死對頭,那麼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每次曹操都是圍而不合,始終給袁術留出一條生路,讓他逃到了壽春,今天本站小編就來爲大家詳細講講其中奧妙。

袁術爲什麼要進攻兗州?

初平三年,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堅戰死。——《後漢書·袁術傳》

公元191年,爲了拓展南陽的戰略空間,袁術趁荊州牧劉表剛剛上任,立足未穩之時,派孫堅南下攻打襄陽。孫堅雖初戰告捷,但卻在追擊劉表的部將黃祖時,不幸中暗箭身亡,使袁術痛失麾下第一尖刀。隨後,劉表在荊州站穩了腳跟,袁術已失去攻佔襄陽絕佳機會

但是,袁術的煩心事還沒有完。

四年春,(曹)軍。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三國志·武帝紀》

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作戰時陣亡,從而使兗州出現了權力真空。此時,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敏銳地抓住這稍瞬即逝的機會,入主兗州填補了劉岱留下的權力真空。隨後,曹操用計大破黃巾軍,從而在兗州站穩了腳跟。

此時袁術所在的南陽郡,就被北邊的曹操(兗州),以及南邊的劉表(荊州)夾在了中間,呈“夾心餅乾”狀態。而雪上加霜的是,隨後劉表又斷了袁術的糧道,讓袁術處於後繼無糧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袁術要擺脫困境,就只能主動出擊,拓展南陽或者開闢新的戰略空間。

那麼,袁術應該主動向哪個方向出擊呢?

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

1、西北方向:佔領河南尹不能化解袁術面臨的困境 南陽郡的西北方向是河南尹。但此地因連年戰亂,已遭到嚴重的破壞。而更重要的是,佔領河南尹又會處於曹操、張揚、(董卓)涼州軍的包圍之中,還是達不到破局的目的。

所以,袁術不能向西北方向出擊。

2、東面:徐州的陶謙是袁術的盟友 南陽郡東面的徐州是陶謙的地盤。在當時,袁術、公孫瓚、陶謙屬同一陣營,盟主是袁術;而袁紹、曹操、劉表則同屬袁紹陣營。在這兩大陣營之間的爭鬥進入白熱化之際,袁術不能自亂陣腳,向盟友下手。

所以,徐州也不是袁術的目標。

3、東南方向:移屯揚州不是最佳選擇 南陽郡的東南方向是揚州。而袁術也早就未雨綢繆,在揚州布好了局。公元192年,袁術用武力趕走了袁紹任命的揚州刺史,也是他的從兄袁遺,並任命自己的親信陳瑀爲揚州刺史。

揚州北上可吞併徐州,南下可經略江東,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戰略地位。也就是說,從南陽移屯揚州,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但是,要想在揚州站穩腳跟,就必須拿下徐州及江東。這對袁術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袁術是不會啓用此選項的。

4、西南方向:孫堅陣亡後,袁術對奪取荊州已有心無力 南陽郡的西南方向是荊州。此前,袁術想趁劉表新上任,荊州內部不穩之時,迅速拿下襄陽,因此,他派出麾下第一猛將孫堅出征荊州。但天不遂人願,結果襄陽城未破,孫堅卻不幸中暗箭身亡。此後,劉表完成對荊州的整合,各項工作均進入正軌,袁術也失去了攻佔荊州的最佳時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袁術選拔繼續死磕荊州,那麼,就會演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這與袁術尋求速戰速戰,儘快擺脫劉表、曹操的夾擊,避免成爲“夾心餅乾”的目標不符。所以,繼續南下進攻荊州不再是袁術的選項。

5、東北方向:拿下兗州就能避免成爲“夾心餅乾”,而且可實現與公孫瓚夾擊袁紹的戰略目標從南陽郡魯陽出發,借道豫州(袁術地盤)就可進攻兗州。只要拿下兗州,袁術就能扭轉被動的局面:擺脫被劉表、曹操南北夾擊的困境,轉而與公孫瓚(幽州)南北夾擊袁紹(冀州)。

另外,曹操當時羽翼未豐,在名氣上比劉表、陶謙都要稍遜一籌。而袁術也認定曹操是個軟柿子,在進攻劉表受阻的情況下,袁術決定要“捏”曹操這個軟柿子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當時入主兗州屬於名不正言不順。兗州刺史劉岱在與黃巾軍的作戰時陣亡後,朝廷馬上又任命金尚爲兗州刺史。但是,曹操卻搶先一步入主兗州,並阻止金尚上任。所以,曹操的“兗州刺史”是自封的,還未得到朝廷的承認!

