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光義,即宋太宗,本名趙匡義,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1年。在位期間,採取治國馭將方針,明顯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並最終構成爲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內容。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光義,原名趙匡義,爲了避諱自己兄長宋太祖趙匡胤的姓名而改名。縱觀中國封建帝王歷史,凡是廟號太宗的皇帝,貌似都存在各種問題被人詬病,例如漢太宗就不是順位繼承,而是大臣發動政變,把他蔥藩王封地拉上皇位的;

例如唐太宗是發動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斬殺兩位兄弟之後才獲得的皇位繼承權;又例如宋朝後面的明朝太宗朱棣還是一位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而今天所講的主角趙光義也是一位太宗皇帝,不過因爲他的身份與前面所講的幾位都不相同,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並不是兒子,因此宋太宗趙光義登上皇位就是帶着神祕色彩的經典歷史故事。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自己兒子爲太子

1,五代十國的歷史傳統

在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王權更迭如同走馬觀花,當時的各個政權都沒有明着立太子,而趙匡胤成立宋朝之時,五代十國的亂世實際上並沒有結束,整個大環境依然被五代十國的政治影響實際籠罩,即使趙匡胤是一代傳奇君王,也沒有想着立馬爲這個做出不一樣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宋朝初立之時,宋朝只能說是最大的割據勢力,不能保證自己的王朝能統一併延續下去,所以不立太子反而更好。

2,政權不穩定

宋朝在趙匡胤的帶領下基本平定南方,但是依然還存在殘餘勢力和北漢、吳越,同時還有外部的遼國契丹族虎視眈眈,這些都是影響宋朝穩定的關鍵因素,而趙匡胤的兒子當時還未成年,如此情形之下,不立太子是正確的選擇。

加上五代十國亂象之下各種至親相殘的黑幕,宋太祖對立太子這件事情應該存在擔憂。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第2張

趙光義爲什麼能登基爲帝

1,因爲趙匡胤生前沒有立太子

在中國古代宗法制度是最爲重要的繼承方式,但是這個制度在王權面前其實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只要有實力,誰強誰說話算數,既然趙匡胤沒有立太子,而趙光義作爲當時最有實權的親王,又是趙匡胤的親弟弟,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

而且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其實就是沒有從法律上立下太子,那麼一切皆有可能,更何況在唐朝時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因爲無法掌控局勢,被太監集團扶持他的親叔叔成爲下一任皇帝,廟號唐宣宗-李忱。

雖然這個唐宣宗是非正常繼位,但是宦官集團敢這樣操作,就說明從當時法理上是完全行得通,既然如此,趙光義作爲皇帝親弟弟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也一樣擁有繼承權。

2,趙匡胤重用趙光義的政治信號

雖然趙匡胤在生前沒有說過任何要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話,但是趙匡胤對趙光義的重用,讓身邊大臣們有着一種認爲趙匡胤要傳位給趙光義的信號。

趙匡胤賜封趙光義這位晉王作爲開封府府尹,這個不就是一個官職嗎,有什麼信號傳遞?如果放在其他朝代也許沒有什麼特殊意義,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很多掌權者不願意明着冊立儲君,但是會隱晦的決定繼承人,其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立親王作爲首都的行政一把手;

例如李世民曾經做過尚書令,此後唐朝的尚書令一職成爲高高在上的擺設,自李世民之後,只有唐德宗李適在成爲皇帝之前擔任過此職位,而且當時他還沒有被立爲太子,由此可見當時是唐代宗決定他爲接班人所以才這樣做的。同理,宋朝當時的開封府府尹也是具有這樣的政治含義。

趙匡胤生前一直倚重趙光義,對趙光義的重用遠超於一般古代帝王對自己親弟弟的所作所爲,這樣的表現給麾下衆大臣信號就是認爲趙匡胤非常信任趙光義,既然是先帝如此信任的弟弟,又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完全應該支持趙光義成爲新的君主;

而另一頭,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雖然擁有一個僅次於封王的官職,但實際上作爲一個26歲的皇帝長子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因爲趙匡胤從未真正重用過自己的這個繼承人,只是不斷地給加封官職。

