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文景時期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

文景時期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文景時期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嗎?這是因爲民衆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皇帝爲了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漠然無爲而無不爲也,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原道》篇就闡述了這一思想原則。在行政實踐中推行這樣的原則,就像《淮南子·覽冥》中所說“除苛削之法,去煩苛之事”,以及《淮南子·齊俗》中所說“上無苛令,官無煩治”。

無爲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爲,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爲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着無爲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無爲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爲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爲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爲“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爲,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無爲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無爲”不是無所作爲,而是不妄作爲。因爲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爲,所以無所不爲,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續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治國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導禮治,儒家則主張以德治國,唯獨道家老子提出無爲而治。做爲獻給統治階級的人君南面術,無爲而治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景時期爲什麼要大力推行無爲而治的統治思想? 第2張

無爲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爲,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衆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範,傾向於不妄爲,適於每一個人。二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這一點值得注意。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研究無爲而治也是有現實意義的。所謂無爲而治,就是通過無爲而達到天下大治。什麼是無爲?從字面上看,無爲似乎是無所作爲、消極無爲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爲,絕不是什麼也不做。

他說過:“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這裏的“必作”利‘爲’嗚“治”都是有爲的意思。“無爲”並非是無所作爲,而是以無爲而有爲。