(金)尚,獻帝初爲兗州刺史,東之郡,而太祖(曹操)已臨兗州,(金)尚南依袁術。——《三國志·呂布傳》注引《典略》

金尚在曹操的阻撓下,無法進入兗州就職,無奈之下,只好投靠袁術。這就給了袁術名正言順地出兵兗州的理由:以幫助金尚上任爲由,北上攻打兗州(曹操)。

綜上所述,主政南陽的袁術南下進攻荊州受阻,而曹操則成功在兗州站穩了腳跟。此時,劉表、曹操就對袁術形成了南北夾攻的戰略態勢。更糟糕的是,劉表又釜底抽薪,斷了南陽的糧道,在這種情況下,袁術唯有主動出擊,拓展南陽或開拓新的戰略空間,纔有可能生存下去。

根據南陽所處的地理位置,袁術要破解困局,最佳方案是借道豫州(袁術地盤)進攻兗州。只要拿下兗州,袁術就能破解被劉表、曹操夾擊的不利局面,而且又可達成與公孫瓚南北夾擊袁紹的戰略目標。

所以,破解被劉表、曹操夾擊的不利局面,達成與公孫瓚南北夾擊袁紹的戰略目標。就是袁術進攻兗州的原因。

袁術的兗州戰略:先“引蛇出洞”,再在匡亭“內外夾擊”殲滅曹軍

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 第2張

曹操親自坐鎮在兗州的鄄城,而夏侯惇則駐守在濮陽(東郡治所)。鄄城與濮陽呈犄角之勢,袁術如果攻其中一城,另一城的駐軍就會過來夾擊;而如果分兵進擊,則會造成兵力分散,很可能會形成曠日持久的攻堅戰。此時如果劉表趁虛從背後來襲,則袁術就會陷入前進不得,後退無路的窘境。

而曹操坐鎮在鄄城是有目的的。因爲鄄城靠近袁紹的地盤,而當時曹操與袁紹是盟友關係,如果曹操遇襲,袁紹必定會出兵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袁術貿然進攻鄄城,將會遭到袁紹、曹操的聯合反擊,袁術必敗無疑。

袁術能成爲割據一方的諸侯,也絕非泛泛之輩。事實上,在決定出徵兗州前,袁術就已經未雨綢繆,從行軍路線、決戰地點到具體的戰術,都提前做好了規劃。

1、行軍路線選擇:魯陽—汝南—封丘(陳留)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三國志·武帝紀》

公元193年,袁術聯合之前與曹操結下樑子的黑山軍餘黨與匈奴於扶羅,以扶送金尚到兗州上任爲由,揮軍從魯陽出發,攻佔封丘(陳留)。

袁術之所以選擇封丘做爲他進入兗州的第一站,是有戰略上的考慮的。封丘南通豫州、南陽郡,而豫州、南陽都屬於袁術的勢力範圍。因此,袁術可以揮軍從南陽(魯陽)出發,不費一兵一卒經過他的地盤豫州(汝南)進入封丘。而佔據封丘後,袁術就處於進可攻退可據的有利地位,並且能夠確保糧草運輸的安全。

可見,選擇封丘做爲進入兗州後的大本營,是袁術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策,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

2、決戰地點選擇:決戰匡亭術使將劉詳屯匡亭。——《三國志·武帝紀》

袁術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佔了封丘。隨後,他派大將劉詳進攻匡亭,而在拿下匡亭後,袁術就開始按兵不動,等待曹操來戰。

事實上,袁術將決戰地點選在匡亭,是爲了將曹操的主力從鄄城引到匡亭,從而讓曹操遠離袁紹,然後再以優勢兵力(聯軍)在匡亭圍殲長途奔襲的曹軍。

從實際情況來看,袁術將決戰地點選在匡亭是沒毛病的。

3、戰術選擇:先引蛇出洞,再內外夾擊 袁術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他就是要將曹操鄄城的兵力吸引到匡亭來,然後以優勢兵力(聯軍)從封丘出擊,與匡亭劉詳部夾擊圍殲曹軍。這就是兵法上的“引蛇出洞”及“內外夾擊”戰術。

