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劊子手砍頭的刀都鈍了 古人爲何也不去磨刀

古代劊子手砍頭的刀都鈍了 古人爲何也不去磨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砍頭時,劊子手爲何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這個斬首雖然是死刑,但用什麼斬?怎麼斬?在哪裏斬?標準絕對是不一樣的。西方人習慣於絞刑,即便斬首也是上斷頭臺,放繩子刀落即可,而古代中國則有專業的劊子手,絕對的技術活。在影視劇中往往有這麼一句“推出午門外斬首”。首先這午門建於明成祖朱棣時期,即紫禁城,那些時代對不上號的歷史文盲編劇就不批評了,沒意思。

斬首從隋至清都作爲五刑之一,劊子手這個行業也有着悠久的歷史,他們是處決犯人的工具,在我們印象裏,劊子手殺人都是一刀就搞定!然而,在劊子手行業卻從來沒有磨刀的習慣。寧可鈍刀砍人,哪怕連砍幾十刀還砍不死犯人,導致犯人痛苦連天,極爲悲慘,自己也身心俱疲,但劊子手回去後依然不會磨刀。這是爲什麼呢?

古代劊子手砍頭的刀都鈍了 古人爲何也不去磨刀

劊子手認爲“砍頭的是刀不是人”,所以死去的人的亡靈甚至冤魂會聚集在刀上(況且古代官場不明,有一部分人是蒙冤而死),這把砍人的刀就是晦氣之刀,無人願碰,而磨刀就是要幫助砍更多的人,被視爲助惡積邪,而劊子手不願意去趟這趟渾水!砍刀的不同在於刀刃,越是平民,其刀刃就越鋒利,用以早點解脫,越是位高權重,其刀刃就越鈍,用以增加痛苦。換句話說,就是你生前享受的待遇越高,權力越大,那麼你現在就要受更多的苦來贖罪了。

古代劊子手砍頭的刀都鈍了 古人爲何也不去磨刀 第2張

有的朝代不成文規定,斬頭只允許三刀。一般來說,三刀足夠。磨快了用力一刀就行,但是例外情況也是有的,劊子手沒磨快刀,或者用力小了,或者犯人脖子硬,三刀下去竟沒死?怎麼辦呢?明年秋後再斬!多活了一年!(例如明朝是每年秋後問斬,縣令不能私自問斬,需一級一級上報,最終得到皇帝批准後才能執行,這個過程需要幾個月)

古代劊子手砍頭的刀都鈍了 古人爲何也不去磨刀 第3張

劊子手在古代的地位普遍都很低,可收入卻很高,地位低的原因是人們覺得這是晦氣的行當,積攢了太多的陰債,所以劊子很難受到人們的尊重,大多也都無兒無女,孤獨終老。清朝最後劊子手鄧海山每砍掉一顆腦袋就能獲得四枚銀元(約人民幣三千元),還不包括行刑前家屬給他塞的紅包,按當時的記載,由他斬首的人大概有300餘名,這實在是一份相當驚人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