如此一來,趙德昭在大臣心中沒有威信,這樣的情況平時也許沒有什麼,但是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就會成爲掉鏈子的關鍵。因此,趙光義能繼承皇位,與趙匡胤生前對趙光義的信任度是分不開的。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第3張

3,趙光義自身的硬實力

首先,趙光義作爲趙匡胤的親弟弟,能夠一直受到皇帝哥哥的重用,說明趙光義非常有能力和實力,因爲趙匡胤用人是特別注重能力的,不可能重用一個廢物。

其次,在趙匡胤去世之時,五代十國的亂象還未結束,而當時亂象之下,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強者爲王”,這樣的態度在宋朝當時依然備受大臣們的認可,不然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也不能那麼順利。

因此趙光義作爲趙匡胤去世之後,大宋王朝最具影響力的親王,很自然地得到諸多大臣的支持,從而趙光義成爲宋太宗。

其三,趙德昭因爲沒有什麼實力體現,作爲跟隨趙匡胤打江山的大臣們當然願意跟隨一個有實力有能力的強勢君王,而不願意去侍奉一個不知道怎麼樣的年輕主子。

畢竟大臣們也是與趙光義有着過命的革命友誼,對趙光義的實力非常清楚,他們更希望通過趙光義的領導實現更爲宏大的目標。

4,歷史上所記載的“金匱之盟”

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中的記載,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把趙匡胤和宋朝前期的重臣趙普召至病榻前,杜太后首先是問趙匡胤,問他對於自己獲得天下的原因是怎麼認爲的,而趙匡胤看着病懨懨的母親,想着要寬慰杜太后,就說是父母親的恩養和教育才有他的今天。

但是杜太后完全不接受自己兒子的安慰之言,而是非常直接地說了一句,是因爲柴家是孤兒寡母沒有什麼威信,所以被你鑽了空子,因此你不能讓自己也重蹈覆轍,應該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然後再由弟弟傳給你的兒子。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第4張

當時趙匡胤竟然答應了下來,趙普作爲見證人,把這個約定記錄在冊放在一個金匱之中保存,因而稱之爲金匱之盟。後來趙光義在繼位好幾年之後發生繼位的非法性謠言,於是趙普站了出來,把金匱中的約定宣告天下,所以才平息這個鬧劇。

(經常關注宋朝歷史的朋友應該還知道有一個野史的說法,即燭影斧聲,但是這個完全是野史逸聞,所以就不在此贅述)

趙匡胤兒子的下場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不過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早就身亡了,只有二子趙德昭與四子趙德芳長大成人,而自己父親的皇位被叔叔繼承,這兩位對皇位有着法理性威脅的侄子是怎樣的結局?

趙德昭的下場,趙光義在穩定王位之後,立馬着手統一戰略,很快征服吳越和漳泉政權,接着又消滅了北漢政權,完成了中原地區的基本統一。

於是趙光義決定一鼓作氣向遼國發起進攻,希望收回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但是事與願違,趙光義慘敗,並且自己與主力部隊失去聯繫,而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直接計劃擁護趙德昭即位。

宋太祖生前爲何沒有立太子?趙光義爲何能登基稱帝? 第5張

在事情還在籌備當中之時,趙光義突然安全歸來,並且對趙德昭說了一句:“反正你自己要做皇帝了,等你登基之後自己再做賞賜吧!”

因爲當時宋軍大敗,又聽聞皇位不穩,趙光義完全沒有要賞賜苦戰的軍隊,但是心地善良的趙德昭提出應該犒勞三軍,所以趙光義說出這句話,而趙德昭聽後默默地回道家中自殺了!

第二,趙德芳的結局在歷史上就記載幾句話,說趙德芳在自己兄長去世的第二年也依然病逝,時年二十三歲。至此,宋太祖僅存的兩個兒子也是英年早逝,留給後世之人無盡地傳說。

綜上所述,宋太宗趙光義能登上皇位,完全是因爲當時的局勢和他自身的實力所決定的,至於野史上的各種說法,無法得到有效的查證,所以完全可以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