從封丘到匡亭的距離,遠小於從鄄城到匡亭的距離。理論上說,在曹軍主力從鄄城出發到達匡亭前,從封丘出發的袁術主力應該早就到達匡亭了。因此,袁術的主力及劉詳部,就可以在匡亭以逸待勞,痛擊長途奔襲的曹軍。

綜上所述,袁術的兗州戰略就是匡亭戰略。即在匡亭用“引蛇出洞”及“內外夾擊”的戰術圍殲曹操。而袁術對此戰志在必得,他已經從南陽傾巢而出,並且沒有重返南陽的打算。這點,從他在戰敗後,捨近求遠逃往九江郡就可看出。

袁術爲何在匡亭慘敗?

袁術對此戰是志在必得。在戰前,他就未雨綢繆,聯合了黑山軍餘黨及匈奴於扶羅這兩大強援,從而在兵員數量上佔據了優勢;而他所選擇的戰術也很合理,決戰地點看起來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袁術慘敗,這是爲什麼呢?

太祖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三國志·武帝紀》

對於袁術的戰略意圖,曹操是洞若觀火。他決定將計就計,採取閃電戰及“圍城打援”的戰術來反制袁術。

1、曹操用閃電戰:搶先在袁軍之前到達匡亭 “引蛇出洞”戰術是把雙刃劍。如果對手的行動足夠快,那麼,“引蛇出洞”就會變成“引狼入室”的悲劇。不幸的是,袁術在匡亭就遭遇到了這種倒黴事。

袁術的主力駐紮在封丘,而曹操的主力則在鄄城。匡亭處在封丘與鄄城之間,但從封丘到匡亭的距離遠小於從城至匡亭之間的距離,這也是袁術敢於採用“引蛇出洞”戰術的原因。

但是,袁術卻百密一疏,他沒有考慮到,路程短與走的快是兩回事。事實上,從封丘出發,需要渡過睢水、卞水、南濟水、北濟河才能到達匡亭。而從出發,則只需要渡過濮水,就可以從陸路直達匡亭。於是,曹操就率軍閃電出擊匡亭;當袁術得知曹操出兵的消息後,也立刻從封丘緊急出動,但爲時已晚,曹操已經趕在袁術到達之前包圍了匡亭。

此時,匡亭城內的劉詳已成爲甕中之鱉,而從封丘匆忙趕來的袁術還不知道,他即將進入曹操的伏擊範圍內了。

2、曹操圍城打援:袁術慘敗 搶先到達匡亭的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包圍匡亭,另一路在北濟河邊埋伏等待袁術主力。袁術主力一渡過北濟河,曹軍就掩殺過來,袁軍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

袁術兵力在數量上雖佔據優勢,但畢竟是烏合之衆。而黑山軍餘黨與匈奴於扶羅,只是想借袁術之力痛擊仇人曹操而已,但他們並不打算要打一場硬戰。所以,當袁術遭遇曹操突襲後,黑山軍餘黨與匈奴於扶羅就作鳥獸散了。所謂兵敗如山倒,袁術一時彈壓不住,只好向封丘方向敗退。

綜上所述,在匡亭之戰中,袁術戰略具有前瞻性,而且戰術對頭。但是,在具體執行戰術的環節中,袁術暴露出不注重細節、應變能力不足的致命缺點。在與曹操這種級別的對手對峙時,袁術的缺點被無限放大了。最終,曹操反客爲主,用“閃電戰”及“圍城打援”的戰術將袁術擊敗。

而曹操在擊敗袁術後,本有機會全殲袁軍。但是,曹操卻對袁術追而不殲,最終只是將他趕往揚州了事。

對袁術追而不殲,曹操在下一盤大棋

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還軍定陶。——《三國志·武帝紀》

袁術在匡亭遭遇慘敗後,就想退回陳留(封丘)固守,以待盟友陶謙、公孫瓚的支援。但是,曹操對袁術的戰略意圖卻是洞若觀火,他一路窮追猛打,不給袁術任何喘息的機會。

在曹操的貼身追殺下,袁術根本無法停下腳步,只能被動地向着東南方向狂奔。而曹操則追擊袁術超過了600餘里,期間曾獲得多次圍殲袁術的機會,但是,曹操每次都是圍而不合,總是留出一條生路讓袁術逃命。那麼,曹操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匡亭之戰中曹操爲什麼要對袁術網開一面? 第3張

