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趙匡胤死後,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當時還有兩個兒子在世,分別是趙德昭和昭德芳。按照封建王朝慣例,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皇位肯定就落在這倆兄弟頭上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最終由親叔叔趙匡義繼承大統,這也是北宋初期最大的懸案之一。

爲什麼宋太祖的心腹們不擁護趙德昭和昭德芳兩人做皇帝呢?就拿昭德芳來說,他是趙匡胤兒子中最出名的,尤其在民間傳說和評書的影響力非常大,他就是古典文學名著《楊家將傳》中著名的八賢王。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我想,之所以宋太祖的心腹們沒有擁護他的兒子,最主要還是因爲形勢比人強。此外,從國運的角度來說,趙匡義繼承皇位可以讓北宋走得更久。說句危言聳聽的話,如果立趙德昭和昭德芳中任意一人爲帝,說不定北宋也就跟秦國一樣,二世而亡了。

我們且看宋太祖死前,整個北宋的政治環境,就能大概知曉這場“兄死弟及”的皇位風波,其實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趙匡義的上位,是一種必然趨勢

話說,趙匡胤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黃袍加身”,由殿前都點檢(軍隊的最高統帥)搖身一變成爲了開國皇帝,其中他的嫡系心腹石守信、高懷德和李繼勳,這三人是出了大力氣的。正是他們的支持,趙匡胤做皇帝才能一路順風順水。

可是,做了皇帝后的趙匡胤,犯了帝王的通病,看誰都像是威脅皇權統治的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他很清楚,時間一久,趙匡胤發現這幾個幫忙打江山的兄弟,手裏的兵權足以威脅到皇家的威信,於是他夜不能寐。

他心想,對待這些個兄弟們,總不能卸磨殺驢吧,這樣無情的事情,實在是做不出來。最終,他想到了一個方法,用一頓類似於鴻門宴的酒席,使得這些老哥哥們爽快的將手中的權力給交了出來,安心回家養老,從此這些嫡系親信退出了北宋的政治舞臺,成爲一個坐享榮華富貴的閒人。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2張

然而軍隊還是需要有人來管理,總不能事必躬親吧?這樣的話,不得把自己給累死?所以他就想到了弟弟趙匡義。爲什麼呢?首先,弟弟趙匡義也是當年陳橋兵變擁立自己爲帝的發起人之一,而且血脈的關係讓趙匡胤對這個弟弟十分放心。

就在這種背景下,趙匡義橫空出世,開始接替石守信等人的軍權。因此,杯酒釋兵權,這一出好戲,實際上是將兵權由石守信等人轉移到了趙匡義。在這件事情上,趙匡義是最大的獲利者。

當然,趙匡胤也不怕弟弟對自己不利,因爲他也是武將出身,在軍隊中的威信不是其他人能夠動搖的。趙匡義的能力和資歷在軍隊中甚至比不上石守信等人,翻不起什麼浪花。想到這裏,趙匡胤便能安心的睡覺了。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3張

不過,令趙匡胤也沒想到的是,這個弟弟的確頗具才能,征討想要光復後周的李重進,進佔太原等等戰役,無一不是漂亮的勝仗,如此一來,趙光義在軍中的地位逐漸做大。最終,他憑藉着軍功,被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

不久,趙匡胤病逝。據史料指出,宋太祖病逝的兇手直指弟弟趙匡義,成語“斧聲燭影”也是含蓄表達出了是趙匡義害死了宋太祖。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要知道趙匡胤死後,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人是趙匡義的對手,因此他登基爲帝,沒有人敢提出異議。從這個角度來講,趙匡義登基爲帝是必然的。

當然,有人會說,如果趙匡義是篡位,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就跟永樂帝朱棣一樣,雖然對國家的貢獻很大,但也擺脫不掉,他就是個“篡位者”的事實,受人唾棄。關於這點,趙匡義還真的不算篡位,因爲趙匡胤生前並沒有立太子!爲什麼趙匡胤沒有立太子呢?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4張

趙匡胤未立太子之謎

按照常理來說,新君初立,第一件事情便是要爲了江山穩固,立儲君。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就是因爲遲遲不立儲君而導致國家動盪,趙匡胤肯定也是想到這個問題的。

但北宋建國後,他的兩個兒子既沒有封王,更沒有立太子,爲什麼?其實,趙匡胤之所以不立太子是因爲不敢立,因爲時局不允許儲君的出現。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血淋淋的教訓。

首先北宋之前,就是連現代考古學者都不願提及的五代十國。這段時期,用一個字形容便是“亂”。先是節度使朱溫殺了唐昭宗,自立爲帝,建立後梁。然而他立太子的方式令人難以啓齒,朱溫讓他的兒子們把自己的媳婦送過來侍候他,誰侍候得好,誰就當太子。於是,兒子們紛紛把老婆送過去。時間一長,朱溫還是沒有立太子,二兒子朱友珪便把他殺了。朱友珪登基沒多久,又被朱溫的小兒子朱友貞給殺了,也就是後梁最後一個皇帝。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5張

後來,後唐的李存勖把李友貞殺了,但沒過幾年,自己也被亂箭殺死。之後,李嗣源繼位,還是沒過幾年病逝,三兒子李從厚繼位,但是不久又被繼子李從珂廢爲庶人。自此開始,後唐的李從珂、後晉石重貴、後周的柴榮,他們幾個都是以養子身份繼承帝位,但凡有誰想要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八九不離十全都暴斃。

想到這裏,趙匡胤即便想要立最年長的兒子趙德昭爲太子,也得掂量掂量,會不會發生前面君王一樣的悲劇。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兒子們還沒有能力肩負起國家的重擔。

相反,弟弟趙匡義各方面都能挑起大梁。因此,趙匡義被封爲晉王加開封府尹。這種官職可不是隨隨便便封的,要知道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前就是這個官職。開封府尹就相當於現在北京市的市長,晉王可以近似爲軍委主席,也就是說趙匡義不管行政還是軍隊都是除了趙匡胤以外的最高領導,因此這個信號很明顯,就是要告訴世人,下一任的皇帝就是趙匡義。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6張

當然,這樣的處理方案也是最完美的。畢竟北宋初期,戰事不斷,如果不假思索的立太子,等到趙匡胤晚年或者死後,說不定再來一個“陳橋兵變”,北宋就得完了。而如果趙匡義做皇帝,他手中是有能力可以保住江山穩定。相比之下,趙德昭和昭德芳不僅沒有參與朝政,連封爵都沒有,因此不立太子,符合趙匡胤的心理預期。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其實趙匡胤封弟弟爲開封府尹,只是爲了安撫那些蠢蠢欲動的人的心。實際上,他是想盡快將兒子培養出來接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趙匡胤沒想到自己會這麼早就死了,最終讓弟弟撿了個“大便宜”。

宋太祖死後心腹爲何不擁戴他的兒子登基 只能說識時務爲俊傑 第7張

最後想說,宋太祖駕崩後,親信們不擁護他的兒子繼承大統,是一種“識時務爲俊傑”的行爲。畢竟趙匡義的官銜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默認的繼承者,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