1、袁術師出有名:曹操無證上崗理虧,如殺袁術將背不義之名 詔以京兆金尚爲兗州刺史,將之部,操逆擊之,尚奔袁術。——《資治通鑑》

曹操雖然是兗州的實際控制者,但他未獲朝廷認可,也就是說,曹操此時屬於無證上崗。而金尚纔是朝廷任命的正牌兗州刺史,曹操爲了阻止金尚上任,就伏擊了金尚的軍隊,金尚兵敗後投奔了袁術。

所以,袁術以護送金尚到兗州上任爲由出兵,屬於師出有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的最佳做法,就是將袁術及金尚趕到離兗州儘可能遠的地方。而如果殺死袁術及金尚,曹操就會背上不義之名。

2、袁術出身名門且是朝廷命官:曹操不能擅殺朝廷命官 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爲後將軍。——《三國志·袁術傳》

袁術出身名門,家族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的嫡次子,他與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在當時都擁有極高的聲望。而且當時袁術的官職是後將軍,是如假包換的朝廷命官。

東漢末年,天下羣雄割據,皇綱闇弱,但是,這並不代表諸侯們就可以不遵守皇法,爲所欲爲了。事實上,在東漢時期,擅殺朝廷命官是重罪,輕者丟官,重者會被流放甚至丟命。如當年孫堅在擅殺南陽太守張諮後,爲了能逃過朝廷的問責,只好將南陽當投名狀獻給袁術,並且答應充當袁術的打手,承擔爲其攻城拔寨的重任。而在袁術的庇護下,孫堅才成功洗脫了罪名。

因此,曹操如果殺了身爲朝廷命官的袁術,就會落得個擅殺朝廷命官的罪名,那就得不償失了。當然,曹操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

3、曹操養寇自重:讓袁術陣營繼續牽制袁紹 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三國志·袁術傳》

公元190年,以袁紹爲盟主、曹操爲副盟主的關東聯軍出兵討伐董卓。初期聯軍聲勢浩大,曾一度逼得董卓遷都至長安以避其鋒芒。但此後聯軍發生內訌,轉而相互攻擊兼併,聯軍宣告解散。

聯軍解散後,缺兵少將的曹操(此時曹操沒有官銜)只好到河內郡投靠發小袁紹。公元191年,黑山軍攻打兗州的東郡,時任東郡太守的王肱招架不住,節節敗退,東郡危在夕旦。此時,袁紹抓住難得的機會,派好兄弟曹操率兵出擊東郡。而曹操也不負所托,在濮陽大敗黑山軍,成功拿下東郡。隨後,袁紹表曹操爲東郡太守,曹操終於擁有了一塊落腳之地(但名義上是袁紹的,曹操只是代管)。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兗州刺史劉岱不幸陣亡。曹操趁着兗州出現權力真空的時機,聯合濟北相鮑信入兗州進攻黃巾軍。他採取晝夜奔襲的戰術,大破黃巾軍,並將黃巾軍的精銳收編爲“青州兵”,作爲他的王牌軍隊。

此時的曹操雖然已擁有兗州,但他的實力尚無法與袁紹對抗,所以,曹操表面上還是服從於袁紹。但是,袁紹此時對曹操已有所警惕,他讓曹操當東郡太守而不是兗州刺史,就足以看出袁紹內心的擔憂。

羽翼未豐的曹操,爲了避免在袁術死後,袁紹調轉槍口對付自己,就故意對敗逃的袁術(當時袁紹最強大的對手)只追不滅,以達到養寇自重的目的。

綜上所述,曹操對敗逃的袁術追而不滅,圍而不殲,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因素。在主觀上,曹操爲了獲得發展的時間及空間,就故意讓袁紹最大的敵人袁術活着,以此來牽制袁紹。而在客觀上,袁術既是朝廷命官,又是以扶送兗州刺史金尚上任爲由進攻兗州,屬於師出有名。所以,曹操不能殺死袁術及金尚。在這種情況下,將袁術趕到離兗州儘可能遠的地方,就成爲曹操的最佳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